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歷史上最早的車營誕生於何時?又有何功績

在歷史上最早的車營誕生於何時?又有何功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最早的車營誕生於何時?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坦克,是一個音譯外來詞,如果意譯的話,似乎叫戰車更貼切。坦克的武器標配,就是有槍有炮,人員配置一般分爲車長、炮長和駕駛員。要是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最早的坦克部隊應該出現在明朝,確切地說是出現在明穆宗朱載坖隆慶元年,也就是公元1567年,世界上第一支坦克部隊,擁有十個營的兵力,擁有一千二百八十輛戰車,總計兵力達到三萬多人,差不多相當於現在兩個裝甲師。

之所以說明軍這支部隊是世界上最早的坦克部隊,我們可以拿一本正史和兩本兵書來做證據,被打得不敢南下牧馬的蒙古騎兵也可以作證:這支名爲“車營”的坦克部隊是不可戰勝的。

咱們今天說的這本正史叫做《明史》,兩本兵書都是戚繼光寫的,一本叫做《紀效新書》,另一本叫做《練兵紀實》,這兩本兵書在清朝都曾被嚴格管控:如果這支坦克部隊尚在,八旗兵根本就進不了山海關。

一、最早坦克部隊,其實是朝廷黨爭的副產品

說起戚家軍車營的誕生過程,我們不知道是應該憤懣還是慶幸,因爲這隻最早的坦克部隊,其實是朝廷黨爭的副產品,爲了打壓抗倭名將戚繼光,一幫吃飽了撐得沒事兒乾的御史言官,想把戚繼光從江南魚米之鄉調到大漠邊關吃沙子,結果卻催生出了在當年無可匹敵的專業兵種——戚家軍車營。

讀者諸君都知道,明朝有兩大禍害,其一爲宦官,其二爲御史言官。這兩撥人在朱元璋朱棣兩位鐵腕皇帝管制下,都很老實。明朝的皇帝一蟹不如一蟹,屬於朝臣一方的內閣輔臣和屬於內廷的掌印太監、秉筆太監逐漸做大,皇帝說話就不太好使了,就連立誰爲太子,皇帝說的也不算。萬曆皇帝抗爭了好多年,最後還是敗給了內閣輔臣和御史言官,只好讓看着就活不幾年的朱常洛接了班——朱常洛登基十天病重,十四天病危,一個多月病死。

在歷史上最早的車營誕生於何時?又有何功績

朝臣們一致“擁戴”朱常洛,跟他有沒有能力沒關係,跟他能不能戴着皇冠過年也沒有關係,朝臣們就是爲了跟皇帝較勁,以此證明誰纔是大明王朝的實際主宰者。

明朝的文官,以御史言官爲代表的,以欺負武將爲職業和樂趣,俞大猷被他們收拾得三起三落,胡宗憲被他們整得生不如死,乾脆自殺了事。言官們猛踩胡宗憲和俞大猷,當然也不會放過戚繼光,於是一個叫吳時來的工部給事中開始對軍事指手畫腳了:“以薊門多警,請召大猷、繼光專訓邊卒。部議獨用繼光。”

吳時來是挑頭舉槍的,真正扣動扳機的是一幫想看戚繼光笑話的朝中大佬:“你的狼筅對付光腳光頭拿短刀的倭寇好使,面對強弓硬弩長刀鐵騎,看你還有啥招?”

幸虧當時薊遼督師譚綸是個御史言官不敢惹的軍事文官,他給予了戚繼光完全的信任和支持:“會譚綸督師遼、薊,乃集步兵三萬,徵浙兵三千,請專屬繼光訓練。”

譚綸交給戚繼光的這三萬三千人,被戚繼光訓練成了世界上第一支不可戰勝的坦克部隊:“繼光乃議立車營。車一輛用四人推輓,戰則結方陣……節制精明,器械犀利,薊門軍容遂爲諸邊冠。”。

這裏順便說一句吳時來,此人最後的結局也不妙:“時來初以直竄,再遭折挫,晚節不能自堅,委蛇執政間。連爲饒伸、薛敷教等所劾,時來亦連乞休歸。未出都,卒。贈太子太保,諡忠恪。尋爲禮部郎中於孔兼所論,奪諡。”

二、爲什麼說戚家軍車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坦克部隊,看看裝備和人員配置就知道了

戚繼光之所以成爲千古名將,就是因爲他知道因地制宜,以萬變應萬變——以不變應萬變,沒有不輸的。戚繼光在《紀效新書》裏強調了沒有戰車的步兵面對敵人騎兵的衝鋒,簡直不堪一擊:“夫南方田水界地雨溼,不可用車,我兵卒然遇敵,緩急無家可依,賊皆洞見,知我無拒御之備,是敢盡力向我,一遇奔潰,全軍退走。”

到了北方的戚繼光,知道蒙古鐵騎比倭寇更難對付,光用狼筅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狼筅對重甲騎兵的殺傷力,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戚繼光在《練兵紀實·雜集卷六·車營解》中強調了組建車營的必要性:“敵人鐵騎數萬衝突,勢銳難當。我軍陣伍未定,輒爲衝破,乘勢蹂躪,至無孑遺。”

於是在譚綸的大力支持下,戚繼光組建了十個車營:“(每營)戰車一百二十八輛,(每輛戰車)上安大佛郎機(大炮)二架,軍士六名管佛郎機二架,每架三名(相當於有六個炮手);車正一名,專在車上披堅執旗,以司進止(這就是車長);舵工一名,專管運車,左右前後,分合疏密(此爲駕駛員)。”

