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時期,遼東軍政管理體系是如何轉變的?

明朝時期,遼東軍政管理體系是如何轉變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時期,遼東軍政管理體系發生了轉變,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遼東都司作爲明政府防禦北方遊牧政權和部落南下的軍事指揮機構,其職權在明初洪武、永樂年間就發生了轉變,從單純的防禦草原民族南下入侵防線的前沿,逐步轉變爲兼理地方軍政、民政事務的管理機構。由單一的軍事機關逐漸向軍民行政合一的行政機關轉變。後又隨着行政機構的變化出現了職權逐步分離、削弱的情況。

明朝時期,遼東軍政管理體系是如何轉變的?

一、遼東都司軍事職權的形成

1、遼東都司的管理體系

遼東都司作爲一個軍事派出機構,軍事職權是其首要職能。遼東都司作爲一個地處邊疆的軍事機構,隨時需要面對複雜的軍事鬥爭形勢,故其在軍事職權上與內地的各都司有不同之處,在軍事行動上的指揮權相對獨立。遼東都司所轄地區地廣人稀,且遼東資源豐富,所以在管理職能上遼東都司出現了許多內地都司和其他邊疆都司未有的特點。遼東都司不是作爲主要力量參與軍事行動,但根據金山所處的

地理位置來看,納哈出一旦受到攻擊所逃遁的的方向無非是北遁以迴歸故主,或是轉而向東南逃向朝鮮半島。明政府絕對不會允許故元勢力逃至朝鮮半島,因此這次軍事行動遼東都司應作爲防止納哈出向東南遁逃的防禦主力進行佈防,同時監視納哈出軍隊的動向,配合北伐的軍事行動。遼東都司在這次軍事行動中雖然沒有承擔主要的指揮工作,但其作爲獨立的軍事機構對此次軍事行動進行配合。在朱元璋下達給馮勝的上諭中也並未提到讓他節制遼東都司,可見這是遼東都司在朱元璋的指示下獨立對北伐行動進行配合,其軍事指揮權達到了頂峯。

2、都司軍、政職權的擴大

明初雖在遼東設立了府州縣一類的地方民政管理機構,但並未設省級民政管理機構進行管理,而此時遼東都司的主要責任還是負責地方軍事事務的管理和防衛納哈出的軍事行動。此時遼東地方民政管理機構應由山東省級民政管理機構順帶管理。

《大明會典》載山東布政司管理遼東各倉,山東布政司本爲山東省級民政管理機構,帶管遼東表示明朝一直將遼東視爲山東的管帶地區,《大明會典》成書於萬曆年間,這種看法的出現很有可能是在洪武年間遼東不設省級民政管理機構,然而金、復、蓋、海四州又存在府州縣的基層民政管理機構,無法進行管理,故將這四州劃撥到山東布政司帶管。明初自遼東歸降後所採取的二元行政管理機構的方法,從機構的設置上來說,民政管理機構就是不完善的,再結合遼東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形勢,民政機構的廢除便成爲實現對遼東那個地區進行有效管理的必然。

明朝時期,遼東軍政管理體系是如何轉變的? 第2張

二、都司軍、政職權的分離

1、軍事權力的削弱

雖然遼東總兵官成爲常設軍事長官始於永樂十二年(1414),但若單純的將遼東總兵官設置的時間片面的定於此,則有割裂歷史演變的嫌疑。從職官演變的角度來看遼東總兵官的設置是在明代總兵官制度的逐步形成之下最終確立的。最初總兵官制度應該是高階武將外出征伐、巡邊的一種形式之一,這也基本符合洪武年間雖有總兵官這一臨時性工作官職名稱,但負責相關事務的高階武將在外出執行時並不拘泥與是否被任命這一官職,更注意的是所攜帶的權力,所以洪武年

