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如何變化的?預示了走向滅亡的結局

明朝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如何變化的?預示了走向滅亡的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明朝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如何變化的,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我們知道,朱元璋推翻了蒙古族統治的元朝,幫助許多百姓逃離了之前困苦的生活,所以深受百姓的信賴和愛戴。明朝的建立也促進了漢文化的發展,具有十分強烈的正義性。朱元璋通過起義獲得了人們的支持和認可。

明朝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如何變化的?預示了走向滅亡的結局

但是元朝末年戰亂頻繁,原本繁華的城市變得搖搖欲墜,儘管朱元璋等人通過武力打敗了邪惡的賊人,但是滿目瘡痍的現狀也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面對這樣的情景,朱元璋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改變。他出身窮苦的農民家庭,深知基層百姓生活不易,他相信只有大力發展農業纔有可能幫助明朝的統治更上一層樓。

但是這樣一來,整個王朝的興亡都與農業捆綁在一起,明朝以前的朝代不就是這樣滅亡的嗎?

而且明朝的農業政策也是逐漸變化的,從一開始的“重農減徵”到後來“竭農重徵”,這種轉變早就預示了明朝走向滅亡的結局。

重農減徵的背景

1、恢復民生

元朝末年,各地自然災害頻發,農業方面的收成無法滿足人們的正常生活,許多人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再加上元朝是由少數民族蒙古族統治的,他們身上有着野蠻落後的習俗。

很多漢人不滿被其打壓,紛紛揭竿起義,以維護自己的人權和基本生存權利,反抗元朝統治的號角就此吹響。

明朝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如何變化的?預示了走向滅亡的結局 第2張

在許多起義軍首領的帶動下,元朝的統治瞬間灰飛煙滅了。但是起義軍首領大多出身於農民家庭,沒什麼學識遠見。

這就導致他們各自爲王,行事也不夠體面。不過其中有那麼一個人也是出身於農民階級,但是他絲毫沒有受到身份的影響,擁有着極爲高尚的品德,這個人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自小生火困苦,他心中所想就是爲百姓謀福利,幫助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也正是受到了朱元璋高尚品格的吸引,許多同樣有才華的人紛紛投靠於他。起義軍各自爲王的局面也導致戰爭不斷。

甚至發生過幾次規模龐大的戰爭。最終,明朝建立了新的政權,朱元璋搖身一變成爲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但是面對受到戰亂影響的社會,朱元璋意識到,只有解決農民的問題,讓農民過上幸福的生活,統治才能得到更好地維護。想到這裏,朱元璋很快便想出了應對辦法。

但是面對受到戰亂影響的社會,朱元璋意識到,只有解決農民的問題,讓農民過上幸福的生活,統治才能得到更好地維護。想到這裏,朱元璋很快便想出了應對辦法。

2、屯田制度的應用

根據史書記載,明朝時期的兵力大約有兩百萬之多,這不一定是好事,因爲士兵要做的只是打仗,農業生產與他們無關。龐大的兵力導致農業勞動力的缺失,農民身上的負擔過重。

對此,朱元璋想出了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那就是開創了衛所制。顧名思義,衛所制指的是軍人世代爲兵,被安排到各地負責守衛工作。

同時還要進行必要的農業生產。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士兵短缺的問題,還能解決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減輕農民階級的壓力,一舉多得。

明朝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如何變化的?預示了走向滅亡的結局 第3張

糧食的問題得到改善,農業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因爲古時候糧食生產的主要目的就是供給軍隊使用,以確保出現突發狀況時不至於手忙腳亂。

軍隊的糧食得到了保障,接下來明朝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發展農業生產了,以維護明朝的安穩統治。所以明朝初期實行的是重農減徵的政策,讓百姓過上幸福安樂的生活。

明朝後期內憂外患

1、衛所制的破壞

既然明朝的糧食問題得到解決,經濟也有所發展,爲何明朝還會走向滅亡呢?從表面上看,明朝滅亡是因爲農業政策調整失敗,其實真正原因不在於此。萬歷年間,張居正的改革幫助明朝社會走上了新的臺階,國力達到了鼎盛的狀態。

一條鞭法的實施也促進了民營資本主義的興起,明朝的發展蒸蒸日上。但是隨着張居正去世,他的改革並沒有持續下去,恢復到了以前的狀態,這也使得明朝錯過了轉變的機會。

2、士兵受到壓迫

明朝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如何變化的?預示了走向滅亡的結局 第4張

萬曆年間後期,女真部落興起,明朝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打壓女真族的野心。頻繁的戰事爲百姓帶來了很大壓力,此時恰逢天災不斷,農民起義時有發生。

明朝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局面,國力消耗速度加快。而且明朝軍隊自給自足的局面也受到了影響。

當初明朝逐漸安穩,貪污腐敗的問題隨之而來,士兵被當作耕種的奴隸 ,衛所制遭到破壞,這也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明朝前期在農業政策上有不小的失誤。衛所制確實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是也容易滋生腐敗的現象,後來的統治者對此更是持着放任自由的態度,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其實萬曆年間明朝本來有一次翻盤的機會,但是手工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重農思想的限制,這也使得明朝錯失良機,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