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春秋時期就存在官學,但官學急劇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春秋時期就存在官學,但官學急劇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官學是指中國朝廷直接舉辦和管轄,以及歷代官府按照行政區劃在地方所辦的學校系統。包括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最主要的官學教育制度。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春秋時期就存在官學,但官學急劇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春秋官學衰微的原因

《詩·鄭風·子衿》曾描繪過一幅東周時代因官學頹敗而使士子浪蕩街頭的情景,鄭玄認爲此詩諷刺了亂世學校不修的社會現實。

官學急劇衰敗的主要原因在於:春秋時期鐵製工具和牛耕犁的普遍使用,極大提高了生產力的水平,爲諸侯、領主們提供了“闢草菜,拓土地”,擴大私田面積的條件。隨着私田的日益增多,出現了“私肥於公”的情況,打破了舊有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經濟格局。

經濟的下移必然導致政權的下移,周天子大權旁落,形成了諸侯大國爭霸的局面,“禮樂征伐”已不能“自天子出”,而是“自諸侯出”,甚至“自大夫出”,進而出現“陪臣執國命”、“政在家門”的局面。

春秋時期就存在官學,但官學急劇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政治經濟權力的下移,也導致了學術的下移,官學賴以生存的政治經濟基礎逐日瓦解。原本在宮廷專門掌管典籍,身通六藝的士人紛然出走,流落民間。

《論語·微子》記載:宮廷中司禮樂的大師摯到了齊國,樂師幹前往楚國,樂師繚去了蔡國,樂師缺進了秦國,打鼓的方叔流落黃河地區,搖小鼓的武人居漢水地區。

春秋中晚期還出現過兩次重大的學術下移、典籍擴散事件。一次是在周惠王、襄王之間,因先後發生王子頹及叔帶爭奪王位的內亂,世代掌管周史的太史司馬氏離周去晉。

一次在周敬王立位之前,王子朝爭奪王位失敗,旋率召氏、毛氏、尹氏、南宮氏等貴族和百工,攜帶王室所藏文典逃奔楚國。從此,東周王室文化大幅度衰落下去,而楚國則取得了與宋、魯並列的三大文化教育中心之一的地位。

春秋時期就存在官學,但官學急劇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在文化下移的歷史過程中,昔日的官府之學成爲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說的源藪,史傳儒家出於司徒之官,道家出於史官,陰陽家出於掌天地四時之官,法家出於理官,名家出於禮官,墨家出於清廟之守,縱橫家出於行人之官,云云。所傳雖不盡準確,但二者之間的歷史淵源是不容懷疑的。

在學術下移的過程中,士階層的興起和壯大,也爲私學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師資條件。昔日的官學之士離開官府,分散到晉、衛、趙、秦、楚、齊、魯諸國,促成了春秋戰國多元性文化的格局,打破了官掌學術,私門無著述的舊模式,從而爲私學的產生創造了成熟的文化環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