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皇帝下葬之後 修建皇陵的工匠又是什麼下場

古代皇帝下葬之後 修建皇陵的工匠又是什麼下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皇帝下葬,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皇帝都下葬了,工匠還能出來嗎?在古代幾乎是不可能事情,給帝王修建陵墓的工匠大多結局是非死即殘。再者就是工匠事先給自己留好逃生的暗道,不過這種方法只適用於皇帝沒有直接殺死修建陵墓的工匠,給工匠有了逃生的機會,並且只適用於規模較小的陵墓,對於大型的陵墓並不適用。

古代皇帝下葬之後 修建皇陵的工匠又是什麼下場

古代是封建帝制社會,古代的帝王是至高無上的,無人可與其平起平坐,有着無法被超越的權利,皇帝可以獨斷專行,是凌駕於國家機器上的,皇帝對全國的人民土地財富等一切有控制權和管理權。並且在封建社會存在嚴重不平等情況,階級分化太嚴重,普通的百姓在貴族面前就似“羔羊”,皇帝的陵墓則是機密,工匠參與陵墓工程修建,知曉了陵墓機密,下場可想而知。

在古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給皇帝修建皇陵的工匠一般都難逃一死,尤其是負責修建地宮和熟悉皇陵內部結構的工匠,只要對陵墓有着很大影響的工匠在皇陵工程結束之後都必須要死,一些對陵墓工程沒有什麼影響,只是負責修建一些陵墓次要工程的普通工匠還可能有活路,但也沒啥好結果,不是被致殘就是發配邊疆終生勞役。

處死工匠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爲了防止皇陵的地宮入口被泄露出去,從而導致皇陵遭遇打擾和盜竊,所以那些爲皇帝修建陵墓的工匠,在操勞了幾年甚至是幾十年換來的只是“無情的殺戮”。中國古代文化中講究“視死如生”,中國古代文化認爲人死之後會進入兩種狀態,一種是進入輪迴再次投胎做人,如果功德圓滿的還可以“成仙成神”。

古代皇帝下葬之後 修建皇陵的工匠又是什麼下場 第2張

另一種就是人死之後可能會去往另一個世界,而去往另一個世界也是需要生存和生活的,所以人在死後都會帶一些隨身物品,也形成了一定的祭奠民俗文化,比如在現今逢年過節的時候給故去的親人燒紙錢,如在清明等節日的時候去祭奠親人,相信大家也有經歷,給親人上墳燒紙錢,不僅是民俗文化,也是以孝舉來寄託哀思。

在經過歷史的發展後,逐漸形成了陪葬制度,尤其是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身份地位很高的人去世之後還會有活人來進行陪葬,會將自己的妻子等人進行殉葬,來避免自己在另外一個世界孤單,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人殉制度就非常殘忍和野蠻,在秦國秦獻公之前的時期,秦國一直有活人殉葬的制度。

陪葬、殉葬等制度的盛行的原因是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時間都是皇權專制的社會,在古代奴隸社會時期,社會上形成了以皇帝爲金字塔頂尖的不可逾越的森嚴等級,王公、貴族、大官僚可以任意殺戮奴婢,並且祖先死了以後,要用他生前用過的車、馬、器皿和他喜愛的婢妾等去殉葬,讓祖先在陰間也有人侍候,甚至可以繼續左擁右抱。

古代皇帝下葬之後 修建皇陵的工匠又是什麼下場 第3張

秦國人殉制度在秦獻公之前更是將君主生前的王公大臣進行殉葬。古代君主、帝王的陵寢都有大量的陪葬物品,基本上每一位君主、帝王身後都有一座大型的“寶藏”,比如始皇帝的陵墓——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內的財富是人們無法想象的。

《史記》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爲燭,度不滅者久之。”

意思是說皇陵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地基,然後放着棺材,在墓室裏面放滿各種奇珍異寶,並且還在陵墓內設置的機關暗器,有裝着弩箭的弓弩,只要盜墓者接近就會被射死等等。秦始皇陵在嬴政13歲繼王位的時候就開始修建,分三個施工階段,動用人力70多萬人,皇陵工程歷時39年,直到秦始皇駕崩之時都沒有完工。

