首頁 > 史學文史 > 齊桓公是如何成就霸業的?其中離不開管仲的出謀劃策

齊桓公是如何成就霸業的?其中離不開管仲的出謀劃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姜小白,即齊桓公,姜姓齊國第十六任國君,春秋五霸之首,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在“周室衰微”的時代,其地位可媲美周天子。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說起“春秋五霸”大家肯定會想到齊國,在我國春秋戰國的時期,齊國不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都是十分強大的。同時齊國也是春秋時期我國北方最強盛的國家。同樣如果說起齊國,那麼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齊桓公,可以說齊國也正是有了齊桓公,才走向了富強。

齊桓公也位列春秋五霸之首,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老大哥。他在春秋各方諸侯割據的時期,從小白混成成了當時的“武林盟主”,那麼齊桓公的霸業是怎麼樣混出來的呢?

齊桓公是如何成就霸業的?其中離不開管仲的出謀劃策

失敗是成功之母,齊桓公在失敗中成長

大家都瞭解,其實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已經在名義上了“統一”北方,大家也能從中看出齊桓公的野心是非常大的,他是想坐上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夢想固然是好的,但是想要實現卻沒有那麼容易。在齊桓公繼位不久,他便發動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場戰爭“長勺之戰”。當時的對戰方魯國的實力並不如齊國,但是齊國卻攻不破魯國防禦,最後因爲士氣大減,反被魯軍追殺。

這就是典型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我們知道,在齊桓公繼位之前,齊國內訌,兄弟奪權,在這樣環境下的齊國其實只是外表的強大,真實的力量不堪一擊。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對於齊桓公來說這次失敗也不一定是壞事,齊國所有的問題都在這一場戰爭中給暴露了出來。經過失敗的教訓,齊桓公也對齊國的綜合實力有了一個更好地認識。

齊桓公對齊國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改革。首先是齊桓公注重了吸納人才。其實說是吸納,更準確的應該是尋找。齊桓公建立伯樂“星探隊伍”,好吃好喝好招待,讓這些伯樂遊走於其他諸國,目的就是尋找人才,來爲齊國效力。可見齊桓公深刻的明白人才是建立強國的基礎,學會用天下之才,纔會站在天下之巔。

其次就是大力發展國內經濟,提升國家經濟實力並且保存國家實力。齊桓公在“長勺之戰”之後,五年之內沒有用兵打仗。其實這並不是齊桓公害怕打仗,而是齊桓公在屯兵屯糧保存自己國家的實力,爲今後的霸業夢想做鋪墊而已。從古至今只要提到打仗,那麼就不能不提到錢,打仗其實也就是拼的財力,齊桓公在管仲的指點之下,深刻的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五年之內齊桓公把齊國的經濟實力提高了一大截,甚至超過了之前。

齊桓公是如何成就霸業的?其中離不開管仲的出謀劃策 第2張

建立以齊國爲主導的國際新秩序

齊國想要成爲世界的霸主,首先需要打破舊的社會秩序,建立新的秩序,讓其他國家承認齊國的老大地位。齊桓公在管仲的指點下,深刻的明白想要達到這一地步的基礎就是先要建立起威望。當時的齊國的戰略就像是現在美國的戰略,哪裏有混亂,哪裏就有齊國,打着維護世界和平的名號,實則是乘火打劫,提高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同時齊桓公表面工作也是做得非常到位。

宋國內亂的時候,齊桓公帶領軍隊干涉宋國內政,逼迫宋國簽下不平等條約。爲什麼說齊桓公的表面文章做得好呢?是因爲他藉助了周天子的名義,當時的周天子只是一個空殼,爲了賺取錢財,便和齊國一唱一合忽悠宋國。

但是在後面後果出現叛軍的時候,齊國也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平反,所以最後宋國也就相信了在齊國的庇護下是能夠擁有和平的。由於宋國的厚積薄發,再加上當時哪個國家有亂,齊桓公便率軍前去平叛,就這樣經過長時間的奔波,齊桓公的齊國已經慢慢地樹立起了威望。

齊桓公之所以能夠在衆諸侯之間樹立起威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齊桓公的理念,他保護齊國和其他國家利益的同時,不會對某個國家提出領土方面的要求,保證其他國家領土的完整性。所以這一點很重要,齊國作爲一個泱泱大國,如果憑着自己的實力,去佔領別人國家的土地,那麼就會引起衆怒,就會和他當老大哥的夢想背道而馳。因此,齊桓公只能演好這個“斯文禽獸,才能讓衆諸侯跟隨。

齊桓公是如何成就霸業的?其中離不開管仲的出謀劃策 第3張

齊桓公的成功離不開“智囊”管仲

齊桓公能夠讓齊國成爲一方霸主,不僅離不開他自身的能力,而且還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管仲。齊桓公擁有管仲就像是劉備擁有諸葛亮一樣,齊桓公屯兵屯糧,大力發展經濟這樣的發展戰略就是管仲提出來的。不僅如此就連齊國在衆諸侯之間如何樹立威望,保持誠信,也都是管仲給出的主意。

同時齊桓公也是十分給管仲面子的,幾乎所有的國家大事都由管仲來決定。作爲一國君主,能夠長期地聽一個臣子的建議,也是非常難得的,所以齊桓公和管仲兩個人相輔相成,才成就了齊國的霸業。可以說齊國離不開齊桓公,齊桓公也離不開管仲。

帶領諸侯伐楚,徹底坐穩“武林盟主”

春秋時期實力較強的國家,不單單隻有齊國,像晉國和楚國也都是實力相當強的,基本都可以與齊國抗衡。當時楚國的君主楚成王熊惲同樣野心很大,而且論能力強,不輸於齊桓公,所以他也想分得北方的蛋糕。

楚成王攻打鄭國,因爲鄭國的地理位置十分的特殊,相當於中原的大門,楚成王只要攻打下了鄭國,就可以打開稱霸中原的大門,實現他的抱負理想。好在齊國帶領諸侯聯軍及時阻止,才讓楚軍退回老家。

齊桓公是如何成就霸業的?其中離不開管仲的出謀劃策 第4張

但是這次楚國的突然進軍,讓齊桓公認識到了楚國是自己成爲霸主路上的一個絆腳石,所以齊國就動起了伐楚的心思。爲了穩固北方的政治格局,齊桓公聯合宋、魯、陳、衛、許、曹、鄭這七個國家進行伐楚,聲勢浩大。

楚國不是傻子,這樣的勢力是不能正面對抗的,不是沒有能力對抗,而是就算勝利也只會是兩敗俱傷,所以楚國最後便承認了齊國老大哥的地位,同時也做出決策不在進軍中原。可以說楚國這個實力強大的國家對齊國服軟以後,齊國作爲大哥的位置纔算是真正的穩定了。

小結

齊國能夠稱爲一方霸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其中離不開齊桓公的運籌帷幄,同時也離不開管仲的出謀劃策。雖然說齊國爲兄弟“兩肋插刀”的目的並不是多麼的純潔,但是他也算是一個比較負責任的大哥了。就是這多種的原因加起來才讓齊桓公坐上了“武林盟主”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