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遼國爲什麼能和北宋維持百年的和平?遼國冶鐵業爲什麼那麼發達?

遼國爲什麼能和北宋維持百年的和平?遼國冶鐵業爲什麼那麼發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遼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004年秋天,大名鼎鼎的遼國蕭燕燕蕭太后帶着遼聖宗,御駕親征,南征宋朝。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這年十二月,宋遼兩國最終在澶州達成和議,史稱澶淵之盟。澶淵之盟達成後,宋遼這對殺得昏天暗地的死對頭,化干戈爲玉帛,基本維持了百年和平。

宋遼這對暗地死敵、表面兄弟的哥倆好,從此開始了頻繁的往來。每年正旦、雙方皇帝生日、皇帝駕崩、新皇登基等節日,宋遼兄弟倆都會互派使臣。據統計,從1005年到1121年這116年之間,宋遼兄弟倆總計派遣使臣643次。既然是派使臣出使,雙方總不可能空着手去,這不丟人嗎?

該有的排場得有,該送的禮物該送!

遼國爲什麼能和北宋維持百年的和平?遼國冶鐵業爲什麼那麼發達?

我們普通人走家串戶還提點小東西呢,宋遼兩國每次出使更是會帶很多禮物。那雙方會送什麼禮物呢?

據南宋史學家葉隆禮所著的《契丹國志》記載,當時宋朝哥哥給遼國弟弟送的禮物通常都是些金酒食茶器,綾羅綢緞,特產水果,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茶葉。而遼國給宋朝禮物,基本也都差不多,不過遼國還會給些與衆不同的禮物。

遼國禮物名單很長,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筆者就不多說了,僅列出這些特殊禮物。《契丹國志》記載:“正旦,御衣三襲,鞍勒馬二匹,散馬一百匹……國主或致戎器賓鐵刀,鷙禽曰海東青之類。” 這份名單主要有三份禮物,馬匹,海東青,兵器。

第一份禮物馬匹是最讓宋朝流口水的好東西,遼國送這個禮物,可謂是投其所好,宋朝求之不得;第二份禮物海東青就是契丹人從女真人強取過來的特產(“遼金釁起海東青,玉爪名鷹貢久停”此時宋遼兄弟倆誰也沒想到日後都會死在女真人手裏),海東青其實就是貴族玩的鷹,遼國送這禮物倒也合情合理,別出心裁;第三份禮物兵器就既不合情又不合理了,普通人家送禮物有誰送刀片,送子彈的,這不是赤裸裸的恐嚇嗎?可遼國人就送了,送的還是自己最新鑄造、質量最好的兵器。並且遼國送兵器的事蹟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期就已經有了,史籍記載阿保機就曾送給朱溫這樣的禮物。用兵器當禮物,契丹人一送還給送成傳統了,從開國送到滅亡,一送就是一百多年,如此送禮,真是活久見。

現在問題來了,契丹人爲什麼會送如此特殊的禮物?契丹人送禮的背後又有什麼深意呢?原因很簡單,就出在契丹二字身上!契丹是什麼意思?“契丹”在契丹語中就是鑌鐵的意思!有意思的是,“中國”在俄語中音譯就是契丹。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在英語裏,中國是“瓷器之國(China)”,那麼在俄語裏,中國就是鋼鐵之國(Китай)。

那遼國是否當得起這個鑌鐵之號呢?或許很人以爲,在古代少數民族冶鐵技術都不行,遠不如漢人王朝。然而這點在遼國身上是錯誤的。實際上,契丹人和之前很多少數民族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契丹人冶鐵業十分發達。

遼國冶鐵業之所以發達,究其原因,主要有四。

第一,遼國原材料豐富。遼國境內擁有豐富的煤鐵礦,而且每年用鐵量遠不如宋朝,可以實現精益求精。而宋朝缺鐵嚴重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別看宋朝鐵產量似乎很高,據學者估計宋朝鐵產量最高爲神宗元豐年間的1.7萬噸—2萬噸之間,實際上宋朝在這方面缺口很大。據漆俠先生考證宋朝僅用於農具、工具的鐵就達每年7萬噸。當然漆俠先生這個數據似乎有所誇大,早有學者對其進行糾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宋朝用鐵量選大於遼國。再加上宋朝需要鑄造大量鐵錢以及宋朝喪失北方鐵礦等因素,宋朝缺鐵現象非常嚴重。

相比宋朝,遼國在用鐵量更爲寬裕,目前僅文獻記載的分佈在遼國各地的冶鐵作坊就有數十處之多。比如《遼史》當中記載的鐵利州、顯州、興中州、霸州、惠州、東平縣、長樂縣、海濱柳溼河、三黜古斯、手山等地。而後人又在遼國境內發現數十處遼代冶鐵遺蹟,這些文物的出土,再結合文獻記載,以最確鑿的證據表明,遼國冶鐵材料豐富,冶鐵業非常繁榮。

