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宣帝與漢昭帝時期的治國政策是什麼?與漢武帝時有何不同?

漢宣帝與漢昭帝時期的治國政策是什麼?與漢武帝時有何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昭帝與漢宣帝治國政策的實施,基於漢武帝晚年時期展現出的文治的奠基之上,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我國古代歷史中,西漢作爲第二個實現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具有諸多值得後人去深入研究的方向和內容。尤其漢武帝的雄圖大略在大小征伐之戰中的體現,在引後人不禁讚歎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種人們源自民族的自豪感。

然而,在漢武帝晚年期間,卻開始展現出來一些與早期武功戰略不同的才能,這便是有名的文治。

漢宣帝與漢昭帝時期的治國政策是什麼?與漢武帝時有何不同?

一、社會形勢的轉變對國家政策的新要求

1、漢武帝大規模征伐帶來的民生壓力

漢朝前期在對戰匈奴過程中大多處於劣勢,而隨着漢武帝的一系列征討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之後,這種局面發生了反轉,與此同時,也使得大漢朝的威名漸而遠播。

然而,凡是戰爭,便必會有人員上的傷亡和物資上的巨大消耗。爲了獲得足夠的物資來支撐戰爭中的各項消耗,漢武帝制定了一系列詳盡的政策來增加政府的營收以供軍用,而這些制度幾乎是貫穿在社會各個側面的。

在商業方面,主要採取了兩種政策來增加財政稅收,分別是鹽鐵官營和算緡告緡。與前者而言,這種形式的確立本是爲了由政府直接掌握鹽鐵的各項收益。

但實質上在實施的過程中,卻滋生並加重了西漢官場的腐敗風氣,從而不僅沒有解決最終問題,反而還導致了新的民生混亂現象。而算緡告緡政策雖然確實見了成效。

西漢政府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財產,但這種政策本身卻極大打擊了社會中工商業生產者的積極性,使得西漢商品經濟的發展遲滯。

漢宣帝與漢昭帝時期的治國政策是什麼?與漢武帝時有何不同? 第2張

在賦稅方面,爲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漢武帝不僅加大了賦稅力度,而且這種加重力度下的徵稅時間和頻次都會隨時變動,像多徵多納的情況已經算是一種平常現象了。

最後在政治方面,由於官員的惡意欺壓而導致的民不聊生現象,以及各地不斷爆發的起義活動等都威脅着大漢的政權統治,爲了解決這一危機,漢武帝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應對,即武力鎮壓和嚴刑峻法。

這些方式進一步激化了已經存在的社會矛盾。因此,雖然漢武帝的征伐行動對實現大一統的政權統治上有很大的作用和意義,但由此民生負擔也是極其沉重的。

2、這一時期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造成的社會動盪

在古代,自然因素通常會是影響一個國家生產和發展的重要條件,西漢亦然。在頻發的災害迫害之下,大量民衆開始過上流離失所的生活。

甚至還有的迫於生計成了盜賊,這些都造成了嚴重社會的動盪。而除了自然環境之外,西漢這一這一時期的環境動盪還體現在內政層面。

隨着漢武帝的逝世,霍光爲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地位和權力,開始對朝廷內外的其它勢力展開了清算,其權勢之大甚至令漢宣帝都感到如芒在背。

漢宣帝與漢昭帝時期的治國政策是什麼?與漢武帝時有何不同? 第3張

二、昭宣時期的政策調整

1、重農抑商政策

儘管漢武帝時期的鹽鐵官營的政策,對促進工商業的發展也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儒生認爲,壓制商業、重視農業纔是最安全最適宜的經濟政策。

他們認爲農業始終是保障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同時也是國家富強的唯一方法,其次受漢武帝在增加財政政策所造成的民衆壓力沉重問題。

昭宣時期的統治者也覺得商業的發展對民生好處不大。除此之外,將農民們牢牢限制在土地上,這樣能有效鞏固政權的穩定性,也能保證稅收。

2、仁和之政的頒佈

鑑於漢武帝的嚴苛治理政策之下,所引發的社會混亂問題,昭宣二帝選擇採相對溫和、寬鬆的政策來進行國家的統治和管理。爲了儘快緩和嚴刑峻法所帶來的民怨甚至民間暴動。

在漢文帝廢止肉刑的基礎上,昭宣二帝也開始探索和嘗試推出一些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即德主刑輔,以期通過這種包含引導和教養意義的方式,降低整個國家的犯罪率。

此外在稅收方面,立志改革的昭宣二帝也有所關注,並進行了相應調整。如多次發佈命令輕搖薄役等,統治者希望通過這些減負政策,恢復社會整體的生產活動。

漢宣帝與漢昭帝時期的治國政策是什麼?與漢武帝時有何不同? 第4張

3、以和平爲主的對外政策

昭宣二帝執政期間,雖然他們也曾對外作戰,但其主要目的是爲了爭取更爲穩定的和平,其作戰初衷和目的,都是爲了追求儘可能的和平共處關係。

如在面對前文所提到的的情況時,如漢宣帝在匈奴單于來降時,不僅沒有進行殺伐懲戒,反而賦予他們一定的官職,以爲大漢效忠。

昭宣時期的以文治國看似是一種對於漢武帝時期遺留問題的政策修正,但同時也是當朝統治者對於國家政治經濟等多方面有效政策的探索和實踐。這一時期所開創的盛世便是歷史對於這些政策和措施奏效與否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