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什麼說隋煬帝一個舉措爲唐朝延續了百年?

爲什麼說隋煬帝一個舉措爲唐朝延續了百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這場叛亂,直接令強盛無比的唐王朝元氣大傷,再不復往日的榮光。爲了迅速平滅叛軍,朝廷直接把軍陣制度延伸到了內地,在幾個重要的地點都設立了節度使。至於其餘那些較爲分散的軍事據點,朝廷也沒有放任不管,而是分別設立了防禦使和團練使,以此來穩定局勢。

然而,把軍權從中央下放到地方,固然可以防止反叛勢力的滲透。但無形之中,朝廷的威信也受到了不小的削弱。

各個藩鎮勢力如野草一樣地瘋長,使得唐朝的統治者根本無力對其一一彈壓。到了後來,地方實力佔據了主導,使得藩鎮割據現象成爲了一種無法避免的趨勢。但是,即便唐王朝在諸多藩鎮的擠壓下搖搖欲墜,畢竟也延長了一百五十二年的國祚。

也就是說,唐王朝在安史之亂後,仍然維持了一百五十多年。此外,地方藩鎮即使再囂張,他們也必須遵守朝廷頒佈的法令。雖然,唐肅宗之後的幾位皇帝沒有重現大唐盛世,但也是在極力地將王朝帶到正確的軌道上。唐朝後期雖然坎坷不斷,但也並非如某些人所說的那樣苟延殘喘。

因此,有些史學家認爲: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就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這是非常偏頗的一種說法。

爲什麼說隋煬帝一個舉措爲唐朝延續了百年?

當時,安史之亂事起突然,倉皇失措的玄宗趕緊帶着楊貴妃逃到了四川。在順利逃脫的同時,他也將陝西和河南一帶拱手讓給了叛軍。此時,安祿山、史思明叛軍雖然佔據了半壁江山,但唐王朝依仗着江南的魚米之鄉和川滇的天險,擁有着一戰之力。

此外,安史之亂遠遠沒有後世農民起義那樣巨大的規模,更沒有外族入侵的巨大破壞力。說到底,這次叛亂只是唐王朝的內部紛爭。因此,肅宗即位後通過自己的合理安排,很快便降服了叛軍。然而,天下在平定之後,卻出現了更深層的矛盾。

唐王朝的統治者很快發現,叛軍雖然表示歸降,但向朝廷繳納賦稅的時候,總是態度不明。面對這種狀況,朝廷也怕威逼過度會適得其反,便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爲糟糕的是,軍權下放的惡果也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遼東地區和河北地區的各個將領囂張跋扈,自叛亂平定後,便不再向中央交一顆糧食。

山東、嶺南和大半個中原地區雖然情況好點,但也是有時交有時不交。

所以,此時真正與唐王朝風雨同舟的只有四川和江南地區,看這個情況,朝廷被地方拖垮只是遲早的事情。

但是,唐王朝居然出人意料地坐穩了江山,並將國祚強行延續了一百五十多年。其實,這並非皇帝的功勞,也不是宰相的個人努力。

究其原因,還是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立了大功。

因爲,在北方地區脫離管控之後,唐王朝只能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到江南一帶。雖然,川滇一帶堅如磐石,但因地形所限,實在是無法作爲經濟重心。此外,在叛亂被平定後,唐王朝雖然沒有落魄到遷都南京,但江南一帶已經成了他們唯一的翻盤點。

因此,在此等危急時刻,隋煬帝留下來的大運河,便凸顯出了它的作用。都知道,隋朝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黃河連接在了一起,極大地方便了糧食的運送,使蘇杭一帶可以持續向長安供血。於是,靠着大運河帶來的錢糧,大唐王朝慢慢恢復了元氣。

爲什麼說隋煬帝一個舉措爲唐朝延續了百年? 第2張

雖然,後人對荒淫無道的隋煬帝很是痛恨,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幫了唐王朝一個大忙。如果沒有大運河的話,身在長安的君臣只能自謀出路了。

於是,在局勢日漸好轉之後,唐朝開始招兵買馬,迅速建立起了神策軍。看着尾大不掉的藩鎮集團,憂心忡忡的皇帝想要憑藉神策軍來加強中央集權,再現大唐的輝煌。因此,在德宗皇帝即位之後心比天高,甚至決定用這支軍隊把各個地方勢力一網打盡。

但是,藩鎮的大將在外經營多年,又豈是白給的?

所以,面對朝廷的鎮壓,實力雄厚的五大藩鎮馬上聯合起來進行抗擊。最終,唐德宗皇帝一敗塗地,不得不逃往漢中避難。後來,雖說淮西藩鎮被憲皇帝消滅,使朝廷重新擡起了頭,但也只能止步於此。因爲,在憲宗駕崩後,地方勢力重新崛起,徹底將穆宗皇帝踩在了腳下。

從此,唐末的帝王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被架空,再無翻身的可能。

唐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走向了下坡路。尤其在黃巢之亂後,唐朝的經濟基礎被打破,使唐朝的統治名存實亡。此外,唐僖宗在唐末戰亂中死去,皇位由其弟唐昭宗繼承,並遷都到了洛陽。但即便如此,唐朝還是在天祐四年,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