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哪一幅作品,被譽爲“中華第一美帖”?

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哪一幅作品,被譽爲“中華第一美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素帖》是北宋書法家米芾於元祐三年(1088年)創作的行書絹本墨跡書法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哪一幅作品,被譽爲“中華第一美帖”?

《蜀素帖》爲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其作品內容即爲當時的遊記和送行之作。其藝術風格則以和諧變化爲準則,天真自然爲旨歸,通體筆法跳蕩精緻、結體變化多端、筆勢沉着痛快。《蜀素帖》被後人譽爲“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人稱“天下第八行書”。

創作背景

米芾生性常喜歡到太湖之畔遊山玩水,吟詩賞石。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的九月,應湖州(浙江吳興)郡守林希之邀請,赴太湖近郊的苕溪遊覽。正值時宜,米芾遣興抒懷之餘賦詩數首。臨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請他題寫詩文。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用筆

米芾用筆“八面出鋒”,於變化中顯沉着筆力,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其“刷”字之風。《蜀素帖》通篇用筆縱橫揮灑,動盪搖曳,駿急痛快。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剛柔相濟的姿態、痛快淋漓的氣勢與沉着痛快的風格。

此書作中,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如“初”字,形成懸崖勒馬之勢,其八面出鋒之感盡顯淋漓盡致。然下筆的着重點有時在起筆,如“便”字;有時在落筆,如“醉”字;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如“年”字,這實則是米字富於變化的魅力之所在。

結體

《蜀素帖》其結體方面特色主要表現爲兩個方面:

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哪一幅作品,被譽爲“中華第一美帖”? 第2張

其一,表現爲筆劃粗細的對比。通篇結體奇險率意、變換靈動,字的筆劃粗細對比極其鮮明。如“種”“詩”“郡樓”等字,筆畫以粗細、長短、斜正相倚。粗細變化甚大,粗處如蒼天古樹,細處如繡花針般,相得益彰地增強了單字的節奏感和視覺衝擊力。

其二,表現爲空間疏密的對比。此作字的筆劃空間疏密節奏變化靈動,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或緊湊或疏朗的點畫與字結構本身形成強烈的對比,疏密有度的線條與富有氣勢的筆態相生相濟。

章法

《蜀素帖》自起筆到落筆“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從容處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跌宕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掩卷則發出“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慨嘆。

從總體看,《蜀素帖》整體的精神團聚和局部的欹正錯落交互補襯,濃淡枯潤、疏密虛實,此起彼伏,形成了完美的“振迅天真,出於意外”之態。在章法上,緊湊的點畫與大段的空白強烈對比,粗重的筆畫與輕柔的線條交互出現,流利的筆勢與澀滯的筆觸相生相濟,風檣陣馬的動態與沉穩雍容的靜意完美結合,形成了《蜀素帖》獨具一格的章法特色。

地位

《蜀素帖》被後人譽爲“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人稱“天下第八行書”。

價值

此卷《蜀素帖》的最大的價值是,它作爲米芾傳世真跡而存在,而且因爲絲織品吸水性弱,而米芾用筆又快,所以線條顯得枯渴自然,最能體現米芾“刷”字的意味。這使得在現當代的書法作品研究中,它能作爲區別真僞的權威參考,同時,也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這位“米顛”當年的風格與特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