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朝百姓的賦稅是怎樣的?真的是輕徭薄賦嗎?

漢朝百姓的賦稅是怎樣的?真的是輕徭薄賦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漢朝賦稅,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有個奇怪的現象,在盛世之時,民衆安居樂業,賦稅較輕,一片欣欣向榮,而往往在發生動亂之前,首先民衆的賦稅會加重,這時再加上天災的影響,很多民衆活不下去便反叛了,那他們是交要多少稅呢?我們以漢朝爲例計算一下。

“田租”指土地,“算賦”指人口

史書中評價漢朝的賦稅低,由於劉邦早年便是下層出身,深刻的知道底層人民的不易,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在漢初實行了“輕徭薄賦”的政策,但其實這時候說的賦稅低,指的是“田租”低,而“田租”僅僅是古人賦稅的一種。

漢朝百姓的賦稅是怎樣的?真的是輕徭薄賦嗎?

首先“賦稅”這個詞,一個是“賦”,賦代表了各種雜七亂八的賦稅,另一個是“稅”,稅也就是指糧食方面的稅,也就是“田租”,這種田租屬於土地稅,按照土地的多少,來規定交多少稅,一般常說漢朝的“十五稅一”或是“三十稅一”,指的就是這部分的稅率,當然田租在漢朝只是佔據了全部賦稅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人們說漢朝的稅率低,也是根據這方面來的。

第二部分是“賦”,賦屬於人頭稅的一種,家裏人口數量不同,交的人頭稅自然也不相同。另外,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交錢的標準不一樣,三到四歲的少年,交的是“口錢”,每個人每年交二十三錢,等到十五歲被看作成人的時候,就要交“算賦”,每人每年交“一算”錢,“一算”就是一百二十錢,當然等人老了到了五十六歲,這部分“算賦”就不用交了,可見這種“算賦”能照顧到兒童與老人,還是很人性化的。

漢朝百姓的賦稅是怎樣的?真的是輕徭薄賦嗎? 第2張

大族與商人,“算賦”加倍

上邊這些,是屬於普通百姓要交的賦稅,那那些大戶人家怎麼交?如果家裏養了奴婢,每個奴婢要交兩算,也就是二百四十錢,當然這筆錢肯定是奴婢的主人交,之所以提高奴婢的賦算就是爲了抑制那些大族蓄養大量奴婢,不利於統治不說,而且還會減少自由人口的數量,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入。商人的地位在封建社會中一直低下,他們要交的稅可想而知自然不會低,商人家庭這個“賦算”也要加倍,每人兩算,歸根結底還是害怕百姓都去經商,從而影響農業生產。

相比較商人與大族來說,家中擁有大齡剩女的纔是最慘的,漢惠帝時規定,女子從15歲開始到30歲,一直不嫁,加倍徵“賦算”,最高時能到普通人的五倍,如果恰巧這個女子生在商人家庭,最高能達到也就是普通人“賦算”的十倍,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鼓勵多生人口。這事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既然剩女徵“賦算”的年齡最高是30歲,那30歲之後呢?朝廷規定30歲以後就不用加倍交“賦算”了,因爲國家也明白,封建社會中一個女子到了30歲還沒嫁出去,以後也不太可能嫁出去了。

雜七亂八,賦稅高昂

除了“田租”與“賦算”,另一種就是“更賦”,意思就是指代替自己服役的“免役稅”,當時的服役類型有許多種,例如“更卒”“正卒”“戊卒”,“更卒”就是給國家勞動,例如挖水渠,建城牆等等,“正卒”一生只需要服一次,就是要去京城給朝廷當兵,至於“戊卒”是最慘的一種,就是每年都要去邊境戍邊三天,由於古代交通不便,離得近還好,離得遠了來回就要好幾個月,還種什麼地?所以這個“戊卒”只要離得遠的,基本都會交錢。

漢朝百姓的賦稅是怎樣的?真的是輕徭薄賦嗎? 第3張

除此之外,每個人還有“獻費”,意思就是獻給“天子”的,表示天子時刻操勞着天下社稷,每人每年六十三錢。除了上述那種按人口交“算賦”外,還有以家庭爲單位的“戶賦”,每戶兩百錢。

一個五口之家如果生活在漢朝,假設家中有三個孩子,一年所交的賦稅雜七亂八的加起來大約在兩千錢左右,另外還要上交糧食的“田租”。那漢朝時一個家庭的收入大概有多少呢?根據鳳凰山10號漢墓出土的竹簡來看,一戶家庭最多能有50畝地,漢朝時一畝地的糧食產量好的情況時大概在兩石左右,所以這樣估算一戶家庭年收入大約100石左右,這在漢朝算是比較富裕的百姓家庭了。

再按照當時的糧價來算,一石糧食大概在50錢,一百石也就是5000錢,上交2000錢,賦稅高達年收入的40%左右,可能我們會覺得高,但相比秦朝時期的“泰半之賦”,意思就是能達到個人總收入的三分之二,這纔是高得可怕。與秦朝相比,漢朝無疑是少得多了,這也難怪,一旦發生天災,會有那麼多人起來反叛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