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五國合縱攻秦最後一戰是在何時?結果怎麼樣?

歷史上五國合縱攻秦最後一戰是在何時?結果怎麼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戰國歷史上,山東六國有過五次聲勢浩大的合縱攻秦之戰。你們知道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也即秦始皇嬴政一共花了10年的時間,消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山東六國,從而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在很多人看來,秦滅六國的時候,山東六國之間已經是一盤散沙,這是秦始皇可以消滅六國的重要原因。

歷史上五國合縱攻秦最後一戰是在何時?結果怎麼樣?

但是,實際上,在秦滅六國之前,山東六國曾經多次聯合攻打秦國,也即合縱攻秦。只是因爲這些合縱攻秦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加上戰國末期各國已經元氣大傷,這纔給人一種一盤散沙的感覺。合縱攻秦之戰是指周慎靚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山東六國組成各種聯軍,進攻秦國(今陝西、河南、山西一帶)的作戰,大致有5次。其中,在公元前241年,山東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一度逼近秦國都城,結果卻功虧一簣,讓人忍不住嘆息一番。

山東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發生於公元前241年,這場戰役也被稱之爲“蕞之戰”。在第五次,也即最後以此聯合攻打秦國之前,秦國先是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重創了趙國。不過,在邯鄲之戰中,秦國敗北,一度中斷了秦國蠶食六國的節奏。公元前246年前後,秦王嬴政,呂不韋執掌大權。對於呂不韋這位能人,掌權期間繼續派遣秦軍攻打魏國、韓國、趙國等諸侯國。

於是,對於山東六國來說,決定放手一搏,再一次合縱攻秦。公元前241年,趙國、魏國、韓國、燕國、楚國這五個諸侯國組成聯軍,正式對秦國發起了反擊。值得注意的是,選擇依附秦國的齊國,又一次選擇了沉默,也即沒有派兵參加最後一次合縱攻秦行動。當然,即便沒有齊國加入,其他五國的力量,也足以和秦國一較高下了。

歷史上五國合縱攻秦最後一戰是在何時?結果怎麼樣? 第2張

對於最後一次合縱攻秦的聯軍,主將是趙國的龐煖。龐煖(生卒年不詳),一作龐煥、龐子、龐援。在戰國後期,龐煖這位老將曾率領趙軍擊退燕國、秦國等諸侯國的進攻。因此,龐煖是完全有資格來指揮這一次組成的五國聯軍。公元前年241年,龐煖率領五國聯軍向秦國進攻。龐煖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將認爲,之前山東六國進攻秦國的軍隊,大多在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被阻,這是因爲函谷關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因此,這一次不如繞道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南),南渡河水(今黃河),迂迴至函谷關後,可以出其不意。按照這一計劃,五國聯軍分路出蒲阪,進展順利,來到了距離秦國都城咸陽僅七、八十里的蕞地(今陝西臨潼北),從而爆發了蕞之戰。

在筆者看來,龐煖率領的五國聯軍,之所以可以順利逼近秦國都城咸陽,原因主要兩個。一方面是因爲五國聯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沒有延續進攻函谷關的策略。另一方面,這也是因爲秦國新攻佔的大片疆域,還沒有做到人心歸附,比如出現了背叛秦國的情況,這也是五國聯軍可以順利攻打到距離秦國都城咸陽僅七、八十里的蕞地(今陝西臨潼北)的重要原因。

但是,來到蕞地後,五國聯軍遭到了呂不韋率領的秦國大軍。在蕞之戰中,主場作戰的呂不韋集中主力進行反擊,結果五國聯軍無法支撐,陸續敗退。而這,意味着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失敗。在第五次,也即最後一次合縱攻秦中,呂不韋率領的秦軍,已經是秦國最後一道防線了,如果五國聯軍可以擊敗呂不韋,真的可以改變的歷史走向。

歷史上五國合縱攻秦最後一戰是在何時?結果怎麼樣? 第3張

最後,至於五國聯軍失敗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爲力量上的分散,大家都不願意拼盡全力。比如在蕞之戰中,如果楚國拼盡全力,損失全部兵馬的話,魏國、韓國、趙國自然不會對楚國進行補償,反之亦然。因此,這造成參與合縱攻秦的諸侯國,都指望其他諸侯國出力,自己來趁機搶奪戰果。正是這種各懷心思、貌合神離的狀態,促使五國聯軍無法抵擋呂不韋的衝擊,最終各自敗退。

除此之外,五國聯軍已經深入到秦國都城附近了,過長的戰線,導致五國聯軍的後勤補給壓力,這也是其無法長期支撐下去的重要原因。在山東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後,秦王嬴政除掉呂不韋等人,開始親自執掌秦國大軍,並用李斯“滅諸侯,成帝業”、“數年之中盡兼天下”(《史記·李斯列傳》)的建議,從而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派兵消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山東六國,進而建立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