古代皇帝下葬之後 修建皇陵的工匠又是什麼下場 第4張

《史記·秦始皇本紀》: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驪山。

陵墓工程在秦二世胡亥繼位後還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可見秦始皇陵工程的浩大。帝王陵墓財富多了,自然免不了被“照顧”,各種盜墓者頻繁光顧各大有記載、無記載的王侯陵墓,也就導致古代帝王爲了防止自己百年之後被人打擾,一般都會對陵墓的的建造有一些其它要求,比如設置機關暗器,用來保護陵墓的安全。

除此之外,就是將皇陵地宮入口的位置保密,那麼修建皇陵的工匠是知道皇陵的內部構造與入口的,而皇陵在竣工後,大部分的工匠就銷聲匿跡,加上史書中的對此也沒有多的記載,那麼工匠的下場可想而知,有了工匠全部被滅口的猜測,不過將所有工匠都滅口是不現實的,重要的工匠滅口被滅口還是必要的。

古代皇帝下葬之後 修建皇陵的工匠又是什麼下場 第5張

比如皇陵在修建完畢,負責皇帝下葬的工匠和封閉地宮的工匠基本就沒什麼活路了,如秦二世爲了防止秦始皇陵的祕密泄露,將所有參加地宮修建的工匠全部殺死,現今在秦始皇陵周圍發現很多的屍體,應該就是修建皇陵而被殺掉的工匠。不過秦始皇陵修建了近40年,而先秦時期人的平均壽命不超過40歲,顯然不是一批人修建,最後負責修建的工匠很大可能就被胡亥處死了。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爲機,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

所以在古代的時候,有很多工匠皇陵工程結束之後,就會遭遇殺害,防止將皇陵中的祕密說出去,從而招來其他盜墓賊。但隨着歷史的發展,大量殺害修建皇陵的工匠是有傷天合,在一些朝代只會將一些主要的工匠處死,一些普通工匠一般會陵墓工程結束後下毒導致聾啞,然後發配邊疆勞役,比如秦始皇陵的囚徒就被派往攻打農民起義。陵墓工程的保密工作做好之後,也就導致後來盜墓者找不到入口。

古代皇帝下葬之後 修建皇陵的工匠又是什麼下場 第6張

隨着歷史的發展,一些工匠也知道在給皇帝修建陵墓的工作是非常危險的,就會想盡辦法地留一手。比如負責修建地宮的工匠,如果不想成爲陪葬品的話,就會提前留好後路,方便之後逃走,或提前想辦法逃走從而來保全自己的性命。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事先預留好逃生暗道,不過這種情況適用於沒有被直接處死,而是在陵墓中被悶死、餓死的情況。

在地宮封閉之後,用預留的工具進行逃生,其次就是用裝死、裝瞎等方法,然後賄賂看守的衛兵,後逃出去隱姓埋名,不過真的能活着走出來的工匠並不多。在一些朝代也會在工匠進入皇陵前,做一些保密工作,讓工匠帶上面罩,起到保密的作用。到了清朝時期,在徵召修建皇陵的人員會選擇一些聾啞人並不識字的人來修建,算是比較“人性”的。

總之爲帝王、君主、皇室貴胄修建陵墓的工匠是沒什麼好下場。在一些朝代中,負責陵墓重要工程的工匠大多逃不脫被滅口的下場,普通工匠也會被致殘(聾啞),即使再好的結果就是被徵兵出戰,發配邊疆勞役,或者被強制遷居指定地點,雖然生活開銷全部由國家負責承擔,但是從此失去了自由,直到死亡,不過放在古代,工匠們能保住性命已經是萬幸了。

古代皇帝下葬之後 修建皇陵的工匠又是什麼下場 第7張

對於在爲修建皇陵辛苦工作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工匠,換來的只是悲慘的結局,真是可悲可嘆。大家對於修皇陵的工匠結局怎麼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