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祝允明簡介 明朝著名書法家,其獨特狂草被譽爲“明朝第一”

祝允明簡介 明朝著名書法家,其獨特狂草被譽爲“明朝第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祝允明生平經歷是怎樣的?有哪些書法代表作品?祝允明著作有哪些?晚年生活怎麼樣?最後是怎麼死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祝允明簡介: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爲“吳中四才子”之一。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着兩人的種種趣事。

祝允明簡介 明朝著名書法家,其獨特狂草被譽爲“明朝第一”

生平經歷介紹:有哪些書法代表作品?

早年苦學

祝枝山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風騷,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書法三大家”(另兩人爲文徵明和王寵)之一。其書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頫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展爲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爲“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祝允明雖無名畫,但也能畫畫,唯很少動筆,傳世之作更少。

祝允明尚有《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並編有《興寧縣誌》。祝枝山爲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衆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

祝允明簡介 明朝著名書法家,其獨特狂草被譽爲“明朝第一” 第2張

鄉試中舉

祝允明青年時期的詩文書法已經聞名鄉里,大家都知道他的才華,因此當時任中書舍人的李應禎把自己的長女許配給他。後生一子,名續,正德年間進士,官至廣西左布政使。祝允明在書法上的進步得到了岳父的指導。李應禎精於書法,對各體都有研究,他提倡創新,在實踐上自成一格。他又是文徵明的書法老師,因此對吳門書派的形成影響很大。

祝允明在苦讀期間結交了很多良師益友。其中如沈周、劉珏、杜瓊、吳寬、周臣、朱存理等都是蘇州名士。他拜比他長十歲的王鏊爲師,又與年紀相仿的都穆、楊循吉爲友,更與比他年輕的唐寅和張靈交往。

得仕求隱

五十歲以後的祝允明,心情極度矛盾。年逾五十仍未被錄用使他焦躁不安、異常痛苦,常常借酒消愁。五十一歲時作了《閒居秋日》詩,其中有句“浮生只說潛居易,隱比求名事更艱”,發出了來自內心的感嘆。

這些詩句在祝允明五十一歲後,被他以草書的形式寫了好多遍。在他五十三歲那年,痛苦、焦躁、煩悶的心情幾乎到了極點。那年夏天,他常常因此而失眠,一連作了《淚》二首、《壬申夏夜不寐》以及《醉》等詩篇。詩中充滿了不平和惆悵。

晚年生活

祝允明晚年經濟狀況不佳。他六十六歲那年,文徵明次子文嘉知道他的情況後,在書房中設置了蠶絲紙和上等筆墨,請他去,許酬索字。祝允明趁興寫了行草書《古詩十九首》,這是件精品,文氏父子很是讚歎。後來刻入文徵明的《停雲館帖》。

祝允明簡介 明朝著名書法家,其獨特狂草被譽爲“明朝第一” 第3張

此時,祝允明雖隱於鄉里,但書名大振,被公認爲吳門書壇領袖人物。祝允明在他最後一年還寫下了表述他書法觀點的章草書《書述》,成爲他爲數極少的書法論著中重要的一部分。人們對祝允明的書法很喜愛,因此在他去世不久,就出現了大量的僞作。

祝允明是怎麼死的?

造假者藉此謀利,這給後人對祝允明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其中以他的外孫吳應卯學他的字最像,可以亂真,即使行家也難分辨。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初),祝允明病逝,終年六十七歲。這位書法領袖在貧病中告別了人世。

他以自己的實踐使吳門書派在崛起中達到了全盛,並形成了明代的浪漫主義書風,成爲明代中期書壇的主將,對明代書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評價道:“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爲最,文待詔徵明、王貢士寵次之”。

祝允明著作有哪些?

祝允明一生留下了很多詩文雜稿。《明史》本傳稱“著詩文集六十卷,其他雜著百餘卷”。而以《祝氏集略》三十卷,《懷星堂集》三十卷爲最有名。這是他除書法作品外的又一筆文化遺產。祝允明的著作有《懷星堂集》30卷、《蘇材小纂》6卷、《祝子罪知》7卷、《浮物》1卷、《野記》4卷、《前聞記》1卷、《志怪錄》5卷、《讀書筆記》1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