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紀曉嵐犯了什麼錯?乾隆帝爲什麼要將他流放?

紀曉嵐犯了什麼錯?乾隆帝爲什麼要將他流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紀昀,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清代文學家、官員,是《四庫全書》的總纂官,深受乾隆帝的寵信。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古裝戲說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與和珅鬥智鬥勇的故事,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看到乾隆皇帝每天看着兩位愛臣鬥來鬥去的樣子,也是樂在其中。

這樣一位乾隆皇帝喜愛的大臣,卻也曾經遭到乾隆帝的流放,甚至是直接被流放到祖國的大西北,而且,一流放就是三年之久。今坐落在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鑑湖西南側的嵐園,就是爲了紀念當年紀曉嵐曾在此居住而修建的。

那麼,紀曉嵐究竟犯了什麼錯呢?要被乾隆皇帝流放那麼遠的地方呢?

紀曉嵐犯了什麼錯?乾隆帝爲什麼要將他流放?

簡單來說,紀曉嵐就是因爲自己發出的一封沒有一言片語的無字書信,事後被查證是因此泄密的,而獲罪遭到流放的,就這,也是乾隆皇帝格外開恩,否則,換別人,那就是該殺頭抄家了。

清代對朝堂大事小事都有嚴格的保密制度的,堪稱是歷代最嚴厲的,據《大清律例·吏律》規定,凡是泄漏討伐敵國軍隊、收捕謀反信息的,斬首;近侍官員泄漏常事的,杖責一百;泄漏密事的,斬首。

清代對信息保密的控制甚至嚴格到了皇帝身邊貼身使喚的內侍都不識字,唯恐文件信息有外泄。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兩淮鹽引案爆發,已退休數年的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捲入其中,遭江蘇巡撫彰寶密劾“隱匿提引銀兩,私行營運寄頓”,建議朝廷對盧見曾抄家查辦。

當時紀曉嵐正在內廷值班,獲悉此事,紀曉嵐的長女嫁給了盧見曾之孫盧蔭文,兩家是正兒八經的兒女親家,紀曉嵐急忙暗中派人乘快騎送了一封信給盧見曾。

紀曉嵐犯了什麼錯?乾隆帝爲什麼要將他流放? 第2張

盧見曾收到京城親家送來的信後,拆開來一看,內無半紙一字,是個空信,但裏面裝有幾片茶葉、少許鹽粒。

盧見曾起初不解其意,但仔細一琢磨,馬上明白了,這是親家借物傳告“查(茶)鹽空”的消息,隨即馬上安排家人轉移財產。

盧見曾有詩名,愛才好客,四方名士鹹集,流連唱和,一時稱爲海內宗匠。在他的賓客當中,除了有後來聞名天下的“揚州八怪”外,還有《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

吳敬梓一生貧窮,創作《儒林外史》時全憑盧見曾的支持。吳敬梓死後,盧見曾亦慷慨解囊,買棺裝殮,並且安頓好吳敬梓的妻兒老小。

盧見曾還以學問而聞名天下,他的最大功績就是考證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張汝舟了。

紀曉嵐犯了什麼錯?乾隆帝爲什麼要將他流放? 第3張

當朝廷派出的人馬前往山東德州盧見曾的家中抄家時,卻毫無所獲,懷疑是被人泄了密,乾隆皇帝盛怒之下,命人細查,才得知是身邊的近臣紀曉嵐曾給盧見曾發了一封無字書信。

於是,聰明的紀曉嵐雖然沒有留下一字證據,但依舊被以泄密罪論處,流放到新疆烏魯木齊去贖罪。這也是乾隆皇帝惜才,不捨得殺紀曉嵐,而從輕發落的。

具體到盧見曾,就沒那麼幸運了,“照例擬絞監,候秋後處決”。只是還沒等到秋季,已經78歲高齡的盧見曾經過這一番折騰,就病死於揚州獄中了。 三年後,大學士劉統勳爲其昭雪。

紀曉嵐後來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戊子秋,餘以漏言獲譴,獄頗急。”因爲在當時,真要按漏泄事定罪,肯定是要斬首的,由此可見彼時的紀曉嵐也是真夠惶恐的。

不過,乾隆皇帝還真是離不開紀曉嵐,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僅僅過了三年,乾隆帝就下詔命紀曉嵐回京,繼續看紀曉嵐與和珅鬥來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