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交流的通道,其有哪些重要的港口?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交流的通道,其有哪些重要的港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海上絲綢之路,是重要的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海上絲綢之路有哪些重要的港口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交流的通道,其有哪些重要的港口?

廣州

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已成爲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爲中國第一大港和全國外貿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由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據史料記載,僅唐代宗年間,每年到達廣州的阿拉伯商船就有四千多艘,大量外商在這裏出入。明清兩代爲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的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被稱爲“歷久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發祥地”。

泉州

泉州,西方稱之爲“刺桐”,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高峯期,也是古代中國在中外貿易中居主導地位的時期,作爲東西洋間國際貿易網的東方支撐點,佔有重要獨特的歷史地位。

古代泉州府的管轄範圍包括如今的泉州、廈門、金門、釣魚島、澎湖及臺灣。古泉州港有“四灣十六港”之稱。“四灣”: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湄洲灣,每個港灣中各有四個支港。

明成化十年,泉州市舶司移設福州,標誌着泉州港四百年的外貿港地位的終結。

寧波

寧波,古稱明州。位於中國南北海運航線的終端,通江達海,輻射內陸。浙東運河將寧波與錢塘江連接起來,隋朝開通大運河後,浙東運河又成爲大運河的自然延伸段,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南北水運動脈,寧波則成爲大運河出海口。

通過錢塘江、長江、大運河等衆多水系,使寧波港的輻射力拓展到衆多內陸省份。

寧波的海外交通始於東漢晚期。這一時期,舶來品和印度佛教已通過海路傳至寧波地區。唐代長慶元年明州遷治三江口後,構建州城,興建港口,置官辦船場,修杭甬運河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使明州成爲中國港口與造船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躋身於四大名港之列。

宋元時期明州港是中國三大國際貿易港之一。北宋淳化二年始設市舶司,成爲中國通往日本、高麗的特定港,同時也始通東南亞諸國。兩次受旨打造“神舟”,造船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

明代海禁,寧波港衰落,但寧波港仍是中日官方勘合貿易的唯一登陸港,明海禁導致海外貿易被迫轉型爲走私性質的私商貿易,而寧波雙嶼港一度是浙江乃至江南最大的私商港。

清代設在寧波的浙海關是當時全國四大海關之一。

南京

3—6世紀,六朝政權爲了建立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國家的友好往來,形成了以建康爲起點的東海航線,這爲拓展和加強中國與東亞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

六朝政權與東亞、東南亞、西亞等外國交往主要通過海路進行,建康都城成爲各國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城市。佛教經義乃至佛寺建築就是在此時從建康傳入百濟和倭國。

15世紀,明朝鄭和下西洋使南京成爲鄭和下西洋造船基地和始發港,見證了海上絲路最後的輝煌。南京是鄭和下西洋的策源地、起終點和物資人員彙集地。永樂皇帝爲表彰其出使西洋修建的天妃宮、靜海寺以及爲下西洋興建的大型官辦造船基地龍江寶船廠等歷史遺存見證這一航海壯舉。

福州

福州港作爲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啓泊地之一,肇始和奠定了對外商貿格局,推動繁榮發展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成爲溝通中國與海外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

福州海上絲綢之路在唐中期至五代時期,不僅發揮着中外經濟貿易通道的歷史作用,還促進了東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流以及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

這個時期,福建與印度、朝鮮、日本等國在佛教文化上交流頻繁,主要表現爲許多外國僧人來到福州學習交流佛法。

揚州

從空間地理上來講,把“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聯繫起來的是大運河。大運河因爲其在中國水陸交通網絡中的關鍵地位,長時間成爲“東方世界主要國際交通路線”。

揚州則借其在大運河,成爲“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連接點”。兼得江、河、海運之便,隋代揚州就確立了全國水陸交通樞紐地位。唐朝全國經濟中心南移,“海上絲綢之路”隨之崛起,揚州成爲唐朝吞吐四海,溝通宇內主要窗口。

宋、元時期,揚州仍然起着紐帶作用。揚州是漕運和南北物資集散中心,8世紀中期商業經濟地位躍居全國首位。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交流的通道,其有哪些重要的港口? 第2張

漳州

明朝海禁,民間海外貿易被迫轉型爲走私性質的私商貿易,泉州港作爲宋元兩朝官方大港,受到嚴格管控壓制。走私只能在沿海小港口進行,官府雖明言海禁但在地方官府利益驅使之下控制不力,往往採取縱容政策,最後私商貿易逐漸集中到漳州月港。

月港在漳州城東南20千米,北距泉州城80千米,屬內河港,港道不深,港道從海澄港口起,沿南港順流而東,經海門島到九龍江口的圭嶼,再經今廈門島方可出海。

隆慶元年,明朝廷迫於內外壓力,解除海禁開放月港,“準販東西洋”,月港終於得到正名,迎來中國海外貿易的月港時代,從興起到繁榮昌盛近200年。

蓬萊

蓬萊唐代以前爲天然良港,宋慶曆二年設“刀魚寨”,明洪武九年建蓬萊水城,水城內的蓬萊閣在此期間也逐步擴建繼而名聲大振,蓬萊水城及蓬萊閣作爲一個整體完整體現了古代登州港在對外交往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蓬萊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爲連接東北亞交流的紐帶,受到歷朝歷代政府的重視。據現有可查閱資料表明,歷朝歷代朝、日使節共有65次在登州登陸的記錄。唐宋時,在此設立“新羅館”、“高麗館”專門接待水路來朝的使節。

連雲港

連雲港古稱海州,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至前210年,秦始皇爲求長生不老藥,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和百工等數千,於琅琊郡古朐港東渡日本,這是有文字記載的中國人首次航海。

隋唐以後,海州成爲大唐帝國和新羅、日本交往的重要城市。大量來往於海上貿易的新羅人在今連雲港的宿城設立了新羅所與新羅村,連雲港成爲當時繁忙的海上運輸線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徐聞

徐聞縣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發祥地。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曾派人從徐聞、合浦港出海,經過日南郡沿海岸線西行,到達黃支國、已不程國,隨船帶去的主要有絲綢和黃金等物。

這些絲綢再通過印度轉銷到中亞、西亞、和地中海各國。這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記載。

北海

北海合浦自西漢元鼎六年設置合浦郡,是漢朝南海對外海上貿易的中心和樞紐,是中國南方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還是中國從海上走向東南亞、南亞、歐洲的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合浦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在秦漢到唐的一個最重要始發港,在《漢書 地理志》等史籍記載、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等均有確鑿證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