第二,遼國冶鐵技術人員多。契丹人很早就有了冶鐵記錄,當時契丹人冶鐵技術一般認爲來自高昌回鶻人。而後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父親耶律撒剌時代,就已經置鐵冶了,契丹人本身就掌握了一定冶鐵技術。阿保機建立遼國,征服室韋,奚族,攻滅渤海國,並隨即頻繁掠奪中原漢人,爲遼國積累了一大批冶鐵技術人員。

最後,當遼國拿下幽雲十六州後,使得遼國境內擁有以漢人、渤海人、室韋人、奚人爲主的大量冶鐵技術人員,可以做到博採衆長,融會貫通。

遼國爲什麼能和北宋維持百年的和平?遼國冶鐵業爲什麼那麼發達? 第2張

第三,遼國冶鐵技術發達。中國古代冶鐵業自戰國時期發展至唐朝,技術上基本已經達到了當時科技水準所能達到的巔峯,此後雖然還有進步,但宋遼雙方都沒有更深層次的進步空間。雖然遼國在技術上相較宋朝還有一定差距,但宋遼雙方在技術水平上限方面其實處於同一水準,接下來比的只是在相同上限下各自的發揮水平。而遼國在冶鐵技術發展道路上,走得十分穩健。遼國境內冶鐵人才衆多,有了人才就有了技術,比如渤海人就熟練掌握唐朝的灌鋼法,以冶鐵聞名。由此使得遼國在唐朝冶鐵技術的基礎上,並有所發展,成熟的掌握了從選礦到築爐再到冶煉鑄造的一整套技術,灌鋼法,鍛鋼法,生吹法等冶鐵鍛造技術業已成熟。尤其是最後一步的冶煉鑄造,遼國完成了鑄造到鍛造的轉化,顯現其發達的冶鐵技術。

第四,遼國冶鐵管理水平較高。遼國在自阿保機設立鐵榷後,開始有了冶鐵管理,此後歷代都有發展。《遼史·食貨志》記載:“太宗置五冶太師,以總四方錢鐵。”。遼國在遼太宗時期就設五冶太師掌四方錢鐵之冶。這是遼國首次設立專門官員,在中央總管四方冶鐵之事。到了遼聖宗時期,又設立上京鹽鐵使司、東京戶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等上級地方區域管理機構,各冶鐵發達的軍州也形成了監、坑、場、務、冶一整套分級管理機制。有遼一代,遼國在冶鐵業管理上,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專門的官員管理。反觀宋朝,僅兵器鑄造這一塊,宋朝直到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才設置軍器監,派遣專門官員負責兵器鑄造(兩年後沈括曾主管軍器監),比遼國晚了一百多年。在此之前,宋朝兵器鑄造由三司胄案主管,並無專官管理,由此導致宋朝管理混亂,官員玩忽職守,既不精通業務,更不盡職盡責,有的還公器私用,讓工匠給自己幹私活。

在管理機構而言,遼國實際要比宋朝出色,弊端也少很多。管理方式上,遼國對冶鐵技術人員實行比較野蠻的工奴制,但技術人員在待遇上還算尚可,遼國實際可能比宋朝更重視冶鐵技術人員。宋朝冶鐵技術人員其實就是服役的役夫,宋朝對他們不僅奉行嚴厲的管理模式,還經常導致剋扣工匠的工資俸祿。由此導致宋朝工匠工作積極性不高,有的還逃跑,甚至發動起義。這樣一來,宋朝嚴重缺乏專業水平精深的工匠,甚至出現抓壯丁,濫竽充數,讓沒接受專業訓練的普通人充當技術人員。因此在管理技術人員這方面,遼國也比宋朝出色。

綜上所述,無論原材料,技術,人才,還是管理,遼國都做得非常出色,不僅讓遼國冶鐵業十分發達,更讓遼國冶鐵業水平和宋朝不遑多讓。技術興國,此乃至理名言,發達的冶鐵業就是成爲遼國法寶的核心技術,遼國因此獲益良多。

《遼史·食貨志》直言不諱道:“自此以訖天祚,國家皆賴其利。”遼國因核心技術而獲益,主要體現在經濟、對金融、軍事三方面。

首先經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遼國經濟主要以遊牧、漁獵爲主,發達的冶鐵業爲遼國提供了大量鐵製工具,這無疑極大的提升了遼國生產力。由於遼國有幽雲十六州,農業也是遼國經濟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歷代遼國皇帝都非常重視農業發展,多次下詔鼓勵發展農業。在冶鐵業帶動下,種類齊全、功能和後世農具相差不大、並具有“中原特色”的鐵製農具開始在遼國境內使用和普及。這直接促進了遼國農業的發展,推動了遼國經濟轉型,加快了遼國由部落制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轉化過程,增強了遼國的國力。

《遼史·食貨志》直言:“遼之農谷至是爲盛”,“雖累兵興,未嘗用乏”。而擁有發達的農業就是遼國和匈奴、突厥等少數民族政權最大的不同。以幽州爲例,1017年,受宋朝蝗災影響,遼國幽州地區也爆發了前所未有的蝗災。這擱其他少數民族,就得放棄幽州,或者冒死南下搶劫。可遼國可以憑藉令幽州自籌或從雲朔地區調集物資等手段成功賑災,穩穩守住了幽州。這就是遼國在極端情況下經濟實力的體現。