間有總兵官執行相關軍事任務,也有無總兵官之名卻行總兵官之權的諸多情況,遼東地區也遵循此例。

2、都司民政權力分離的開端

按察分司的另一項職責就是監督地方官吏。洪武初年曾設試僉事於各布政司,用來監督地方官員,廢除試僉事後將此權力歸屬到按察分司

。洪武年間,以大將巡邊或者通過派遣高階武將負責遼東海運、督種屯田等措施對遼東都司的職官進行不定期的巡查,但這種監督形式很難作爲定製進行長時段、定期的監督,洪武二十八年(1395),隨着遼東地區軍事對峙形勢解除,社會經濟建設和邊疆建設成爲主要問題,而遼東地區不設州縣,爲了保證該地區刑獄審判的公正和監督

都司官員按照要求訓練兵馬、完善武備,需要設立專門的機構對其進行專項的監督。遼東無省級民政管理機構,無法單獨設立按察分司,所以明中央政府根據遼東收復以來山東對遼東行履行過的種種義務,將遼東刑獄提點之權、官吏監督之權交給了山東按察分司。

遼東都司作爲軍事管理機構有一套自身的司法體系,即都司斷事官—各衛鎮撫的軍事司法系統。在山東按察分司管理遼東刑獄之前,這一軍事司法機構直接與五軍都督府斷事官對接。由於洪武二十八年(1395)遼東都司徹底兼併了所有的地區民政管理機構,自然這套司法系統機會由單一處理軍人訴訟擴展到處理軍、民案件。民事訴訟又歸刑部和大理寺負責,山東按察分司遼海東寧道的設立就是爲了解決將遼東民事案件的審結從都司司法體所的有案件中分離、整理出來,然後將其對接到刑部和大理寺。由於按察分司本身就有複查刑獄的權力,所以他在整理民事案件的同時肯定會對都司的軍事司法系統審理過的所有案件進行復查,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都司軍事司法系統的獨立性。

三、山東布政司對遼東的帶管

1、削弱遼東都司民政管理權

山東布政司既然負責統計遼東地區的人口數量,而且與山東本省人口數量合併上報,那麼就它應該擁有對遼東地區的人口進行徵稅的權力,《大明會典》將遼陽稅課司至於山東布政司條目下也就說明了這一點。明實錄中並沒有關於遼陽稅課司的記載,這裏提到的遼陽稅課司應該就是洪武十四年(1381)設置的遼東稅課司,遼東稅課司隸屬於遼東都司,負責對遼東地區商業行爲徵收稅款,將其改隸屬於山東布政使司,說明在洪武年間,隨着山東布政使司對遼東都司人口管理權的運行,稅收的權力也被劃撥過去,這就削弱了遼東都司民政管理權的徵稅權。

明朝時期,遼東軍政管理體系是如何轉變的? 第3張

2遼東各項的民政權力劃撥到了山東相關機構

對於山東帶管、分管遼東,不僅僅體現在戶部山東清吏司上,刑部山東清吏司亦遵從此例。說明在洪武晚期關於遼東各項的民政權力在不同程度上的劃撥到了山東相關機構來執行,它民政管理權的稅收、人口等主要方面被分離了出來。雖然在《明實錄》《大明會典》中有諸多關於山東布政司等機構帶管遼東都司的記載,但這並不能掩蓋遼東都司本質上是一個軍事管理及機構,山東布政司等民事管理機構代管的不過是遼東都司治下的民事工作,而遼東地區的民事工作並非主要工作。根據上一部分對遼東地區人口的推算,遼東都司所掌握的軍戶、軍屯等佔據遼東地區的絕大部分,這些都是山東布政司等機構無法涉及到的。所以在洪武晚期至永樂年間,遼東都司民事管理權雖然被分離,但其仍然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劃由遼東都司進行管理。

結語

從明初遼東都司職權變遷的過程可以看出,明代的都司,特別是邊疆都司是一個完整的地理單元,擁有兼理民政管理機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個別邊疆都司本身就兼具着許多內地都司不具備的、體現民政管理機構特性的權力,遼東都司作爲邊疆都司的典型代表就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遼東管理機構的變化體現了明中央政府對無民政管理機構地區進行統治的一個方法,即先由都司兼理,在逐漸將其劃撥給就近的民政管理機構進行帶管。這一方式從歷史的整體上看也很有可能形成於元末朱元璋在接手地方管理時所積累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