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安祿山爲何敢對處於全盛時期的唐朝下手?他有什麼目的?

安祿山爲何敢對處於全盛時期的唐朝下手?他有什麼目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安史之亂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之前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很受人們等我追捧。於是唐朝的歷史又重新歸入了大家的眼簾。這部電視劇所說的歷史是發生在天寶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這個時候的唐朝正處於盛世,一切都看着那麼美好,但是估計大家不知道的是,在短短的11年後,也就是公元755年年底,唐朝的盛世將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給徹底打破,這場戰爭,就是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

安祿山爲何敢對處於全盛時期的唐朝下手?他有什麼目的?

要知道,唐朝此時正處於全盛時期,爲何安祿山敢在唐朝最威風的時候對唐朝下手呢? 其實,安祿山之所以敢反叛,那是經過調查研究的。畢竟反叛可不是隨隨便便的擺個小地攤創業,虧了就虧了,反叛是要拿命去拼搏的,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那可不是開玩笑。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要跟着陪葬。當然,這裏可能會有人說安祿山之所以敢反叛,那是因爲唐朝朝政混亂,奸臣當道。雖然這個是一個原因,但並不是主要原因。因爲不管奸臣不奸臣,軍隊給力什麼都好說,軍隊不給力再多名臣也白搭。

安祿山爲何敢對處於全盛時期的唐朝下手?他有什麼目的? 第2張

而安祿山正是看到了隸屬於唐朝的中央軍不堪一擊,才動起了反叛的歪腦筋。那安祿山是什麼判斷唐朝中央軍團不堪一擊呢?其實很簡單,通過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在歷史上叫做“天寶戰爭”,是發生在唐朝和南詔之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紛亂複雜,有唐朝邊將驕橫的原因,當然也有南詔和吐蕃曖昧不清的關係在裏頭影響。這裏我們就不多說了,只說經過和結果。這場戰爭打了三次。第一次天寶之戰,劍南節度使鮮于仲痛作爲主帥,帶領自己手下5萬人邊軍加3萬唐朝中央禁軍共計8萬人。

兵分三路,一路由主帥鮮于仲通率領,一路由大將軍李暉率領,一路由安南都督王知進率領,三路大軍從不同的方向直奔南詔腹地。在唐朝盛世的巔峯,征伐自己扶持起來的地方武裝,本事信手拈來的,結果此戰唐朝除了主帥鮮于仲通一人逃回來之外,唐軍全軍覆沒。南詔國用唐朝士兵的屍體,築城了一個大大的京觀。此戰雖敗,楊國忠卻隱瞞不報。令嶺南節度使何履光率唐軍攻打南詔。這次戰爭只是接觸性作戰,雙方傷亡不大。而楊國忠卻還不滿足,於公元754年再度興兵10萬征伐南詔地區,以李宓爲帥。

安祿山爲何敢對處於全盛時期的唐朝下手?他有什麼目的? 第3張

而這10萬士兵的構成也很有趣,當時唐朝的府兵制已經瓦解,都是使用的募兵制。楊國忠以唐朝中央禁軍爲基礎,再在兩京以及河南河北招募百姓爲士兵,進攻南詔。雖然此次作戰一開始很順利,李宓甚至一度打到南詔首都太和城外。可是由於疾病補給等問題,唐軍不得不選擇撤退。在撤退的路上被南詔國追擊,死者十之八九。而李宓作爲軍隊主帥,沒有鮮于仲通那樣不要臉,羞愧的他在天生橋,也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地方跳水自殺 。

也正是這場戰爭,讓安祿山看出了唐朝禁軍就是個架子貨,更何況自己手下都是虎狼之師,比南詔強太多,於是反叛。對此事後世有詩云:西洱全軍敗沒時,捷音猶自報京師。歸來設宴甘泉殿,高適分明爲賦詩。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