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鴻章的一生都在爲國家奔波,爲何還會被後世辱罵?

李鴻章的一生都在爲國家奔波,爲何還會被後世辱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李鴻章,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末年的時候,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大肆入侵,以致狼煙四起、民不聊生。從這時候開始,西方列強對清朝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欺壓,以至於割地賠款,使得大好河山支離破碎。在這段時間,卻有這麼一位大臣,他爲了爲何國家利益奔波忙碌,卻揹負了一身罵名含恨而終。他就是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晚清重臣李鴻章(李中堂)大人。

李鴻章生於道光三年的安徽省合肥,一家兄弟姐妹共有八人,他排行老二,所以民間又稱之爲“李二先生”。李鴻章從小就聰明伶俐,飽讀四書五經,有着堅實的文學功底,在1847年曾拜曾國藩爲老師。他是中國第一隻西式海軍北洋水師的建立者,同時他又是“洋務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李鴻章一生都在爲國家和人民奔波勞碌,但是卻因爲一些喪權辱國的條約,被世人所唾罵。

李鴻章的一生都在爲國家奔波,爲何還會被後世辱罵?

1895年下午二時,73歲的老人李鴻章前往日本馬關議和之地春帆樓簽訂《中日友好條約》;只見他意氣風發,不卑不亢地於日本方面進行了長達四天的談判,他只是想在這已成定局的情況下能儘可能地爲清政府爭取減少部分賠款,但是卻收到了對方的生命威脅。當天下午他談判完了準備返回驛館的時候,突然從人羣中竄出一名持槍男子,對着他臉上開了一槍。李鴻章隨即便倒在了血泊之中,所幸的是沒有危及生命。這件事情他心知肚明是因爲他在會上要求減少賠款數額,與列強門爭執不下;最終別人以此手段威脅於他!

李鴻章的一生都在爲國家奔波,爲何還會被後世辱罵? 第2張

就在衆人不知所措之時,他醒來了,他醒來的第一句話便是:“不要慌,我又死不了,這次出的血足矣報國”。三日之後他頂着臉上的傷再次出席談判,在場的記者見到李鴻章的狀況便知曉了其中貓膩,當即便譴責日本方面,最後日本頂不住壓力主動提出減少一億兩白銀。事後他說了這麼一句話:“中一顆子彈可爲我大清省一億,那我願意多中幾槍”。日本首相曾這麼評價他:“大清帝國之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的人”。回國後~世人皆說他“賣國”,但是卻不知道他沒有選擇,他能做的就是盡他最大的努力爲清政府減輕壓力。非要問爲什麼的話,兩個字:“國弱”。從這次“議和”之旅開始,他的一生就奔波在了“議和”的路上。

李鴻章的一生都在爲國家奔波,爲何還會被後世辱罵? 第3張

1896年,74歲的李鴻章決定出使巴黎萬國運動會,在開幕式上各國國旗伴隨着國歌冉冉升起;等輪到中國的時候,卻只有一面黃龍旗伴隨着一片鴉雀無聲緩緩升起。在場的外國人都在笑話偌大的中國,居然連國歌都沒有。就在此時,從一片嘲笑聲中緩緩走出一位七旬老人,緩慢地邁着步子走到黃龍旗下。他挺了挺腰板,正了正衣冠。神色嚴肅、神態毅然地唱起了他的家鄉小調《茉莉花》。

就是這麼以爲半截身子已經進了棺材的老人,爲了維護國家尊嚴,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從來沒有卑躬屈膝,他一次又一次地用他力所能及的方式捍衛國家尊嚴。西方人也正被這種精神所感動,將李鴻章稱之爲“東方的俾斯麥”。(俾斯麥:德國外交官,人稱鐵血宰相,他通過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健康醫療保險制度、社會保險。俾斯麥在外交上縱橫捭闔,成爲19世紀下半葉歐洲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著有回憶錄《思考與回憶》。)

李鴻章的一生都在爲國家奔波,爲何還會被後世辱罵? 第4張

1901年,這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年。已年滿78歲的李鴻章在得知和慶王一起被派去跟八國聯軍美商討議和,他深知”弱國無外交“的道理,哪還有商討的說法,不過只是在一紙條約簽字罷了。在《辛丑條約》簽約的時候,他對慶王說:”天底下最難寫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您以後的路還長,這份賣國條約,就由老臣來籤吧。“李鴻章知道在這些條約上籤下自己的名字意味着李鴻章三個字將“遺臭萬年”。但是他知道他不做也會有別人去做,他想再儘自己的努力爲國家”省一點“。

身體的不適加上精神和心靈上的打擊之下,簽完合約回來後他便一陣劇烈咳嗽,吐血不止。太醫診斷爲胃血管破裂,後來久治不得愈,於北京病逝;慈溪晉封他爲一等侯爵,賜白銀五千了治喪。慈溪太后還稱其爲“再造玄黃之人”。世人只知道有很多的喪權辱國條約是經他的手簽訂的、大把的國土是從他手上流失的。但是人們卻不知道他在這一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和磨難,最後含恨而終,多麼地諷刺~

要說李鴻章沒做過混賬事嗎?當然有,咱們心照不宣。他生逢大清最黑暗、最動盪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要他承擔的也都是“人情中最難堪”之事。因此,國人在對他咒罵痛斥之時,確實“不可不深自反也”。對於這麼一位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我們沒有生在那個年代,沒有任何理由去對他進行批判。不管怎樣,李鴻章身上那一份深深的愛國情懷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他生不逢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