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乞巧節的發展過程中,它究竟是如何演變成情人節的?

在乞巧節的發展過程中,它究竟是如何演變成情人節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乞巧節又名七夕節,是古代專門爲了女性而建立起來的節日。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說到七夕節,第一反應便是情人節。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乞巧節的發展過程中,它究竟是如何演變成情人節的?

說到七夕節,在漢代文學家劉歆所著的《西京雜記》中便有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其目的就是爲了“乞巧”。在這一天,古代的婦女們會通過穿針的方式來讓自己的願望得以實現,如果有婦女能夠望月穿針成功的話,那便證明自己完成了乞巧。

在乞巧節的發展過程中,它究竟是如何演變成情人節的?

而除了婦女望月乞巧之外,在七夕節最重要的事便是拜七姐。這所謂的“七姐”就是在傳說中,七姐是一位心靈手巧之人,要是婦女能夠在七夕這天對七姐加以祭拜,那麼就能在手藝上有過人之處。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有在民間流傳,故而在《詩經·小雅》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跂彼織女……睆彼牽牛。”但要說七夕節真正得以廣泛流傳的,還要到漢武帝在位時期,爲什麼這麼說呢?原來在漢武帝時期,因爲連年征戰的緣故,許多青壯男士被徵往前線,而留守在家的婦女每到七月初七時,就會將自己與丈夫比作天上的牛郎織女,以此來寄託思念之情。

在乞巧節的發展過程中,它究竟是如何演變成情人節的? 第2張

雖然這時候的七夕節仍在表面上具有乞巧的名義,但許多婦女卻已經不會在這個節日上進行所謂的乞巧活動了,而是期盼能夠通過這個節日與自己的丈夫相見。不僅如此,在南朝時期的《古詩十九首》中便收錄有《迢迢牽牛星》一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在這首詩中,牽牛與織女已是一對相互傾慕的戀人。

此後,又歷經各朝各代的文人“加工”,牛郎與織女這一段本屬天上的傳說愈加豐滿生動起來。因此,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以及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傳統的乞巧概念已經被人們遺忘了,反而是被情人節這一概念逐漸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