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皇陵是從裏邊反鎖的 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古代皇陵是從裏邊反鎖的 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皇帝和工匠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建造帝陵的工匠:皇帝下葬墓門反鎖後,怎麼從裏面出來的呢?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中華文化傳承5000年,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帝王,還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平民百姓,都瞭解這個道理。但是古代皇帝對於長生的野望一直存在,即使明瞭解不可能,也要以其他的方式把自己延續下去,所以就想着建造極爲龐大的陵寢,認爲等自己百年之後可以繼續享受帝王生活。

而古代帝王的陵寢都是在生前就開始建造,大部分帝王陵寢在死後多年才建好,因此皇帝在下葬之後,依然有大量的工匠在繼續建造,但是墓門早已反鎖,陵寢裏的工匠怎麼從墓裏出來?

古代王朝的陵寢制度

對於平民百姓,死後直接選塊地方下葬就好,但是古代皇帝可不允許這樣,在他們一代一代的要求下,中國古代的王朝逐漸形成一個嚴格的陵寢制度,既然是制度,肯定不會輕鬆簡單,而是極爲複雜繁重的事情,先來簡單瞭解一下陵寢制度的發展歷程。

最先開始講究陵寢建造是商周時期,這個時期的君王陵寢比較簡單些,實行“子隨父葬,祖輩衍繼”的埋葬制度,根據王室家族血緣關係,集中性建造一個墓區,然後王室所有成員去世後直接葬於此地即可,日常會安排專人守護,禁止他人入內。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讓古代陵寢制度實現重大變化,秦始皇個人的陵寢就是以都城宮殿的規劃進行建造,規模極爲宏大;而且在陵區的附近設置城池,並以陵號來命名。

古代皇陵是從裏邊反鎖的 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與此同時,秦朝延續了先秦以前的做法,還未去世的時候,秦始皇就爲自己建立了宗廟,接着又在陵園旁建立寢宮,用來擺設衣冠用具,以便後代可就近日常祭拜他。

漢朝在秦代陵寢制度的基礎上有所變化,首先是陵園裏只建設一座城,陵園的中央則是陵墓,方向坐西朝東,還有建造陪葬墓區(陪葬的都是王公大臣),位於陵墓前方。

其次是剛開始皇帝和皇后在同一個陵園實行異穴合葬,後來是各建一座陵園,而且繼承了秦朝在陵墓旁建立廟宇的做法;

同時陵墓的挖掘方式也是多樣化,主要方式是掘地起墳和鑿山爲陵;陵墓的內部結構從最初的幾間墓室的構造,逐漸變爲以現實生活的宮殿爲藍圖在陵墓裏建造宮殿格局。

第四,唐代時期的掘墓方式主要是鑿山爲陵,追求陵墓的氣勢恢宏,在陵區的地面上都會建造很多殿宇樓閣,而且也是建造功臣陪葬和皇親從葬的墓區;陵園方向改爲坐北朝南,呈正方形,陵寢分爲上宮和下宮,和前朝不同,皇后和妃子都附葬帝陵不單獨建造陵寢。

第五,宋代時期的陵寢制度主要是效仿唐代的制度,跟前朝相較,最大不同是在皇帝死後才建造陵寢,而且工程必須在7個月內完成,所以宋代的陵寢規模較小。

第六,明代太祖朱元璋對陵寢制度再次作出新的改變,先是恢復生前建造陵寢的規矩,再是把陵墓形制改爲圓形,原因是南方多雨,便於雨水下流不浸潤墓穴,取消陵寢地下宮,擴建陵寢的上宮。

並且設立嚴厲的法律條例保護陵寢,同時專門設立一支大軍守護在陵區。明代的陵寢制度基本上是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的定型,之後的清代雖有所變化,但總體是以明代時期爲主。

古代皇陵是從裏邊反鎖的 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第2張

爲何大部分皇帝都是生前建造陵寢

1,帝王心性

何謂帝王心性?即古代的人們當走向一個國家的權力之巔時,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爲自己無所不能,同時也認爲自己應該長生不死。

因此做事情是隨心所欲,而且不允許他人反對,同時還喜歡懷疑麾下大臣,其實就是不會相信任何人,所以造就一個孤家寡人的習性。

對於修建陵寢這件事情,是帝王作爲給自己的一件死後大禮包,是僅次於皇位的重大事情,他不相信其他人會做得好,即使是自己的至親後代,因此不願意假他人之手,只想自己把這個事情完成,這樣纔會讓他心安。

