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武則天稱帝以後,爲何她的子女只有一人善終?

武則天稱帝以後,爲何她的子女只有一人善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武則天,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看看。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佈改唐爲周,自立爲帝,定洛陽爲都,稱“神都”,建立武周,正式開始其十五年的帝王生涯。爲了奪取權力和鞏固統治,武則天肆殺唐宗室成員,興起“酷吏政治”,殺了一大批能征慣戰的宿將名帥和反對她的朝中大臣,其手段之狠辣,甚至連自己的子女也不放過。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共育有四子二女,在母親稱帝的道路上,這幾個子女的下場也是各不相同,每天生活在恐懼無望之中,避免自己成爲武則天權力之路上的絆腳石。

長女:安定思公主,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長女,早殤,生於永徽五年(654年)或爲武則天所殺。爲了奪得皇后之位,武則天在生下女兒後將其掐死並嫁禍給來探望公主的王皇后,她的死亡使得高宗李治對結髮妻子王皇后恨之入骨並間接導致了後來的廢后事件。《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均提出武則天自己纔是殺害親生女兒的兇手。麟德元年(664年)追封安定公主,諡號思,其鹵簿鼓吹及供葬所須,等同親王的等級,於德業寺遷於崇敬寺。

武則天稱帝以後,爲何她的子女只有一人善終?

長子:孝敬皇帝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原太子李忠被廢死),永徽三年(652年)出生,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爲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爲太子後體恤民情,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併爲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後期高宗慮及身體不支,有提前禪位給太子之意。但當時的武則天政治得意,李弘因此成爲了其掌權的障礙。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新唐書》和《唐會要》記載了李弘可能被武則天鴆殺(即毒殺)。高宗爲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爲皇帝,諡號“孝敬”,以天子禮儀葬於恭陵。

武則天稱帝以後,爲何她的子女只有一人善終? 第2張

次子:章懷太子李賢,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次子,系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出生,自幼得到良好教育,長大後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深得父皇喜愛,不久封潞王。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賢繼立爲太子,爲太子期間多次監國,得到朝野內外稱讚。但好景不長,調露二年(680年),武后派人揭發太子陰謀,在東宮馬房裏搜出數百具鎧甲,被定爲謀反憑證,李賢因謀逆罪被廢爲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則天遣酷吏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賢,逼令自盡,終年二十九歲。景雲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賢爲皇太子,諡號“章懷”,與太子妃房氏合葬於今章懷太子墓。

次女:太平公主,爲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生於665年(麟德二年),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後一名子女,武則天以其類己,又對帝位少有威脅,對其特加寵愛。公元681年,太平公主先嫁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但薛紹後因謀反之罪餓死獄中。後嫁開府儀同三司、定王武攸暨,太平公主與武攸暨生二男一女。太平公主“喜權勢”,武則天認爲她長相,性格都像自己,常與之商議政事。公元705年(神龍元年),李顯復位之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治,受封鎮國太平公主,開府,封五千戶。景雲元年(710年),相王李旦即位後,爲爭奪權勢,與太子李隆基不和,李隆基以左右羽林軍和左右萬騎軍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賜死太平公主於家中,時年四十八歲。

武則天稱帝以後,爲何她的子女只有一人善終? 第3張

三子:唐中宗李顯,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顯慶元年(656年)出生,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爲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廢爲廬陵王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軟禁,於居所度日如年,常恐遭到毒害。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和桓彥範、敬暉等大臣發動神龍政變,逼病重的武則天讓位,李顯復位。僅僅五年後的景龍四年(710年)五月,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在湯餅中下毒將中宗毒死(或爲病逝),時年五十五歲。

四子:唐睿宗李旦,初名李旭輪、李輪,唐朝第五位皇帝,武則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是武則天子女中唯一一個得以善終的人。年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於嗣聖元年(684年)被立爲皇帝,但僅是母親武則天的傀儡。他在武周建立後,被降爲皇嗣,後復封爲相王,參與神龍政變。景雲元年(710年),中宗李顯駕崩,相王旦三子臨淄王李隆基以兵誅韋后、安樂公主並諸韋、武等,奉其父相王旦復位,是爲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睿宗李旦禪位於太子李隆基,退爲太上皇。開元四年(716年)病逝,廟號睿宗,諡號爲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葬於橋陵。李旦前後兩次登基,共在位八年餘,但真正掌權僅有兩年,稱太上皇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