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武則天稱帝以後,她爲何要將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

武則天稱帝以後,她爲何要將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代女皇——武則天,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登上了最高的權位寶座。那爲什麼當武則天稱帝以後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呢?這和明朝朱棣另起爐竈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有着相似的地方,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於光宅元年,武則天把都城從長安遷致洛陽,這個想法武則天很早之前就已經慢慢的在做準備,在光宅元年武則天提高了洛陽在全國的地位,改東都爲神都,稱讚了很多關於洛陽的話語,其實武則天把都城變爲洛陽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小編細細給親們說一下。

武則天稱帝以後,她爲何要將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

(一)個人原因

武則天這一路走來可以說是用人堆出來的"臺階"助他登上皇帝的寶座,然而這些"臺階"中就有武則天10位至親,整整10位啊,還是至親!可見武則天的手段是多麼殘忍,只因他們阻擋了武則天,成爲了武則天的絆腳石,最後狠心把他們都殺了,可能是因爲她在長安城裏殺的人數太多了,讓她深夜無法入睡,不想呆在長安城裏,想換一個地方,來忘記這一切,減少自己的痛苦,才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

(二)地理原因

另一方面長安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優越,很適合做國都,在黃河以南,卻離黃河不遠,提供水源,可以保證農業灌溉的需求。地處的位置高於黃河和洛河的交匯處,可以防止水災的發生。洛陽有一個地方是沖積平原,我們大家都知道沖積平原土壤是非常的肥沃,適合大規模耕種,滿足當時的小農經濟,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洛陽有着100多公里的崤山阻隔,所處位置易守難攻,有着天然的屏障可以阻擋敵軍的進入。

長安所處位置較偏,對全國的掌控力較少,而洛陽在當時地理位置處於唐朝國土中心位置,故洛陽是一個"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形勢要地。這種險要的地理位置使洛陽具有制內御外的優越軍事條件,也成爲洛陽適宜作首都的主要原因。

(三)經濟原因

就經濟原因來說,洛陽所在的關東地區的經濟條件要比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好的多,唐朝初期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口大幅度增加,社會的資源日益減少,長安的資源已經滿足不了當時社會的需求。

武則天稱帝以後,她爲何要將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 第2張

而洛陽在當時糧食和物資的儲備是非常充足,所處位置優越,運輸一些糧食一些東西都非常方便,還有運河這條大動脈,很方便的就能將長江以南的稻米運輸到洛陽,不像長安經常鬧饑荒,連皇宮內的皇帝妃子們有時都吃不飽,更別說百姓了。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武則天把都城遷到洛陽是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需求,有利於經濟的發展,社會繁榮。

(四)政治原因

從政治的方面來看,武則天定都洛陽是爲了與李唐王朝對抗,從而達到改朝換代的想法。武則天登基後爲了政治上避免干擾選擇定都洛陽,有"另起爐竈"的意思,想重新選一個地方來發展,實現自己的統治與抱負。

另外,在當時長安所處的地理位置是非常不安全的,尤其是關東一代,經常有強盜出沒,官兵出去的時候他們就會攔截埋伏甚至暗箭傷人,最慘的有一次唐高宗去洛陽,竟然請了牢獄中的一個江湖大盜來做貼身保鏢,說出去人們都不會相信,所以說武則天遷都洛陽有利於安全。

在小編看來,武則天所作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不僅保證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還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對當時的農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讓唐代越來越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