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有哪些地點就印上了離別的標籤?

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有哪些地點就印上了離別的標籤?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千年前,有人用一句話道盡離別之傷:“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交通不方便的時代,離別二字就顯得十分沉重,也因此,有些地點就印上的離別的標籤,成了離別的象徵,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灞橋

灞橋是進出長安的東大門,相傳是秦穆公稱霸西戎時所修。對於灞橋離別的記載,較早的記錄見於《三輔黃圖》卷六:“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折柳,寄寓離情別意大約始於此。折柳送別,在唐朝蔚然成風,成爲臨行前的一種儀式。而灞橋設有驛站,被稱作灞亭,送行之人也就常在此話別了。

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有哪些地點就印上了離別的標籤?

何事離人不堪聽,灞橋斜日嫋垂楊。——唐·羅鄴《鶯》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唐·裴說《楊柳枝》

對酒灞亭暮,相看愁自深。——唐·劉長卿《送友人東歸》

灞亭東去徹隋堤,贈別何須醉似泥。——唐·司空圖《楊柳枝壽杯詞十八首》

陽關

陽關是漢武帝開河西四郡時建立的兩座關口之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軍事要塞。“陽關”作爲唐代送別的網紅地點,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陽關之內,尚爲故土,陽關之外,便是異域。所以它不只是一個地理上的關隘,更是心理上的關卡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陽關望盡天,洮水令人愁。——唐·劉長卿《送裴四判官赴河西軍試》

醉裏不辭金爵滿,陽關一曲腸千斷。——唐·馮延巳《蝶戀花》

發到陽關白,書今遠報君。——唐·岑參《歲暮磧外寄元撝》

南浦

在南方,送別與水有着密切關係。《說文》解釋:“浦,水濱也。”南浦,即南面的水邊。南方地區江河湖海衆多,舟船是唯一便捷的交通工具,所以,南方臨水送別處,幾乎處處是“南浦”。南浦也就自然而然的打上了送別的地理標籤。

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南朝·江淹《別賦》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唐·白居易《南浦別》

別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淺。——宋·王沂孫《南浦·春水》

南浦不堪看草色,西湖尚可及荷花。——宋·劉克莊《送陶仁父》

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有哪些地點就印上了離別的標籤? 第2張

歧路、離亭

相較於南方的詩意和細膩,北方地區的送別顯得更爲蕭瑟蒼涼。北方多是廣闊的平原地區,陸路交通遠比水路發達,所以車馬替代了舟船。北方送別的詩歌中,反覆出現的多是與路有關的意象:比如“歧路”與“離亭”。

秦漢時期,自兩京始,在車馬所行的官道兩旁,已經開始設置郵、亭、驛。驛站路上十里爲一亭,亭負責爲信使提供館舍、給養等服務,有時也負責治安機構,故設“亭長”一職。歧路上一處處驛站、長亭,皆寄託着送別者的思念。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唐·王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短亭芳草長亭柳。——宋·吳文英《青玉案》

別情苦。馬蹄踏遍長亭,歸期又成誤。——宋·辛棄疾《祝英臺近》

長亭柳漸柔,送客當閒遊。——宋·陸游《送客》

“送別”二字,無論何時都會顯得十分淒涼,更何況是交通不便的古代。但關於送別,小編仍然希望大家在唱過“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後,不要想着“知交半零落”,而是可以懷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心情出發。畢竟人生在世,總要讓自己歡喜大過憂愁,方纔不負活這一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