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隋唐時期的兩位開國皇帝,爲何在年少時會有很奇怪的名字?

隋唐時期的兩位開國皇帝,爲何在年少時會有很奇怪的名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李淵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強盛的時期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可是,楊隋、李唐的皇室卻留下了不少鮮爲人知的祕密。比如說,隋文帝楊堅在稱帝前,並不叫楊堅,而是被稱作普六茹堅,唐高祖在少年時也不叫李淵,而是被稱爲大野淵。那麼隋唐兩朝的開國皇帝,爲何會有這麼奇怪的姓名?

北宋初年,當時的人們編著了一本有關姓氏的書籍,名爲《百家姓》,可是裏面並沒有普六茹、大野兩個姓氏。關於楊堅、李淵的姓氏問題,我們還要從西魏說起,因爲楊堅的父親楊忠是西魏的開府大將軍,而李淵的祖父李虎則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楊、李兩家之所以改姓,與西魏的權臣、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有關!

隋唐時期的兩位開國皇帝,爲何在年少時會有很奇怪的名字?

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兩個政權。東魏的權臣是高歡,佔據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地,實力十分雄厚,而西魏的宇文泰只佔有關中一隅之地,兵力財力都很有限。無論是東魏,還是西魏,都面臨着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內部的胡漢矛盾十分尖銳。高歡還好一點,畢竟手下兵多將廣,而宇文泰僅依靠鮮卑人,根本無法守住關中。

在這種情況下,身爲鮮卑人的宇文泰,他必須將關中的漢人與鮮卑人融爲一體,才能增強凝聚力,一致對外。雖然宇文泰生前沒有明說,但他的兒子曾下過一道詔書,非常清楚地解釋了這個問題,“朕於羣公,同姓者如弟兄,異姓者如甥舅。冀此一心,平定宇內,各令子孫,享祀百世。”

隋唐時期的兩位開國皇帝,爲何在年少時會有很奇怪的名字? 第2張

爲實現胡漢的融合,宇文泰推行賜姓、複姓的制度,只要是西魏境內的官員,都採用鮮卑姓氏,已經改姓的鮮卑人恢復鮮卑姓氏,那些漢人將領也賜予鮮卑姓氏。李淵的祖父名叫李虎,在西魏地位很高,與宇文泰並列八柱國。雖然關於他的出身說法很多,有的說本來就是鮮卑人,也有的說出自趙郡李氏的旁支。在這次賜姓、複姓的過程中,李虎被授予大野的姓氏。

楊堅的父親楊忠也是西魏的大將,地位僅次於八柱國,他被授予普六茹的姓氏。與此同時,還有不少達官顯貴都改姓鮮卑姓氏,其中還有不少人被授予宇文的姓氏。人們往往覺得宇文泰的行爲是一種倒退,但事實證明,宇文泰的改革是成功的,他通過改姓氏這種行爲,將關中的漢人與鮮卑人融爲一體,一個新的政治集團就此產生。

隋唐時期的兩位開國皇帝,爲何在年少時會有很奇怪的名字? 第3張

這就是著名的關隴貴族集團!用史學家陳寅恪先生的話來說,“但關隴一隅之財富、兵力遠不如東魏與樑朝。在這種情況下,必別覓一途徑,集其所割據關隴區域內之鮮卑六鎮,及土著漢人士族爲一不可分離之集團,匪獨物資上應處同一利害之環境,即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淵源之信仰,同受一文化之熏習,始能內安反側,外御強鄰。”

改姓、複姓是宇文泰實現“關中本位政策”的一項內容,後來的歷史證明,他成功了!無論是楊隋,還是李唐,他們都出自關隴貴族集團,終結了數百年的分裂,實現了天下的統治。普六茹堅在稱帝前,下令恢復原來的漢姓,而此時關隴集團的胡漢差異幾乎完全消失,融爲一個統一的整體,而鮮卑族也徹底融入漢民族之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