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魏延其實很適合繼承諸葛亮,爲何卻一直遭到猜忌呢?

魏延其實很適合繼承諸葛亮,爲何卻一直遭到猜忌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延從加入蜀漢陣營開始,一直是飽受爭議的角色,諸葛亮認爲此人有反骨,不適合委以重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但是即使魏延表現這樣,在前期爲何不趁早殺掉他,爲反而還是給他重要的職位呢?明明魏延纔是諸葛亮之後最佳的繼承者,但是諸葛亮一直對他耿耿於懷,就算去世也要殺了他?

魏延是諸葛亮之後的最佳繼承者,爲何反遭猜忌?

我們先來講講,魏延在沒加入劉備陣營幹了哪些事?魏延最開始和黃忠一同屬於長沙太守韓玄的手下,東漢末年羣雄逐鹿,在荊州最南邊的四個荒涼郡縣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在本質上是屬於荊州管轄,也就是說屬於劉表管轄;但這四個地方不僅窮,並且還地處偏遠,索性劉表就放任他們自己發展。

魏延從小開始就非常喜歡兵書和武才,自己的目標是建立一番功業,魏延和黃忠的關係是非常的好,甚至魏延還得到黃忠的器重;後來劉備赤壁之戰後,一統了大半個荊州,接着目光就轉向了荊南四郡。

不管怎麼說,這四個地方再窮也是一塊地區,並且還有不少人口,於是劉備大軍就浩浩蕩蕩地掃平了荊南四郡。而這時候,長沙作爲四郡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郡縣,旗下有黃忠、魏延這樣的牛人坐鎮,一定程度給關羽張飛帶來極大的麻煩。

魏延弒主求榮,被諸葛亮所不容

黃忠是誓死要捍衛長沙,但長沙太守韓玄不信任他,認爲他和關羽有勾結,反而還把他抓起來準備賜死;魏延是一個很精明的人,他明白靠着長沙一郡的力量,是不可能鬥得過劉備,而作爲討伐長沙的主帥,關羽一直不忍心殺掉黃忠而一直沒有動真格,要是動真格的了,小小長沙是絕對擋不住關羽千軍萬馬。

魏延是一個識時務者,並且他認爲自己投降必須拉着黃忠一起,因爲黃忠在幾次和關羽較量中,得到關羽的賞識,只有黃忠在,自己纔不會死,於是黃忠被拉到市場斬首的時候,魏延帶兵救了他,並提着韓玄的頭顱給黃忠看。

魏延其實很適合繼承諸葛亮,爲何卻一直遭到猜忌呢?

黃忠對此十分懊悔,不管韓玄對他怎麼樣,但弒主偷生不是大丈夫所爲,但沒辦法自己的愛將魏延做都做了,只能開城獻城;而黃忠也徹底選擇隱退,到後來劉備親自去請,才真正把黃忠給請出山。

反觀魏延,拿着人頭開城,並且還去邀功;魏延的這些做法其實在亂世中很正常,人總是要活着,明知道打不過,沒必要堅持;魏延的文治武功是很牛皮的,可惜的是劉備執意要殺他,最後還是諸葛亮恩威並施下,才讓魏延徹底誠服。諸葛亮對魏延的評價是:

“ 食其祿而殺其君,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城,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魏延志向遠大,功勳卓越

魏延一直以來的理想是自己當老大,但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精把他壓制的死死的,既讓他全部投入的幫劉備幹活,又讓他一直不敢造反。

那麼魏延究竟有多牛啊?能夠讓諸葛亮和劉備這倆道德節操的人對他還是寬容;大家看完三國志這部歷史,大多都是被他的一些負面故事影響,但真實的歷史是,魏延可是打敗了好多曹魏名將的將軍。

漢中這個兵家必爭之地,相信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當時劉備拿下了漢中後,就和諸葛亮商量究竟誰來鎮守漢中,關羽現在是荊州負責人,肯定不行;張飛負責益州防務也是不行。黃忠年齡太大了,並且用兵不靈活也是不行,趙雲更別說了。

最終把目光看向了魏延,魏延掌握漢中軍權後,真的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爲漢中的地位十分特殊,打益州必須拿下漢中,於是一直派兵攻打漢中,每次發兵都是好幾萬、上十萬的兵馬,領兵之人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比如張郃、郭淮、王雙等。

特別是在街亭之戰後,蜀漢兵馬退守益州,那麼誰來阻擋張郃十幾萬大軍,那只有魏延,魏延靠着不到幾萬人馬活生生地把魏國軍隊給拖垮了,還弄死了張郃;魏延也是因此一戰成名,成爲了蜀漢帝國中期最牛逼的將領,魏延也是這個時候開始驕傲自滿,而蜀漢軍中都在傳魏延就是諸葛亮去世後不二繼承人。

我們看個小數據,魏延鎮守漢中十五年,前前後後抵擋敵人進攻達到上千次,可是很奇怪的是,竟然沒有一個敵人摸到漢中城城門,也沒有放一個敵兵進入自己的防區,可以說魏延爲蜀漢守住了北大門。

魏延實戰經驗豐富,軍中威信很高

我們如果把古代的軍事家分成幾類,一類是看兵書而不斷進步的名將,一類是天賦異稟的當世奇才,而還有一類就是靠着不斷的實戰積攢下的經驗;而魏延就是最後一類將領,他作戰靠的是常年作戰積攢下來的經驗。

魏延和馬謖是完全不同的一類人,馬謖軍事謀劃極爲出色,但與戰國時期趙國統帥趙括一樣,只會紙上談兵;而魏延在軍事謀劃上一般般,可是實戰極爲強悍,他帶領的軍隊幾乎沒有多少敗績。

