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戰國其他六國爲什麼會敗給秦國 只能說他們沒有順應時代

戰國其他六國爲什麼會敗給秦國 只能說他們沒有順應時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戰國六國衰落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戰國其他六國爲什麼會敗給秦國 只能說他們沒有順應時代

嚴格來說,“齊楚趙魏韓燕”敗於秦國,並非完全是自身“衰落”所致,而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比不上秦國更能順應時代,因此也更強大。

因此,始皇最終能夠“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在“統一——分裂——再統一”的歷史大勢面前,各諸侯國都如同“滾石上山”“逆水行舟”,稍一鬆勁兒,便會在時代這部“大書”中翻篇兒了。

戰國其他六國爲什麼會敗給秦國 只能說他們沒有順應時代 第2張

一,在衆多諸侯中,秦國只是“後起之秀”

進入“戰國”一百年的時候,秦國仍然小心翼翼地偏居一隅。秦國由弱變強,始於獻公,成於孝公。這是公元前385年—前361年的事情。在這之前,魏文侯重用吳起,掠佔河西之地,秦國着實“窩囊”了許久。之後,楚悼王亦用吳起,南平百越,北並陳蔡,敗三晉,西伐秦,相當不可一世。楚悼王沒於前381年。魏惠王又起,攻破趙都邯鄲。再伐趙時爲齊軍所敗。於是,秦國乘機收復河西。魏國遷都大梁,即現在的開封。

戰國其他六國爲什麼會敗給秦國 只能說他們沒有順應時代 第3張

儘管秦國就此打開了東進的通路。但至前342年,魏舉逢澤之會,仍居霸主地位。羿年,魏再爲齊所敗。齊遂取而代之。韓魏,地域狹小,且靠近秦國,所以始終惶恐不安。燕趙處地偏僻。此時國力強盛的,就屬齊、楚、秦三國了。楚國春秋開始就是強國,更在中部位置。但懷王兩次伐秦,皆大敗,後來又被秦國騙去和秦昭王“會談”,結果被扣押,前296年死於秦國。

戰國其他六國爲什麼會敗給秦國 只能說他們沒有順應時代 第4張

這期間,齊國約與韓魏伐秦,兵敗函谷。前295年,齊再次攻秦。本來齊國已經相當強大,但湣王在位時的前284年,燕昭王用樂毅,合諸侯攻破齊國,湣王死,從此齊國衰落。

趙國在趙武靈王時,本專心開拓周邊,不料死於內亂。至此,實際上強國只剩下秦國一個。前279年,白起伐楚,將楚王室趕到了安徽境內。前260年,秦兵伐韓,降趙。戰國七雄爭霸之戰,到長平、邯鄲之役,應該算大局已定。前230年起,嬴政發起的橫掃六國之戰,只不過是打掃戰場而已。

戰國其他六國爲什麼會敗給秦國 只能說他們沒有順應時代 第5張

二,春秋戰國,強盛之國都實行了改革

春秋時期,已經產生了諸侯霸主。凡能稱霸者,無不因早早實行了改革。齊國強盛,始於齊桓公任管仲爲相。管仲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內政上,把國人分爲三部,稱“三國”;把郊外分爲五屬,叫“五鄙”,按年對“三國五鄙”實行“考覈”,大大強化了國家治理力度。軍事上,實行兵民合一,平時生產,戰時出征,及擴大了兵員,又減少養兵負擔。經濟上,大力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外交上,高舉“尊王攘夷”旗號,爭取相當部分小國的支持。

這使齊國實力迅速崛起。

戰國其他六國爲什麼會敗給秦國 只能說他們沒有順應時代 第6張

春秋時的晉國和楚國,是通過整頓內政增強國力的。鄭國的子產,亦曾大力改革,讓這個不大的國家,在幾十年裏未遭大國欺凌。春秋時期,吳、越兩國,都曾因改革而強盛,又因奢嬉而沉淪。戰國時期,凡大力變法的諸侯國,很快就成爲霸主。魏國之強盛,與李悝變法關係太大。他一是廢除世卿世祿制度;二是推行“盡地力”政策;三是實行“平糴法”;四是頒《法經》。李悝被認爲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吳起,對魏國稱霸亦起了重要作用。可惜被魏武侯猜忌,於是到了楚國。楚悼王任吳起爲令尹,改革七年,這是楚國最強盛時期。

戰國時期,齊國用鄒忌;申不害相韓;燕以樂毅爲亞卿,都大力實行了改革,這期間,也都是這幾國的強盛時期。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也屬於一種改革。

三,秦國變法最晚,但關鍵就是一以貫之

戰國其他六國,最大問題,在於因改革而強盛,也因改革不徹底,抑或中途夭折而迅速衰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381年楚悼王死後,舊貴族很快叛亂,亂箭射死吳起,軍政大權從此集中於屈、景、昭三家貴族之手,楚國也就很快衰敗了。

秦國變法最晚。秦孝公繼位後,任用商鞅,大力改革。第一輪改革,一是獎勵軍功;二是編制戶籍;三是獎勵耕織。十年後,第二輪改革,一是實行仙制;而是廢井田,開阡陌;三是統一度量衡。

以上措施,大大增強了秦國實力。前338年,孝公沒,商鞅被車裂。不過,即位的秦惠王,繼續堅決實行商鞅所作改革。

戰國其他六國爲什麼會敗給秦國 只能說他們沒有順應時代 第7張

此後的幾代秦王,沒有一任對此有過絲毫猶豫。所以,《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這是司馬遷引用《過秦論》之語。

相對於六國“三心二意”的變法,秦國——第一,一經變法,堅持到底。第二,實行堅決,不斷完善。第三,興農強兵,惠及百姓。有一種觀點,從吳起開始,認爲秦楚民風大異,秦兵更善戰。民風,可能是一個因素,但絕非主要因素。秦國從商鞅開始獎勵軍功,鼓勵開荒,都是直接有益於百姓的舉措。雖然都是民兵合一的制度,但秦國的兵士,無疑會比其他六國軍士更能英勇作戰。

戰國其他六國爲什麼會敗給秦國 只能說他們沒有順應時代 第8張

春秋戰國之際,正是鐵製工具和牛耕興起之時。徐中舒先生考證,秦國應當最早普及了牛耕,這大約可以比其他六國的農作效率,提高數倍以上。他認爲,這是秦國戰國中後期迅速強大的重要原因。

使用了更先進的生產工具,從生產關係上更能換髮勞動者的積極性,同時在獎勵軍功,打破了貴族世襲掌控權力的局面,調整了政治上層建築,這就使“天時地利人和”,都在秦國這邊了。

其他六國,必然相形見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