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的荊州和襄陽,爲什麼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古代的荊州和襄陽,爲什麼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荊州和襄陽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荊州是西南政權統一全國的兩大出口之一。此出口的關閉標誌着蜀漢只能從北面多山地形出發,出秦川來爭奪關中、隴西,技術難度大大增加。加上前面的損失,幾乎不存在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襄陽南郡屬於荊州腹地,南郡是三面環水,在長江以北,漢江以南,不缺水,土地肥襖。

從經濟上面來說,就是一個相當好的自給自足的地方,而且古代交通不便,不可能架一座橋,用船極易被發現,所以那裏相當有一道天塹阻擋了敵人,而且入川只有從南郡走,通過夷陵,白帝城沿長江這些路,所以從南郡走是非常方便的。

古代的荊州和襄陽,爲什麼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荊襄地區軍事地理概論

荊州 (現江陵 )位於長江中游江漢平原 ,以境內婉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境內地勢西高東低 ,低山、丘陵、岡地、平原依次過渡 ,微緩傾斜 ,主體是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的河積、湖積平原。海拔在 20~50米之間。東晉時期荊州版圖最廣 ,北接大巴山 ,地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六省。宋之後 ,荊州轄區漸狹 ,基本限於湖北省境內。長江橫貫東西 ,連接吳蜀 ,流經荊州由大江入湘、入贛 ,亦無不便捷;漢水由江夏透逸而北以至西北 ,自襄陽西北行入漢中、關中 ,北行入南陽、洛陽 ,或水或陸 ,皆有通道。

襄陽介於秦嶺山地與江漢平原的中間 ,上游大部是山地 ,山間頗多小盆地和峪口 ; 下游則湖泊連綿 ,地勢低窪。北當漢水之曲 ,與樊城隔水相對。南有峴山 ,西南列山如屏 ,羣峯對峙 ,地勢險峻。

由於襄陽具有樞紐地位 ,歷代王朝都以佔襄陽爲握有戰略上的主動權。桓溫、劉裕、岳飛、吳拱等都曾藉襄陽而有所作爲 ,李綱、陳亮等人也曾建議經營襄陽。西晉滅吳 ,隋滅陳 ,蒙古滅南宋都大大得益於對襄陽的控制和經營;曹操、苻堅、拓拔宏也曾試圖爭襄陽而圖江南。荊州在襄陽之東南部 ,又是東南防禦工事的上游要地。三國時期爲爭荊州而展開的幾場大戰 ,正是因爲荊州的戰略位置而引起的。

古代的荊州和襄陽,爲什麼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第2張

當時的荊州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等省的一些地區 ,轄長江南北二十多個郡 ,處於三國的交接地帶 ,地理位置比以往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重要。該地區資源豐富 ,人口密集 ,經濟發達 ,是兵源、糧源的重要供應基地 ,故成爲魏、蜀、吳三國反覆爭奪的地區。

而劉備之所以能崛起於羣雄逐鹿的漢季 ,與佔據荊州這一要地有關。在遇諸葛亮之前 ,劉備事業屢起屢僕 ,重要原因即在於他沒能佔據一塊戰略地位重要的地盤 ,缺乏建立與鞏固政權的地理空間基礎。而後 ,諸葛亮在隆中爲其規劃方略使他茅塞頓開 ,從而把佔據地理位置重要的荊、益二州作爲立國要策之一。

荊州既可以與漢中形成對魏鉗形攻勢 ;也可以順江而下 ,直搗東吳。其對於蜀漢政權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 ,一旦失去它 ,即被限制在長江三峽以西的巴蜀一隅 ,只有守之餘地而無攻之優勢 ,當然也無法完成興復漢室大業。正因爲如此 ,劉備在赤壁之戰“借 ”得荊州之後便苦心經營 ,並派關羽重兵把守 ,但最後卻不慎丟失。