漢中的地位究竟有多麼重要?我們看幾任漢中太守不同的鎮守方式,大家就知道原因了,最開始的魏延採取以守爲攻,敵人進不來,一進來就必須要損失點什麼,這就是典型的刺蝟防守,就算是百萬大軍來到漢中都要被漢中防禦給扎半層皮。

第二任是王平,王平這個人作戰很穩健,也不貪功;他上任漢中太守後,就按照魏延的戰略部署,多次以少勝多,甚至還差點團滅了曹爽的十萬大軍。

魏延其實很適合繼承諸葛亮,爲何卻一直遭到猜忌呢? 第2張

而到了第三任太守姜維,姜維是典型的主動攻擊派,他把漢中從一個刺蝟改變成爲了一條蛇一樣的防守,把敵人誘惑到漢中腹地,團團包圍直接吞掉;但這樣做也直接把腹部暴露給敵人,如果遇到敵人同樣也是一條毒蛇一樣的戰略部署,那麼姜維的一切部署就只有五五開的勝率,很不巧的是姜維遇到了同樣牛逼的鐘會,誘敵深入直接導致自己反而被團滅。

魏延能力強,性格不好,很讓諸葛亮忌憚

魏延的能力其實讓諸葛亮很少喜愛,但魏延的性格實在讓諸葛亮很忌憚;魏延是利己主義者,如果不失敗好說,一旦作戰失敗,他可能爲了保命直接投靠了對面,這就是諸葛亮一直以來的顧忌。

投降敵人換來的是蜀漢一個恐怖的敵人;而魏延和自己最喜歡的下屬楊儀有很深的矛盾,《三國志》記載,“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爲至忿,有如水火”,魏延和楊儀都是性格倔強的人,兩人也是水火不容,甚至多次魏延還拔劍威脅楊儀;那麼作爲諸葛亮左右手的楊儀,怎麼可能說魏延好話,不說他壞話就燒高香了。

諸葛亮堅決不讓魏延掌兵權,有如下考量

諸葛亮知道自己天命即將所歸,但蜀漢的軍權實在是不能夠給魏延,第一是他掌權後,不僅荊州派不答應,益州派都會強烈反對,至少而言,魏延要得到一派支持纔可以,可惜的是兩派都不支持他。

第二是魏延實在太傲了,這樣的人是不能長久的,並且和下屬都湊不到一塊,不能妥善處理好上下級關係,其心胸狹窄,自大自負的性格,常與周邊的人產生衝突,結果造成兩敗俱傷,這也爲魏延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第三是魏延的品德實在是不行,愛發牢騷,愛出風頭,對上級指令不服從,自己的意見沒被採納後就到處抱怨不已,還背後指責主帥;這樣的人指望他匡扶漢室,不可能的!想來想去,既深謀遠慮又品行優秀的姜維成爲了諸葛亮認爲最好的繼承人;但姜維這個人在軍中的威望是絕對比不上魏延,可以說姜維無法和魏延比較。

能夠和魏延比較的只有五虎將,可是五虎將全部都去世了,連最後的趙雲都逝世了,如果趙雲活着,至少讓趙雲當名義上統帥,姜維做實際統帥,魏延絕對不敢反。(五虎將每一個都是讓魏延忌憚的存在。)

結尾

魏延是優秀將才,而不是統帥,容易成權臣

其實諸葛亮心理是明白的,姜維是撐不起蜀漢大任的,不是說他能力不行;而是自己掌權時候打曹魏都是十分艱難,那時候的戰鬥力和國力還算可以;但現在蜀漢的國力下降的厲害,軍隊急劇縮減,並且名將越來越少。

姜維的能力優秀是一個帥才,可是畢竟比不得自己,自己都搞不定,姜維怎麼搞得定;反觀魏延這種出奇招、險招的人,或許能夠把蜀漢帶出絕境,但也有可能直接把蜀漢給迅速覆滅了。諸葛亮臨終之際,一直十分懊悔,他對不起劉備,沒有能夠爲蜀漢培養出人才,並且曹魏的司馬懿十分厲害,自己一旦去世,那麼司馬懿算是無人可擋了。

我們換個角度去想,如果魏延成功獲得蜀漢軍權,他會怎麼做?蜀漢會怎麼樣?很大可能的是,蜀漢內部荊州派被益州派全面壓制,魏延當不了荊州派的領袖,荊州派一倒,立馬清算魏延,魏延這個人的性格高傲,絕對會反撲,最終結果蜀漢內部矛盾尖銳,而曹魏趁虛而入一舉坐收漁翁之利。

魏延的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源於他的性格,諸葛亮其實還是喜歡魏延的才氣,但是他的性格導致了他是一個統治幾萬軍隊的帥才,卻不是一個統治十萬大軍、百萬大軍、一國軍隊的統帥,魏延腦有反骨,卻不知權臣術,否則也不會蒙冤赴九泉。

討論

魏延其實是蜀漢朝廷鬥爭的犧牲品

其實,從整個蜀漢的政治格局來看,魏延就是蜀漢朝廷鬥爭的犧牲品,魏延不僅沒有進入劉備管理集團的核心,更沒有入諸葛亮的法眼,當劉關張死後,蜀漢諸葛亮,趙雲的地位如日中天,魏延是唯一能威脅到這兩個人權力和位置的人,諸葛亮要想集中職權,首先就要防備魏延,而當諸葛亮知道自己大勢已去時,也不忘了除掉魏延。

而諸葛亮之所以要殺魏延,也是爲了蜀漢利益考慮,諸葛亮早就指定好了接班人,姜維,蔣琬,費禕等人,諸葛亮認爲這些人可以當劉禪的輔臣,而魏延很可能是權臣,當諸葛亮死後,沒有人能壓住魏延,當然,這只是諸葛亮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而魏延死後,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蜀漢也逐漸走向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