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王莽爲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在全國進行了怎樣的幣制改革?

王莽爲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在全國進行了怎樣的幣制改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莽幣爲西漢末年到新朝時期王莽幣制改革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莽爲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在全國進行了怎樣的幣制改革?

簡介

李如森著《中國古代鑄幣》(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第376頁雲:“(王莽)初以‘大泉五十’一枚,當五銖錢五枚”,這便是王莽稱帝前居攝二年(公元7年),首創的我國第一枚紀值貨幣。筆者收藏的這枚“大泉五十·背一”錢,經考證其背景和鑄造工藝等,可斷爲樣錢,諸錢譜未載,十分罕見。

該錢徑2.8釐米,厚0.3釐米(厚肉),重6.8克,紅銅質地精良,生坑紅綠硬鏽,錢形光潔如斬,四邊斜折向上,四角微圓,內外廓形制呈現齊刀鑄造技術之精髓,雄渾高挺;懸針篆書錢文瘦而有勁,精美度異於常品,凸顯王莽大泉五十銅範之風貌。

此錢異於常品的是,背穿上橫廓右肩平行澆鑄的“一”字,鑄型呈明顯的型腔壓力狀,根植入骨的紅鏽色與錢渾然一體。“一”字書法左起筆粗下筆細,收筆纖細如針,與錢文書風吻合,爲莽錢懸針篆特徵。其背“一”的位置異於一般紀值錢,與去年出土的一枚漢代壓勝錢“羊酒”之“酒”字下所鑄懸針篆“一”的位置約定俗成。

其實,古錢幣背面所鑄星、月紋及文字,並非都固定地鑄制在穿廓旁的中間,如戰國聳肩尖足空首布幣的紀值數字“八”,鑄在其中心線靠右的頂上部;周元通寶錢的月紋和乾元重寶的“洪”,均鑄在穿頂上角中間;古代鑄錢第一高手徽宗皇帝的“大觀通寶”小平錢背星、月紋同時鑄制在穿的右角頂旁。據此,足以說明此“大泉五十”背“一”的位置是成立的。

王莽第一次幣制改革試鑄的“大泉五十”背“一”錢,只當五銖錢五枚,因其尚未篡漢,其橫徵暴斂天下財富的面目尚未完全暴露。而在其篡漢後的第二次幣制改革後,廢刀錢,將大泉五十與小泉直一併行,使重約7克左右的大泉五十,瘋漲到抵五銖錢50枚。

王莽爲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在全國進行了怎樣的幣制改革? 第2張

影響

王莽當政後,爲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 對百姓的財富掠奪,他以「託古改制」爲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幣制改革。刀幣和布幣都在改革中恢復,但從形態上與春秋戰國時的並不相同。由於幣制複雜混亂,導致民間交易很不順暢。並且每次改制的錢幣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衆的財富。幣制改革的失敗也是新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

針對貨幣,王莽先後五次改幣。7年,王莽附會周代鑄大錢之說,加鑄契刀、錯刀、大錢與漢代五銖錢共爲四品。9年,除大錢外的貨幣均廢除,並鑄小錢與大錢通用,並嚴禁盜鑄。隔年,另造二十八種貨幣:黃金一品、銀貨二品、龜寶四品、貝貨五品、錢貨六品、布貨十品。錢、布共爲銅製,所以總稱“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後因人民抵制繁雜的莽幣,改用漢五銖錢。

在官府無法禁止的情況下,王莽又盡廢諸幣,改行貨幣、貨泉兩品,並於許民間鑄大錢 ( 限期六年)。這樣反覆的改革幣制,讓新朝的經濟混亂,加速人民破產。

然而,王莽大膽改紀重貨幣爲“紀值貨幣”,獨創我國貨幣十進制,解決了長期以來貿易上換算的不便。儘管王莽的改革是失敗的,但他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卻是古錢史上的精品。貨幣多采用懸針篆的字體,製作十分精美。國寶金匱直萬是價值最高的古錢之一,存世僅兩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