荊州失守 ,使這一維持蜀漢與曹魏、東吳鼎立的支撐傾倒 ,從而打破了戰略格局的平衡態勢 , 並構成了蜀漢政權由盛到衰的轉折點。自劉備丟失荊州、夷陵兵敗以後 ,蜀國儘管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六出祁山 ,姜維秉承遺訓 ,九伐中原 ,但都無力迴天 ,而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於魏、蜀國力懸殊 ,二是丟失了荊州這一生死攸關的戰略要地 。

然而 ,以襄陽圖江陵容易 ,以江陵圖襄陽難。何也 ? 以襄陽來看 ,所謂“鐵打的襄陽 ”,是指它有堅固的防禦工事 ,並易守難攻。荊州的防禦工事並不遜色於襄陽多少 ,卻沒有襄陽的地理優勢。以襄陽攻荊州 ,水陸兩路 ,襄陽都處於高勢 ,擁有上游攻下游、山地俯瞰平原的優勢。而荊州地處平原 ,既沒有居高臨下的優勢 ,又沒有善於山地作戰的士兵。襄陽兵力正是利用了三峽上游水道及宜昌地區的山地屏障 ,才具有攻打荊州的優勢的。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祖禹 ,寫過一部著名的歷史軍事地理名著《讀史方輿紀要 》,在這部書中 ,他是這樣闡述荊襄地區的戰略關係的 :昔人亦言荊州不足以制襄陽 ,而襄陽不難於並江陵也。三國爭荊州 ,吳人不能得襄陽 ,引江陵之兵以攻魏 ,輒破於襄陽之下。梁元帝都江陵而仇襄陽 ,襄陽挾魏兵以來 ,而江陵之亡忽焉。 五代時 ,高氏保江陵 ,賴中原多故 ,稱臣諸國 ,以延歲月。宋師一逾襄陽 ,而國不可立矣。蒙古既陷襄陽 ,不攻江陵 ,而攻兩部也 ,亦以江陵不足爲我難也 。

古代的荊州和襄陽,爲什麼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第3張

荊襄戰略地位形成的地理基礎

分析構成荊州重要戰略地位的因素 ,主要有三 :一是有山川之險。江陵先後有楚、樑、後梁、南平在此建都 ,作爲都城歷時 500餘年 ,較之“十朝古都 ”南京 ,“七朝古都 ”開封 ,並不遜色。江陵南有長江天塹 ,北有襄陽之蔽 ,東有武昌之援 ,西有夷陵之防 ,地勢險要 ,進可以攻 ,退可以守。二是有經濟後盾。古諺雲:“兩湖熟 ,天下足、”對江陵而言 ,這裏土地沃野 ,具有豐足的農產和水產。富饒的物質資源 ,給江陵提供了充足的兵糧。三是有交通之便。顧祖禹稱 : 江陵 “控巴夔之要路 ,接襄漢之上游 ,襟帶江湖 ,指臂吳越 ”。

從江陵逾江而南 ,可經洞庭湖溯湘水至嶺南 ,溯長江而上可通巴蜀天府 ,順長江而下可達吳越 ,北有大道 ,經鄢、鄧、宛可出方城 ,直抵中原。交通上貫通南北 ,左右東西的優勢 ,賦予江陵以中心輻軸的地位。

襄陽 ,既是東西之間的聯繫樞紐 ,又是南北之間的一個重要接觸部。它處於南陽盆地的南部 ,依託湖北 ,通過漢水和長江 ,東連吳會 ,西通巴蜀;由南陽盆地 ,可以北出中原 ,可以西入關中 ,還可以漢中而聯絡隴西。襄陽又處水陸交通要衝 ,東道武漢。西控商洛 ,北通南陽 ,南蔽江陵 ,進之可以圖中原 ,退之可以固東南。在軍事上 ,襄陽“北通汝洛 ,西帶秦蜀 ,南遮湖廣 ,東瞰吳越 ”,向被稱作“天下之腰臂 ”,自古爲兵家爭奪之地 ,戰事頻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