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安史之亂的原因有很多的,爲何說是藩鎮制度的必然結果?

安史之亂的原因有很多的,爲何說是藩鎮制度的必然結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祿山反叛的時期正是大唐最強盛的時期,隨着反叛的結束,大唐的黃金時代也結束了。但是很多人會想,以玄宗的英明和大唐將士的勇武,怎麼能讓叛軍勢如破竹一般,一直從河北打到西安,佔領了中國的整個北方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從制度上面來分析。當時唐朝爲了控制周圍的衆多少數民族,在邊境地區設置了很多藩鎮,藩鎮的統治者節都的權力是很大的!爲了對抗和安撫強悍的少數民族,需要調動各個方面的力量,因此地方的行政,司法,稅收和軍事權力,基本上都掌握在節都使手中。也就是說,基本上是一個獨立的諸侯國!

安史之亂的原因有很多的,爲何說是藩鎮制度的必然結果?

利處:在於這套方法非常有效,藩鎮在存在的百年內通常能夠有效的對付邊疆民族的入侵!

缺點:在於藩鎮節都使權力太大,中央很難有效的制約他們。而且權力生腐敗和野心,雖然節都使都是起先所謂的絕對忠臣,但是政治鬥爭中,並無忠臣一說。再忠得人,也會很快變爲維護自己利益之徒!一旦節都使認爲自己有能力和中央對抗,結果往往都是反叛一條路!制度其實是安史之亂的根本所在!

第二:從軍事力量上來分析:當時安祿山的兵力很強,基本是大唐的全部精銳。安祿山手下的少數民族和唐朝精銳士兵多達十五萬之衆,都是強悍善戰之徒。對比起來,唐朝在北方的部隊與其交戰的部隊,要比叛軍差了幾個檔次。唐軍高仙芝的十一萬部隊,都是臨時的募集兵,只受過簡單的軍事訓練。封常清的六萬人大部分也是臨時抓來的壯丁,還不如高仙之的部隊!精銳部隊大多在南方,北方現有唐軍的戰鬥力太差!

第三:從雙方準備上來說。安祿山其實一直都在等待時機,從他上任以來,始終都在準備。他依靠玄宗的信任,以抗敵爲名積蓄大量糧草,兵器,戰馬!收契丹等少數民族健兒爲義子,人數多達八千!大量招收武將謀士,成立自己的一套軍政朝廷!同時加大賄賂和收買朝廷和地方官員。

加上他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三鎮,權力和地盤都很大。多年的戰爭演練使得,叛軍在初期,“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竄匿,或爲所擒戮,無敢拒之者”。

安史之亂的原因有很多的,爲何說是藩鎮制度的必然結果? 第2張

另外一方面則是玄宗沉迷酒色,李林甫專權扼殺了敢於直言的通道。玄宗的晚年生活基本是在一片歌功頌德和太平盛世中度過。其實當時的安祿山手握三鎮重兵,即使沒有任何反叛的可能。也應該將其兵權分散,作爲明君的玄宗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實在太安於享樂和太平,根本不去考慮!皇帝如此,下面能怎麼樣。

第四:具體戰略失誤。早期的叛軍雖然渡過黃河,接連攻陷陳留等重鎮,又在洛陽擊敗了唐朝名將高麗人高仙之和安西節度使封常清的十幾萬聯軍部隊。但是後面平原太守顏真卿和常山太守顏杲卿舉兵,威脅叛軍的後方,加上安祿山自己已經在準備在洛陽稱帝,暫緩進攻。當時就應該按照高仙之的想法,固守潼關整訓部隊再和郭子儀和南方唐軍集兵。再集中力量,一舉擊潰叛軍!

但是玄宗竟然不能理解高仙之的戰略,反而認爲其不戰而退後數百里,影響唐軍士氣,不怕陣前換帥的大忌,將其殺了!接着強令哥舒翰出兵洛陽,結果中了埋伏,全軍覆沒!直接造成西安無兵可守,被迫逃亡西蜀的完全失敗的結局!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很多的。根本上說,還是藩鎮制度的必然結果。這樣來看宋代的杯酒釋兵權,還是有着很大的正面意義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