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說說百年之間的宋遼貿易戰 遼國的錢是怎麼流入北宋的

說說百年之間的宋遼貿易戰 遼國的錢是怎麼流入北宋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宋遼貿易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茶的國家,早在漢宣帝時王褒《憧約》賦中就有“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之說。到了唐代飲茶之風盛行,“茶爲食物,無異米鹽,於人所資,遠近同俗”。

契丹族是一個長期生活於我國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 其生活習俗起初並不飲茶。但到了唐代,由於與契丹之間的和戰關係,通過契丹派入唐的留學生,亦或是和藩、朝覲等途徑,飲茶的習慣漸漸傳入契丹族人中。

愛喝茶的契丹人

契丹人盤踞在中國北方,其遊牧民族特有的習性,以肉、乳爲主,果蔬較少,這一類食物較爲油膩、不易消化,而飲茶有助於肉、乳食品的消化,同時還有降低膽固醇、補充遊牧民族所缺的維生素等功效。

所以,飲茶之風傳入契丹社會之後逐漸在整個族羣中流行開來,並且成爲一種生活習慣。

說說百年之間的宋遼貿易戰 遼國的錢是怎麼流入北宋的

宣化遼墓壁畫 《備茶圖》

上世紀90年代,從位於河北宣化下八里村的遼代壁畫墓葬羣中出土了一幅保存完好的墓室壁畫《備茶圖》,整個包括從碾茶、烹茶等一系列工作,以及桌上放置的一系列茶道工具與器皿,形象完整地展示了當時備茶的全部過程。

到了遼代中後期,遼廷已經形成一套規範完整的行茶、賜茶等朝中禮儀, 成爲朝覲皇帝、接待外國使臣、祭祀天地、民俗節日等等禮儀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

比如《遼史禮志》中記載的“宋使見太后儀”:“契丹舍人、漢人閣使齊贊拜,應坐臣僚並使副皆拜,稱‘萬歲’。贊各就坐,行湯行茶。”

隨着契丹勢力的擴張與飲茶風習在契丹的廣泛傳播,茶葉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由於自然條件所限,我國北方並不產茶,那契丹人的茶葉是從何而來呢?

說說百年之間的宋遼貿易戰 遼國的錢是怎麼流入北宋的 第2張

董真卿《茶具譜贊》上的宋代茶具

契丹人茶葉的供貨渠道

五代時期,隨着耶律阿保機的建國,契丹人對茶葉的需求大大增加,此時契丹人主要是通過海上貿易從南唐、吳越等產茶大戶“進口”茶葉。據《南唐書·契丹傳》 中記載:

“契丹主耶律德光及其東丹王, 各遣使以羊馬入貢。 別持羊三萬口,馬二百匹採鬻,以其價市羅、紈、茶、藥”,契丹與南唐交往,“ 利南方茶、藥、珠貝”。

除此之外,與五代的邊境貿易也是契丹人獲取茶葉的主要途徑。

隨着北宋逐步統一南方,契丹茶葉的主要供貨方南唐、吳越等被吞併。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宋朝將邊境貿易規範化,“ 始令鎮、易、雄、霸、滄州各置榷務,輦香藥、犀象及茶與交易。”

說說百年之間的宋遼貿易戰 遼國的錢是怎麼流入北宋的 第3張

契丹海上貿易沿用唐時期海上絲綢之路

然而隨着宋太宗發起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北伐,宋遼開啓了長達25年的戰爭,期間宋遼雙邊貿易關關停停,茶也成了宋朝制裁遼國的一把利器。

可以想象,受制裁之後,遼國只能通過宋人的走私獲得少量的茶葉。沒有茶喝的契丹人,生活幸福指數至少降低了10個百分點。這裏不得不說遼國的皇帝們缺乏眼光,並沒有把茶葉作爲大遼的戰略物資儲備。

貿易戰——“澶淵之盟”後沒有硝煙的戰爭

隨着太宗“雍熙北伐”的失敗,北宋對遼由戰略進攻被迫轉爲戰略防守。

公元1004年,遼國主動進攻,意圖收復關南十縣。遼軍勢如破竹,很快打到靠近黃河的澶州(今濮陽西南),宋真宗在寇準等主戰派的勸諫下,御駕親征。

說說百年之間的宋遼貿易戰 遼國的錢是怎麼流入北宋的 第4張

(迴鑾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坐落於河南省濮陽縣城御井街,是記載宋遼訂立"澶淵之盟"的唯一實物。)

