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沈括的地理學說是怎麼在和遼國的談判中發揮作用的?

沈括的地理學說是怎麼在和遼國的談判中發揮作用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宋朝科學家沈括的地理學說是怎麼在和遼國的談判中發揮作用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在宋代,由於測繪技術的侷限,繪製地圖用的是“循路步之”法,也就是沿路步行丈量,用步行得出的數據繪製地圖,由於道路彎彎曲曲,山川高低錯落,用“循路步之”法繪製的地圖與實況有很大的誤差,圖上差之一釐,實地就差之千米。

沈括很注重考察祖國的山河特點,進而形成了他的地理學說。沈括在地學方面反映了中國當時地學已經達到了先進水平。

沈括的地理學說是怎麼在和遼國的談判中發揮作用的?

他正確論述了華北平原的形成原因:根據河北太行山山崖間有螺蚌殼和卵形礫石的帶狀分佈,推斷出這一帶是遠古時代的海濱,而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漳水、滹沱河、桑乾河等河流所攜帶的泥沙沉積而形成的。

當他察訪浙東的時候,觀察了雁蕩山諸峯的地貌特點,分析了它們的成因,明確地指出這是由於水流侵蝕作用的結果。他還聯繫西北黃土地區的地貌特點,做了類似的解釋。

他還觀察研究了從地下發掘出來的類似竹筍以及桃核、蘆根、松樹、魚蟹等各種各樣化石,明確指出它們是古代動物和植物的遺蹟,並且根據化石推論了古代的自然環境。

沈括視察河北邊防的時候,曾經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製成立體地理模型。這個做法很快便被推廣到邊疆各州。

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沈括奉旨編繪《天下州縣圖》。

他查閱了大量檔案文件和圖書,經過近二十年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我國製圖史上的一部鉅作——《守令圖》。

這是一套大型地圖集,共計二十幅,其中有大圖一幅,高一丈二尺,寬一丈;小圖一幅;各路圖十八幅(按當時行政區劃,全國分做十八路)。圖幅之大,內容之詳,都是以前少見的。

在製圖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準望、互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等九法,這和西晉.裴秀著名的製圖六體是大體一致的。他還把四面八方細分成二十四個方位,使圖的精度有了進一步提高,爲中國古代地圖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的地理學說與《大宋天下郡守地圖》在與遼國的邊界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宋與遼國之間戰爭不斷,簽訂《澶淵之盟》後雙方罷兵休戰。遼國垂涎中原地區的繁華,仗着驍勇的騎兵,不斷提出領土要求。

宋熙寧八年(1075年),遼國派大臣蕭禧來到東京,要求重新劃定邊界,他提出的邊界是山西北部的黃嵬山,黃嵬山以北爲遼國所有,以南爲大宋朝所有,大宋朝如同意他的要求,等於將遼國的領土向南推進了三十多裏。

黃嵬山是一座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的山脈,北宋大臣沒人知道,朝廷上上下下亂作一團。

這時,朝廷想起了熟識地理的沈括,命他出任談判特使,要他既不能輕開戰釁,也不能向敵示弱而接受無理要求。

沈括他所恃的武器就是他的地理學說與《天下郡守圖》。他向蕭禧指出,兩國按《澶淵之盟》劃分邊界,邊界是白溝河,白溝河以北爲遼國領土,以南爲大宋領土,而黃嵬山在白溝河以南,是大宋的領土,而不是遼國的領土。

沈括的地理學說是怎麼在和遼國的談判中發揮作用的? 第2張

蕭禧沒有一張自己的地圖,更不知道黃嵬山的準確方位,在地圖面前,他感到理虧三分,氣焰不知不覺地矮了一截,爭論了幾天後,雙方無功而返,但沒有將爭論推向極端。

不久,沈括又受命出使遼國,在遼國首都上京再談兩國邊界,這時遼國的談判代表升了級,改成了遼國宰相楊益戒。

在談判時,沈括再次提出以《澶淵之盟》爲基礎,以《天下郡守圖》爲依據,有理有節,寸步不讓,而遼國宰相找不到重劃邊界的理由。這時,沈括又出示宋朝的木製地形模型,這使得遼國宰相大爲驚奇,深感宋朝有奇才能人。

沈括終於使得遼國放棄了對宋朝的領土要求,他以一位外交家與地圖學家,運用智慧捍衛了宋朝的尊嚴,把祖國的領土奪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