2,生老病死無法預知

雖然號稱萬歲,實際上古代帝王都明白自己不可能萬壽無疆,甚至都明白自己連百歲都不可能,而且按照中國古代的平均壽命,更是讓皇帝們不忍直視。

同時古代醫療技術水平有限,很多病症完全不知如何下手治療,很多死後只能等死,當皇帝不瞭解自己何時會死亡。

所以更要抓緊時間修建自己的陵寢,趁着自己精力充沛有時間,可以爲自己的陵寢建造出謀劃策,萬一突然死亡,恐怕就由不得帝王自己。

古代皇陵是從裏邊反鎖的 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第3張

3,迷信所致

中國古代的人們對於鬼神之說極爲迷信,包括諸多帝王也不例外,更何況還是深關自己死後的事情,因爲帝王們希望把自己活着的榮華富貴帶到陰曹地府去享受,所以建造得陵寢無比豪華。

既然是建造豪華的陵寢,肯定不是一日之功,所以選擇在自己身前建造陵寢,這樣有足夠的時間去修建好。

這也是爲什麼諸多帝王的陵寢在死後好幾年才完成,就是因爲古代帝王的慾望是無窮的,對於自己陵寢的要求也是不可思議的。

4,庇廕後世

古代帝王都希望自己的朝代永恆存在,世世代代都是自己的子孫當皇帝,因此想要給自己找一塊風水寶地,這樣生前和死後都能護佑王朝和自己的子孫。

而所謂的風水寶地,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找到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進行勘察,因此在自己生前行動是最好的,畢竟找風水寶地和建造陵寢都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

古代皇陵是從裏邊反鎖的 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第4張

工匠如何逃出生天

在中國古代,爲帝王修建陵寢是一件最危險的事情之一,因爲丟掉生命是常態。

首先,當皇帝頒佈詔令,說自己要修建陵寢,那麼有這項工藝的人祖上肯定有警示,加上工匠們都是聰明人,因此非常清楚給皇帝建陵墓的後果,但是因爲帝王一怒恐怕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只能領命去工作。

其次,既然是給帝王修陵寢,就會極爲嚴格的標準,也許在建造過程中會因爲小小的瑕疵而丟掉性命。

其三,這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即皇帝不希望自己建造陵寢的祕密被他人瞭解,否則日後定遭盜賊入侵。面對幾乎九死一生的局面,這些工匠們如何抉擇?如何逃出生天?

中國封建王朝幾千年,經歷幾百位帝王,再加上皇后和妃子以及名臣將相的陵寢,恐怕積累的經驗不知凡幾,因此有理由相信工匠們爲了自己的生路找到一條解決之道。

所以工匠們在建造時,都會留有心眼,而且能被召喚來建造皇帝陵寢的工匠,肯定都是各個方面的能工巧匠。

而且他們在給自己留活路之時,還會考慮好這條路只能使用一次,即出去之後,既不會毀壞帝陵,又能逃出生天,還不會留下痕跡和漏洞,以防盜墓者。這是他們作爲工匠的一顆匠心,也是在降低自己的生命危險。

古代皇陵是從裏邊反鎖的 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第5張

根據孫殿英在盜取慈禧太后陵墓的發現,以及現代考古學家的研究,工匠們是通過嚴密的設計,製作了一把“拐釘鑰匙”,這樣即使在帝陵被正式關閉之後,依然能從容地走出陵墓。

這個所謂“拐釘鑰匙”的原理,是在陵寢地宮的石門在封閉之後,採用當時百姓家裏“木栓頂門”的原理,即用一根長長的似石柱的方形石頭,從裏邊把石門頂住,這樣的做法是爲了阻止可以從外面想辦法推門而入的可能性;

如此操作在陵寢的石門關閉之後,會留下一條縫隙,工匠們就會根據這個縫隙的大小製作出一把特殊的鑰匙-“拐釘鑰匙”。

這把鑰匙就可以把頂門的石柱給推開,還能從外面慢慢地把頂門石柱給放倒,如此一來就可以做到裏面不留人,一樣把石門重新關上的結果。

古代皇陵是從裏邊反鎖的 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第6張

綜上所述,其實很多事情重複操作就能發現它的妙處,例如賣油翁的故事,例如百步穿楊的故事等等,都是因爲熟能生巧,而古時候爲帝王修建陵寢的工匠們雖然沒有天天修造皇陵的經驗,但是有着代代相傳的技術。

這個代代相傳的技術對於工匠來說是可以通過實操來落地的,這就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正如古語云: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特別是人們在面對死亡時,所迸發的潛力也是無限的,當祖祖輩輩的結晶加上人類的智慧和潛力,不成功都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