在宋遼雙方相持不下的情況下,雙方和談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宋、遼以兄弟之國相稱,遼聖宗年幼,奉宋真宗爲兄;雙方以白溝河爲界,隔界而治互不侵擾;宋每年需拿出二十萬匹絹、銀十萬兩“歲幣”給遼國(仁宗年間,遼國借宋夏戰爭之機趁火打劫,將歲幣增至絹三十萬匹,銀二十萬兩);在邊界設立“榷(que)場”進行物資邊貿。“澶淵之盟”後,宋遼約爲兄弟之國,停止了二十五年的邊境戰爭。然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宋遼貿易戰,纔剛剛開始。

說說百年之間的宋遼貿易戰 遼國的錢是怎麼流入北宋的 第5張

茶——宋遼主要貿易產品

在宋遼的雙邊貿易中,茶葉主要貿易地點集中於陝西及河北,其中雄州更是茶葉貿易的重要榷場。雄州太守何承矩在真宗景德元年(1004 年)建議,於雄州置場賣茶,在必要的時候,茶葉也作爲榷場貿易過程用來完成結賬手續的主要“行貨”。

在實際售賣的過程中,茶葉還經常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仁宗至和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有詔曰:

“雄州等處榷場姜、茶等,近來常是數少,應副不足。令三司應雄州等處榷場合用之物,計綱起發往彼,常令有備。” ——宋會要輯稿

宋遼的茶葉榷場貿易額巨大,北宋獲利可觀。據宋人沈括《夢溪筆談》記載:

“自景德中(1004-1007年),北戎(指契丹)入寇之後,河北糴便之法蕩盡,此後茶利十喪其九,(陳)恕在(三司)任,值北虜講解,商人頓復,歲課遂增,雖雲十倍之多,考之尚未盈舊額。”

說說百年之間的宋遼貿易戰 遼國的錢是怎麼流入北宋的 第6張

雄州,宋朝貿易特區

貿易戰,“弱宋”將大遼徹底擊垮

除了大宗的茶葉之外,宋朝出口的還有精美的瓷器、漆器,絲織品和布,以及從南洋進口的香藥、犀角、珍珠等奢侈品。

宋朝向大遼出口的大量關乎民生的、可以大幅度提升遼國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幸福指數的商品,使得遼國民衆越來越依賴宋朝的供應。

相比之下,遼國對宋朝的出口就十分單一,主要是羊、駱駝等牲畜以及部分礦產,最值錢的馬因爲屬於戰備物資,禁止出售。

邊境貿易從這一刻起,變成了一邊倒的局面,大宋對遼國出口產生巨大的貿易順差,每年從雙邊貿易中獲取大量經濟利潤。大遼每年從大宋那獲得的區區數十萬歲幣,全部扔進貿易逆差中,起不到任何效果,都被大宋完全收回,還要倒貼無數錢財。

說說百年之間的宋遼貿易戰 遼國的錢是怎麼流入北宋的 第7張

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碗

隨着貿易順差越來越大,遼國的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入大宋,以致遼國貨幣在本國內的流通量逐年減少,宋朝錢幣在遼國開始大量流通,其信譽和價值已經遠遠超出本國貨幣。

到最後,遼國乾脆不發行貨幣,全境都以宋國貨幣進行商品支付買賣。宋朝此時雖然每年仍象徵性地給遼國歲幣,但實際上已經完全控制了遼國的經濟命脈,成爲遼國經濟真正的統治者。

比如王安石放開銅幣外流禁令時期,銅幣被整船運往遼國,遼國出現了泡沫經濟式的繁榮。而王安石下臺後宋廷又禁銅錢,遼國的經濟一下子遭到重創。

經濟上被宋朝鉗制的大遼,文化上也深受漢族文化薰陶,其影響已經滲透到遼國的肌體各處。遼國的文化根底被瓦解,不再喜歡彎弓牧馬的生活,使得以勇猛著稱的契丹鐵騎一百多年來再也沒有南下侵擾宋朝。

說說百年之間的宋遼貿易戰 遼國的錢是怎麼流入北宋的 第8張

宣化遼墓壁畫:散樂圖

在宋遼長達100多年的和平里,宋朝與遼國之間的邊關貿易,看似宋朝以“歲幣”委曲求全,實則是用經濟取代武力逐漸掌控遼國命脈,甚至到了南宋時期,也把金國納入到了自己的貨幣體系之中。

宋朝商品以摧枯拉朽之勢,完全佔領遼國社會,成爲遼國百姓生活的首選商品,這場持續數百年的貿易戰,宋朝確實是當之無愧的贏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