其次,金融。契丹人初期流行以物易物,布帛、牛羊等同貨幣,隨着冶鐵業的發展,遼國開始鑄鐵錢,出現了貨幣。鑄鐵錢成爲遼國冶鐵業一個重要用途,但是遼國鑄鐵錢卻並非用於充當本國貨幣,而是從用來掠奪的宋朝銅錢。遼國掠奪宋朝銅錢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貿易往來。在宋遼貿易往來過程中,實際上遼國賺得盆滿鉢滿,尤其以走私鹽利潤最爲豐厚,相比較而言雙方榷場交易額都只是毛毛雨。隨即而來的是大量宋錢流入遼國,遼國直接就以宋錢爲本國貨幣。

第二,以鐵易銅。宋朝幣制非常混亂,堪稱歷代第一,當時宋朝銅錢鐵錢並行。這就給了遼國機會,遼國鑄造大量鐵錢,流入宋朝,換取宋朝銅錢。遼國種種所作所爲,使得遼國境內出現大量銅錢,目前遼國境內就出土堆積如山的宋朝銅錢就是明證。或許很多人認爲,這分明是宋朝發動了貨幣戰爭,控制了遼國經濟命脈。實際上宋朝叫苦不迭,銅錢外流對宋朝經濟絕對是一場災難。歷代宋朝皇帝多次三令五申,嚴厲禁止銅錢外流。然並卵,遼國一手貿易,一手鑄鐵錢,大肆掠奪宋朝銅錢,反手打了宋朝一個貨幣戰爭。也就是說,遼國利用冶鐵這一核心技術,在金融領域狠狠的宰了宋朝一刀又一刀,極大的損害了宋朝金融市場。

以至於宋仁宗時期澤州知州李昭遴向宋廷大聲疾呼道:“北敵亦能鑄鐵錢,以易並邊銅錢而去,所害尤大。”

最後,軍事。古代冶鐵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鑄造兵器。本身遼國就擅長製造質量優良的弓箭,遼國投宋叛臣武珪對遼國知根知底,他在其《燕北雜記》稱:“燕北膠弓,堅勁不易折”。等遼國掌握了發達的冶鐵技術後,遼國更是打造出來很多種類繁多,數量可觀,質量優良的兵器。《遼史·兵衛志》記載:“人鐵甲九事,馬韉轡,馬甲皮鐵,視其力,弓四,箭四百……”,由此可以看出,遼國軍隊基本配備了數量龐大的兵器。遼國兵器之堅利,在今天都得到了認證,後人在遼國境內出土了很多遼國製造出來的兵器,時隔千年,遼國兵器除了鏽蝕嚴重之外,依然保存了很多鋒利的兵器。目前來說,遼國出土的兵器非常多,質量也很好。時間就是最好的驗證,時間已經證明了遼國兵器質量。

遼國爲什麼能和北宋維持百年的和平?遼國冶鐵業爲什麼那麼發達? 第3張

反觀宋朝兵器水準,真是一言難盡。

宋仁宗說:“在京所造軍器,多不精製。”

宋神宗說:“率皆苦惡”,“苦良相遠”。

賈昌朝說:“今之兵器多脆狀,造之不精,且不適用。”

歐陽修說:“鐵刃不鋼,筋膠不固”、“精好堪用之器,十無一二。”

王雱說:“而天下歲課弓弩甲冑入充武庫者以千萬數,乃無一堅好靜利實可爲備者。”

在宋朝君臣口中宋朝兵器就是粗製濫造代名詞。

相信很多人看過之前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主角張小敬用的兵器,其實不是唐朝鑄造的兵器,更不是宋朝鑄造的兵器,而是仿照遼國中刀的複製品。這個細節其實已經證明遼國兵器要比宋朝好的這一現實。優良的兵器,在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西漢年間,晁錯在《言兵事疏》中分析漢朝和匈奴雙方優劣之勢明確指出:“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飢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衆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遊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

宋遼對峙,遼國人核心技術加成下,匈奴對漢朝的優勢,遼國一樣具有;漢朝對匈奴的優勢,宋朝卻蕩然無存。僅從軍事裝備而論,宋朝又怎麼可能不被遼國壓制?總之,遼國通過發達的冶鐵技術在經濟,金融、軍事方面都讓自己獲益匪淺,極大增強了遼國實力,同時也對宋朝產生了很大壓力。

遼國爲什麼能和北宋維持百年的和平?遼國冶鐵業爲什麼那麼發達? 第4張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明白契丹人爲何會送如此特殊的禮物給宋朝了。遼國人千里送刀片,送的不是心意,而是在亮自己的肌肉!見微知著,小小禮物,意味深長,裏面可說道的東西太多了。

遼國每送一次禮物,都在明確地告訴宋朝:寫詩作文,我不如你;冶鐵造兵,我比你行;人口賦稅,我不如你;鐵甲精兵,我比你強!

遼國每送一次禮物,都在警示後人,核心技術實乃強國第一法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