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五代時期,狀元爲何與其他普通進士沒有什麼差別?

在五代時期,狀元爲何與其他普通進士沒有什麼差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狀元作爲古代讀書人的終極目標,無數人爲此千帆爭渡,但唯獨在一個歷史時期有所區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五代時期,狀元爲何與其他普通進士沒有什麼差別?

細數五代時期的的進士考試,一共有121次,因此也誕生了121位狀元,但實際上能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卻只有32人。不僅如此,在已知的32位狀元中,就有11人都還沒有任何工作經歷,而且還有一人才奪得狀元沒過多長時間,就去世了。剩下的20位狀元不是爲拾遺(取“言國家有遺事,拾而論之”),就是爲推官(唐朝始置,節度使、觀察使、團練使、防禦使、採訪處置使下皆設一員,位次於判官、掌書記,掌推勾獄訟之事。),可以說這些狀元的級別都是最低的。因此,五代時期的狀元很難在歷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跡。

在五代時期,狀元爲何與其他普通進士沒有什麼差別?

其次,五代時期的科舉制度是承襲唐代而來,因此這個時期的狀元與普通進士都是一樣的。朝廷在公佈科舉名次時,無論是狀元還是普通進士,都是需要通過李步德考試才能被授予官職。而且狀元的起點還是從九品上,可以說是最低級別了,因爲在明清時期,狀元的起點幾乎達到了頂端,爲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此外,狀元這個文人最高頭銜在五代時期並不是很響亮。因爲在五代早期,科舉第一名並不稱爲狀元,而是記載爲“甲科”、“甲第”、“高第”,比如在《舊五代史》中,就稱狀元崔周度是“舉進士甲科”。而《舊五代史·王樸傳》也是這樣記載的:“樸字文約,漢乾祐中擢進士第。”

在五代時期,狀元爲何與其他普通進士沒有什麼差別? 第2張

而且五代時期的進士科還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傳衣鉢”。那什麼是“穿衣鉢”呢?就是這一年的主考官當時考了第幾名,其他官員就會認爲他最好的學生考第幾名。除此之外,在五代時期的科舉考試中,人們往往只會提起當時的主考官,而不是狀元究竟是誰,甚至還說“甲等無名”,沒有任何等級之說。

總而言之,自科舉制設置以來,唯有五代這個特殊歷史時期,狀元與其他普通進士在待遇上沒有任何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