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嵇康:魏晉風骨的代名詞,他真實的靈魂是怎樣的?

嵇康:魏晉風骨的代名詞,他真實的靈魂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嵇康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你是因爲什麼而熟識嵇康呢?竹林七賢?還是《廣陵散》?抑或是高門子弟、容貌出衆?

入山採藥、飄然世外,拒不受官、甘於鍛鐵,生死一線、廣陵絕響,嵇康是魏晉風骨的代名詞,在飄逸放曠的形骸之外又隱藏着他怎樣的靈魂呢?

嵇康:魏晉風骨的代名詞,他真實的靈魂是怎樣的?

魏晉時期,朝代更迭,政權奪利不斷。自曹睿死後,司馬氏殺掉同爲輔政大臣的曹爽,獨掌朝政,幾度廢立或誅殺曹氏子孫。

自此聞名歷史的魏晉南北朝亂世開啓。

嵇康生逢其時,作爲門閥世家的後代,從小就受到了極其精良的教育與藝術薰陶,年少有才名。

幼年接受了正統的儒家教育,但成年之後嵇康反而漸漸崇信道家,煉藥服丹,積極養生。

於養生一道嵇康頗有見解。嵇喜在《嵇康傳》中說:

康性好服食,常採御上藥,以爲‘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致;至於導養得理,以儘性命,若安期、彭祖之倫,可以善求而得也’著養生篇。

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其時朝政更迭,風雨飄搖,人命如草芥,朝不保夕,因此,人們格外地珍惜生命。

在當時有“修仙求道以求長生”和“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兩種極端的思想。

嵇康信奉道家,但是認爲修仙證道實在遙遙無期,但若是在現實生活中好好保養,還是可以壽比彭祖的。

基於此,他提出了“形神共養”“去欲”以及“養之以和”的養生思想。

所謂形神共養,是指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生,使形體強健,精神充沛,身體和精神得到協調發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

所謂去欲則是指剋制人的慾望。這與儒家一直提倡的守禮去欲是不同的,嵇康更傾向於“節慾”,即合理地疏泄慾望。

所謂養之以和則是指“被天和以自然”、“渾然與萬物和”以及“內外統一,天人合一”。這更像是一種精神層面的養生之法,講求“得意”。

除此之外嵇康還提出了音樂養生的概念。《養生論》中說:

蒸以靈芝,潤以醴泉,晞以朝陽,緩以五絃.

這是在之前的養生論著中是從未有提及過的,即便在當今看來也是十分有道理的。

嵇康:魏晉風骨的代名詞,他真實的靈魂是怎樣的? 第2張

除了在養生一道頗有建樹外,嵇康在音樂、文學方面也成就非凡。

嵇康在音樂方面造詣非凡,對音樂欣賞的領域相當寬泛,既有《清角》、《清微》等古代名曲也聽《東武》《太山》《鹿鳴》等當時之調。

向秀在《思舊賦》中說道:

“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

嵇康曾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自敘生平志向:

“但願守隨巷,教養子孫,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

而他與音樂的傳說始終脫不開千古名曲《廣陵散》。

嵇康因爲始終拒絕司馬集團的拉攏而被忌憚,恰逢呂氏兄弟鬩牆,嵇康牽涉其中,被鍾會藉機陷害而亡。

行刑之前,嵇康見時辰尚早便在刑場慨然彈奏了《廣陵散》,並感嘆道:

從前袁孝尼(袁準)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在要失傳了。

生死之際如此鎮靜坦然,讓人心生歎服。《廣陵散》也因爲嵇康而名聲更勝,成爲風骨之曲。

嵇康:魏晉風骨的代名詞,他真實的靈魂是怎樣的? 第3張

嵇康的詩亦如其人,表現出對於自然的執着追求與悠然世外的曠達情操。

在遭受鍾會陷害後,嵇康曾憤然寫下《幽憤詩》:

“采薇山阿,散發巖岫。永嘯常吟,頤性養壽。

劉勰的《文心雕龍》曾評嵇康爲:“嵇志清峻。”誠然,笑傲山林,頤性養壽,該是嵇康的理想抱負,可是卻註定與亂世不容。

理想與現實出現了不可調和的衝突,嵇康的一生是矛盾的,也是痛苦的。這樣的矛盾痛苦集中體現在他的哲學思想當中。

在魏晉時期關於名教與自然有兩種看法,一種是“名教本於自然”,也就是說自然爲母,名教爲子,另一種看法是“名教即自然”,也就是將名教與自然放到了對等的位置上面。

何爲名教?即儒家。何爲自然?即道家。

嵇康跳脫於兩種思想之外,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學思想。

嵇康同時也將自己的思想貫穿於生活言行當中,極力地批判名教、極力地貼近自然。

他提出“非湯武而薄周孔”,並大力抨擊名教僞善。認爲“六經”已成爲人自我發展的桎梏,所謂的儒家綱常也只不過是少數人提出的、用來約束多數人的、束縛人的自然本性的工具。而所謂的仁義、廉讓也只不過是爭奪、虛僞的遮羞布。

嵇康對於名教的批判已經到達極處。那他是堅實的儒學反對者嗎?恐怕不見得。

嵇康對於名教強烈的批判並不是來源於儒家本身,甚至他雖然自稱放浪形骸,事實上卻恪守禮節,更甚之,他在遺書《家戒》中告誡子孫後代奉行禮義。

這樣的強烈情緒,其實是對當時社會的激烈抗爭。

在曹魏時期,任人唯賢,這樣的統治集團事實上是符合歷史發展的。但司馬代魏之後,爲了鞏固自己的利益團體,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度,官僚集團的選拔被限定在貴族門閥當中,黨同伐異。

而司馬氏號稱以“孝”治天下,卻行竊國亂權之事。名教成了司馬氏的統治工具,也成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

嵇康痛恨這樣表裏不一的司馬氏統治,除了拒不受官、迎娶曹氏宗親之女外,他還以大力撻伐名教來反抗司馬氏統治、表達自己的不滿。

《世說新語·德行》中王戎評嵇康說:

“與嵇康居二十年,未曾見其喜慍之色。”

劉孝標註引《嵇康別傳》:

康性含垢藏瑕,愛惡不爭於懷,喜怒不寄於顏。所知王睿衝在襄城,面數百,未嘗見其疾聲朱顏。此亦方中之美範,人倫之勝業也。

這足以說明嵇康的個人修養與仁義道德。

魯迅先生也曾經說過:

魏晉時代,崇奉禮教的看來似乎很不錯,而實在是毀壞禮教,不信禮教的。表面上毀壞禮教者,實則到是承認禮教,太相信禮教。

嵇康:魏晉風骨的代名詞,他真實的靈魂是怎樣的? 第4張

嵇康在骨子裏還是儒家的堅實信徒,但卻以大力駁斥儒家而聞名。司馬踐踏儒家卻大力推行儒家思想。這就像魏晉整個時代一樣錯亂而顛覆。

對於政治、社會的極度失望,嵇康轉而崇慕黃老之學。

對於現實的無能爲力,嵇康也只能寄情山水,娛琴託志。

或許正如儒家所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樣,嵇康無力改變社會,就只能致力於尋求更好的自己。

嵇康提出了“內不愧心,外不負俗,交不爲利,仕不謀祿。”

這正體現了嵇康追求修身養性、健康純美的人格理想。

而嵇康也在用他的一生堅持踐行,並致力於將儒家的善與道家的真融爲一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