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什麼說秦朝的短命是必然?秦朝爲何沒法治理一個大國?

爲什麼說秦朝的短命是必然?秦朝爲何沒法治理一個大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秦朝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統一的朝代,但秦朝的壽命卻只有短短14年,讓人感到有些意外。不過也有人覺得,秦朝的短命是一件必然事件,因爲秦國雖然滅六國完成了統一,但還有很多潛在的危機沒有及時解決。而且秦始皇去世後,秦朝有能力的國君難以延續,導致治國無力最後被項羽、劉邦推翻政權。那秦朝爲何治理不好這樣一個大國呢?實際上這其中的原因要比我們想象中複雜的多。

爲什麼說秦朝的短命是必然?秦朝爲何沒法治理一個大國?

秦王朝建立可以說是歷史的一座里程碑,但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也絕對無法穩固。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開始,到前221年滅掉最後一個齊國,只用短短10年就迅速走完了之前幾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也用了很短的時間就迅速敗亡。

只是在當時,包括六國貴族在內的衆多義軍都沒有想到,秦人的狗血劇還沒有殺青。一直到項羽在鉅鹿擊敗秦軍,這個短命王朝的頹勢才真正被人看清。

秦朝的統治區域 實際上超過了此前的任何時代

秦人統治六國後,一下子就遇到了兩個問題。首先是關中舊地的人口需要大量東進駐屯,讓原本較爲集中的兵力被大量稀釋。其次就是爲了彌補兵力不足,而在六國舊地直接照搬了戰國時期的動員體制。加上秦法的嚴苛執行,逼的很多人走投無路。

陳勝和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就是對秦人大規模推廣關中舊制的一次嚴重打臉。當時秦朝發配了包括他們在內的900名士卒去戍守邊關漁陽,卻因氣候原因造成的延誤,需要將之處以極刑。類似的事情在當時的六國故土上也不在少數。於是,一次偶然的兵變就成爲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更讓秦人感到恐怖的是,迅速膨脹的義軍很快就兵臨關中核心。若非這些人組織水平太差,可能就將秦朝徹底推翻。

爲什麼說秦朝的短命是必然?秦朝爲何沒法治理一個大國? 第2張

陳勝與吳廣的起義 只是一個開始

但更讓秦人擔心的卻是稍後紛紛起始的六國舊貴族。這些人中的不少在先前都蟄伏於地方,成爲名副其實的土豪階層。秦人可能在殲滅六國的戰爭中,有用瓦解性的優惠政策來籠絡他們,卻又必須在戰後想辦法清理他們。否則,秦朝的郡縣官僚便無法有效的統計人口或收稅。結果是當大澤鄉等地的起義消息傳來,作爲統治代理人的官員還需要去找六國舊貴族們商議對策。後者也就迅速集中了平日裏依附自己的人口,動用所屬土地上的資源,開始了規模更大的復國滅秦運動。很多分散部署的小股秦軍,就在這場風暴的初期被逐步消滅。

在這些舊貴族中,來自江東的楚人最爲善戰。這主要也是因爲他所處的區域更加偏遠,是秦人控制力度很低的地方。楚人傳統的龐大貴族世襲,又很容易產生出項羽這類地方小強。所以,項羽和楚人復國軍就在實際上擔任了反抗秦朝統治的主力。

爲什麼說秦朝的短命是必然?秦朝爲何沒法治理一個大國? 第3張

秦軍的迴光返照

戰爭初期 六國統治區內的大量分散秦軍被殲滅

在戰爭初期,項羽所屬的楚軍曾與秦軍進行多次鏖戰,甚至稍占上風。但在之後的定陶之戰,項羽的叔父項梁孤身圍剿秦將章邯的部隊。秦軍及時支援並採取突襲的手段大破楚軍,項梁戰死而楚軍主力損失慘重。爲應對章邯之後可能發起的進攻,楚懷王被迫收縮兵力,調回項羽、劉邦和呂臣等人,準備同秦軍進行決戰。

但秦國大將章邯卻認爲,定陶之戰已經擊垮了楚軍主力,剩下的不足爲慮。於是沒有一鼓作氣滅掉剛剛重建的楚國,反而準備揮師北上,渡河攻打趙國。這其實也反應了秦軍在當時的嚴重困局。他們必須用有限的人力,到廣袤的數個戰場之間迎戰不同敵人。復國者的聯軍則可以彼此間遙相呼應,一面藉着鬆散同盟吸引秦軍,一面抓緊時間在本地恢復實力。

爲什麼說秦朝的短命是必然?秦朝爲何沒法治理一個大國? 第4張

項羽的楚軍因知道自己數量有限且遠射火力不足,主動發起強勢衝鋒。秦軍已顯得滯後的戰術,讓士氣不足的士兵更加無力堅持。其實秦軍的部署本身,也是一種重視進攻而輕於防禦的戰法。但在面對衝擊力更勝一籌的楚人時,其不能防禦的弱點也就暴露無遺。已經觀望多時的其他諸侯軍隊,也在最後一刻加入戰局。他們在側後方的殺出,徹底葬送了秦軍的殘存抵抗。

鉅鹿之戰不僅讓項羽登上了諸夏聯軍的盟主,也摧毀了秦人主要野戰力量和心氣。過去的秦人儘管屢挫折, 但總覺得自己可以用透支未來的方式爭取翻盤。鉅鹿之戰後,包括主將章邯在內的大部分精英都已經戰意消散,心中默認大秦帝國即將崩塌。從這點來說,正是鉅鹿之戰徹底摧垮的關中的老秦人勢力。

此外,正是項羽在正面戰場的優秀表現,爲其他偷襲秦國腹地的義軍創造了機會。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還不怎麼出名的劉邦。而他最終將成爲秦人復興自己事業的希望,將項羽的短暫霸業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