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工匠修建完皇陵之後 他們的下場又是什麼

古代工匠修建完皇陵之後 他們的下場又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皇帝和工匠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皇帝下葬之後,修建皇陵的工匠又是什麼下場?

常言道:“無情最是帝王家。”似乎,在古代,只要是同皇家有所交集,都要格外小心翼翼。而作爲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下葬之地自然也不是敷衍了事的。

那麼,爲皇家修築皇陵的工匠,最後都是些什麼樣的結局呢?大家一定更傾向於他們會被皇家滅口,就此困死於地宮之中吧?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被迫殉葬的工匠其實只佔少數,絕大多數的工匠都是活着走出了地宮的。那麼,這其中又有哪些不爲人知的故事呢?

被迫殉葬

是否會被困死於地宮之中,實際上同工匠的運氣有着很多的關係。爲誰建造的皇陵,直接關係到了工匠們的生死。而我國歷史上將工匠們全部困死在皇陵地宮中的,只有秦、元、清三代。

秦始皇的地宮至今仍是一道謎題,而修築瞭如此磅礴、神祕的地宮的工匠們,卻並未因此受到嘉獎,反而丟了性命。秦二世胡亥是出了名的昏君,在位僅三年,手上人命卻沾了不少。

爲了不讓人將地宮中的一切泄露出去,秦二世胡亥下令將所有工匠坑殺在地宮之內。《史記》對此亦有記載:“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者,無復出者。”

也就是說,若是有一天秦始皇地宮真的被打開了,或許人們會看到那數千年前被迫殉葬的工匠們的遺骸。無獨有偶,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的陵寢之內,亦是葬着工匠亡魂的。

而清代的則極爲諷刺了,慈禧爲了防止自己死後被人挖墳掘墓,生生地將所有工匠都殺人滅口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算如此這般趕盡殺絕,慈禧還是被人挖了墳、盜了墓。

古代工匠修建完皇陵之後 他們的下場又是什麼

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因病得以倖存的姜姓工匠,他將慈禧地宮的入口告訴了軍閥孫殿英。或許,真是應了那句“天道好輪迴,報應從頭”吧!

然而,其他朝代的工匠雖然大部分都避免了被迫殉葬的命運,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

生不如死

這些得以倖存的工匠,難道就真的是遇到了善良的皇室,能夠得以安度晚年嗎?事實上並非如此,並且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些得以倖存的工匠們,大部分都生不如死。

因爲他們殉葬並不是皇室不擔心泄密,也不是皇室仁慈,只是他們不喜歡自己的“死後世界”中,有那麼多的冤死亡魂罷了。但是,怎樣才能確保活人不泄密呢?答案是將其致殘。

這些工匠會被集中處理,將他們毒啞、刺瞎、刺聾,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防止工匠泄密。而這些工匠的家人、子女,卻可以因爲這件事而獲得朝廷的一些補償。

因此,儘管手段殘忍,卻還是有一份人心甘情願地接受酷刑。畢竟,許多人家光是想吃飽穿暖就已經難得,左右逃不過的命運,若是能給家人帶來福利,也算是一種安慰了。

也有一部分“幸運兒”,他們既不用被迫殉葬,也不要被損害身體健康。他們可以身體完整健康地活下來,但是代價是失去自由。也就是說,地宮修築完畢之日,便是他們開始“無期徒刑”之日。

古代工匠修建完皇陵之後 他們的下場又是什麼 第2張

能夠再次看到外面的機會只有被送上戰場,而絕大多數工匠會喪生於戰場之上。“生不如死”,便是工匠們最爲貼切的形容。他們甚至沒有做錯什麼,只是爲皇家修築了陵寢、地宮而已。

然而,這便是封建王朝的弊病之一,地位低微之人哪有什麼人權可言。但是,正所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在看過或聽過太多工匠前輩們的遭遇之後,有些工匠開始學會了給自己留一條生路。

“智慧”改變命運

是否被皇室選中的命運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但是,聽過無數前輩血淚史的後人們,則早早地爲自己做起了打算,總不能坐以待斃不是?

即便有官兵看守,但是在工匠們這些“內行人”面前,官兵們也多是看不出去什麼貓膩的。於是,這些工匠表面上在勤勤懇懇地修皇陵,背地裏卻在爲自己留生路。

一種叫做“自動門”的方法,救了不少工匠的性命,而“自來石”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這個組合是個極爲巧妙的機關,能夠讓工匠們免於之後一系列痛苦遭遇,大搖大擺地走出地宮。

這個機關講起來也簡單,便是在門軸上用些心思,將其製成球狀,與地面上的槽洞和上下門中間門縫的槽呼應。之後,再用漢白玉石條也就是所謂“自來石”頂住石門。

“自來石”與槽洞的完美結合,會使石門成爲無法在外界用蠻力打開的存在。有了這樣的機關,即便是工匠們真的泄露了地宮入口,也並不會對整體造成什麼影響,因爲沒有人能夠打開這扇門進去。

古代工匠修建完皇陵之後 他們的下場又是什麼 第3張

因此,在這種機關被研究出來之後,工匠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會被迫殉葬,或者是被摧殘的生不如死了。他們可以大搖大擺地走出皇陵,也可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自由。

這便是無數匠人凝結而成的智慧,在那些危機重重的日子裏,他們便是靠着這樣的智慧,得以保全性命。當然,“自動門”也並非是無從破解的機關,直到近代,終於有人發現了破解之道。

這個人就是郭沫若,在他與團隊的不懈努力之下,“自動門”的開啓方法被找出,而這也爲考古“定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正是因爲定陵被打開,造成了考古界一次重大的災難。

在其他技術尚不成熟,且文物保護意識不夠強的時候,打開定陵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無數文物出土後瞬間風化化爲齏粉,而還有部分文物,遭到了人爲破壞,令人感慨。

結語

古人雖然生活在封建時期,許多設備都沒現代這般先進,但是,古人的智慧卻不容小覷。通過許多古籍記載和出土文物我們可以得知,有些時候,手工打造的竟比機器製作得更爲精巧。

古代工匠修建完皇陵之後 他們的下場又是什麼 第4張

而“自動門”等機關,亦是無數匠人心血凝結的成果,而這一切無關愛好,一切都是爲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