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安史之亂的禍根歸結於誰?其實是藩鎮導致的

安史之亂的禍根歸結於誰?其實是藩鎮導致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安史之亂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唐朝由盛傳衰,離不開“安史之亂”的一通亂亂錘,而安史之亂的禍根,很多人都歸結到了楊玉環一家子的身上。安史之亂後,楊玉環一家也在兵變之中身死。其實這種說法是很片面很不負責任的,就好比我們玩遊戲,把玩一品官老爺這個遊戲的失敗歸結到另一個遊戲麻雀飛青天身上一樣 是不公平的。事實上,不管有沒有楊玉環,安史之亂終究還是會爆發的,因爲安史之亂這樣的的事情,早在唐玄宗李世民時代就埋下了禍根。而這個禍根就是影響整個唐朝衰亡的一個重要因素,“藩鎮之禍”。而唐朝的興衰,也都是隨着藩鎮的興盛而逐步走向敗亡的。

安史之亂的禍根歸結於誰?其實是藩鎮導致的

唐朝藩鎮的經過,大致可以分爲後唐太宗時代藩鎮形成、安史之亂後藩鎮擴大和黃巢起義後藩鎮惡化三個階段,藩鎮形成乃是唐朝戰略需要,而兩次大規模的叛亂,則直接導致唐朝中央政權被持續削弱,再也無法對藩鎮實施有效控制。唐太宗上位之後,李世民爲了更好的穩固唐朝,他採取了主動出擊、外線作戰等等的戰略方針,由於擁有一支比遊牧民族更爲精銳的騎兵部隊,唐太宗經常採取長途奔襲、出其不備的方式,對周邊的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數民族進行打擊。

安史之亂的禍根歸結於誰?其實是藩鎮導致的 第2張

而在唐太宗去世之後,唐朝周邊的軍事態勢卻發生了改變,唐朝由戰略進攻轉變成了戰略防守,這個時候,少數民族開始崛起。崛起的少數民族開始蠶食襲擾唐朝邊境。而這個情況的起始時間是公元692年。到公元722年時,唐朝駐守在邊疆的軍隊數量已經高達六十多萬人了。而由於遊牧民族屬於流竄作案的流氓軍事羣體,唐朝不得不開始設置擁有龐大集團軍的邊防重鎮,再加上府兵制的不斷崩壞,以募兵制爲主的常備兵開始形成。

公元737年之後,當時的各鎮節度使都開始私下募兵。這就導致了士兵對節度使的認同高過了對朝廷的認同度。就有了“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的不利於朝廷的局面。這使得節度使開始擁有了軍權。軍隊膨脹之後,原來的中央掌控的軍屯制度就不得不進行廢除,使各地軍隊一定程度上實現自給自足。防區的財政權力逐步轉移給各地駐軍將領。就這樣,各地節度使又逐步掌握了一定的財政大權。而事情發展到了天寶年間開始,當時由於地方官對節度使軍事行動很有影響,因此中央又一次放權,開始改由節度使兼領採訪使。

安史之亂的禍根歸結於誰?其實是藩鎮導致的 第3張

例如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他除了充任范陽節度使外,還是河北採訪使和河北道採訪處置使。如此一來,節度使已經成爲了坐擁軍、政、財大權的一方軍閥,雖然此時他們依舊聽命於朝廷,但實際上已經爲後來的藩鎮割據埋下了伏筆。因此,不管有沒有楊玉環這個人的出現,唐朝藩鎮割據已成事實,只要有一個節點都會爆發出來,而楊玉環只不過剛好處在這個節點罷了。

就算沒有楊玉環的出現,割據的藩鎮將領們也會找另一個節點來鬧事的,畢竟當時已如火山爆發,什麼壓制都無法壓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