在歷史上最早的車營誕生於何時?又有何功績 第2張

我們很難把戚繼光的一個車營跟現代的坦克部隊編制比較,因爲他那一個營的兵力太強了。按照現在的說法,戚繼光每一個車營有一個將軍級的營長,一個負責制定作戰計劃並傳達的參謀長(中軍),此外全是作戰部隊:“四車爲一局,立一百總,十六車爲一司,立一把總;六十四車爲一部,立一千總”。

一個車營有一百二十八個車正、一百二十八個舵正、七百六十八個炮手,再加上鳥銃手、藤牌手、钂鈀手,總計定員三千一百十九名。經過報請朝廷批准,戚繼光得到了十個戰車營的編制。也得到了相應的軍餉和武器裝備——當時張居正說話還比較算數。

其實說戚家軍變成了戰車營,也不完全貼切,因爲戰車營實際是步坦協同部隊,比如美籍華裔作家黃仁宇直接把戚家軍稱作了“混成旅”,他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這樣介紹戚家軍車營:“這一混成旅有騎兵三千人,步兵四千人,重戰車一百二十八輛,輕戰車二百一十六輛。”

《萬曆十五年》一書關於戰車人員編制的記載與《練兵紀實》完全一致,都是十個人屬於戰車和火炮操控人員,另外十個人則是完全是號稱“殺手”的步兵。

“殺手”一詞,是戚繼光《練兵紀實》中的原話,相當於配屬戰車的步兵班,與所屬戰車保持七八米距離(二十五尺),隨時防止敵軍步兵近距離偷襲。

明朝在遭遇小冰河之前,一直比較富裕,軍費也比較充足,這一點我們從戚家軍車營一個基數的彈藥配給就能看得出來,其他的都不算,單看槍炮彈藥就知道,戚家軍的車營,可能比抗日戰爭期間的大多數部隊裝備都好:佛郎機二百六十五架,子銃三千三百四門,鉛子二萬五千六百個,火藥七千六百八十斤,這是戰車炮專用的。此外還有鳥銃(火槍)五百一十二門,銃袋五百一十二個,藥筒一萬五千三百六十個,細火藥三千七十二斤,鉛子一萬五千三百六十個。

三、戚家軍坦克部隊的輝煌戰績:敵人不是被射成篩子就是被轟成渣

在歷史上最早的車營誕生於何時?又有何功績 第3張

戚家軍步坦協同作戰,讓蒙古鐵騎吃盡了苦頭,兩清朝人編修《明史》,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認戚繼光不好惹:當時,俺答已經死皮賴臉向大明稱臣通貢(很奇怪當時明朝一半官員拒絕俺答汗的稱臣通貢請求,大臣投票表決,正好是一半贊成一半反對,這就是明朝有名的“通貢票決”),宣府大同一線無戰事,只有“小王子后土蠻徙居插漢地,控弦十餘萬,常爲薊門憂。”

不知道這個小王子跟被明武宗暴打的小王子是啥關係。跟小王子合謀南下搶劫的,還有朵顏部的董狐狸(不是綽號,他們的名字就是這麼怪)。萬曆元年春天,董狐狸領着侄子長昂合兵一處來搶劫,結果被戚繼光先用城防大炮轟,然後步坦協同衝擊,差點活捉董狐狸——戰車畢竟沒有騎兵跑得快,所以董狐狸和長昂溜掉了。

第二年,董狐狸有拉來了弟弟長禿一起進犯,但打不過就是打不過,長禿短禿都不好使,倒黴的長禿還被抓了俘虜。這下子他們被打服了:“二寇率部長親族三百人,叩關請死罪,狐狸服素衣叩頭乞赦長禿。繼光及總督劉應節等議,遣副將史宸、羅端詣喜峯口受其降。皆羅拜,獻還所掠邊人,攢刀設誓。乃釋長禿,許通貢如故。終繼光在鎮,二寇不敢犯薊門。”

戚家軍在一天,什麼蒙古鐵騎、八旗(當時還沒出生呢)勁旅,都只能服服帖帖,如果戚家軍車營能保留到明末,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面對十個戰車營,那也是一點勝算都沒有的。這時候有讀者就要問了:戚家軍戰車如此厲害,怎麼到了明末,明軍還是用馬刀跟八旗兵對砍呢?這就要“感謝”明朝的文官,特別是御史言官了:敵人消滅不了的明軍精銳,他們來消滅,敵人忌憚的明軍名將,他們負責搞掉——對明末的御史言官來說,搞掉一個抗倭名將,那也是可以吹噓好幾輩子的。

在歷史上最早的車營誕生於何時?又有何功績 第4張

很不幸,戚繼光就被“好戰”的御史言官盯上了:“繼光在鎮十六年,邊備修飭,薊門宴然。(張)居正歿半歲,給事中張鼎思言繼光不宜於北,當國者遽改之廣東。繼光悒悒不得志,強一赴,逾年即謝病。給事中張希皋等復劾之,竟罷歸。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薦,反奪俸。繼光亦遂卒。”

血戰殲倭,勳垂閩浙,壯猷御虜,望著幽燕。一代名將戚繼光在貧病中鬱鬱而終,沒有物資供應,甚至連軍餉也不能按時發放,戚繼光組建的車營也逐漸被歲月湮沒了。滅戚家軍者,非倭寇,非八旗,他們實際是被誤國的明朝文人消滅了!

一幫殉國嫌水涼的文人士大夫,前一天還慷慨激昂地反對崇禎遷都,第二天排着隊給李自成磕頭稱臣了。等到多爾袞和小孩子福臨進京,他們又忙着剃髮易服謀取“擡籍”自稱奴才的資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