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除了秦國和趙國外,戰國時期其他國家還有哪些名將?

除了秦國和趙國外,戰國時期其他國家還有哪些名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戰國名將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有非常多的名將的,戰國作爲一個以戰鬥力取勝的時代,最終打贏的人,戰鬥力一定是不弱的。秦國的名將可以說是有很多的了,著名的戰國四大名將當中,秦國就佔去了兩個,而另外兩個則是趙國的。但是這樣也讓人感到有些奇怪,秦趙兩國各佔兩個,就把四大名將佔齊了,那另外的五國呢?戰國七雄中,其他五國也肯定不是吃素的,國家之內也一定有很多著名的名將,你知道每個國家分別有哪些名將嗎?他們爲什麼無法進入戰國四大名將的行列,是因爲能力不足嗎?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秦趙兩國之外,還有哪些名將,他們分別是誰,又有什麼樣的戰績呢?

1.孫臏

齊國孫臏,孫臏是《孫子兵法》的創作者孫武的後人。可以說孫臏完美繼承了孫武的天賦,在行兵佈陣之道上沒幾個人能超過他。雖然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中,但誰也不能否認孫臏的強大。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設計陷害他,讓孫臏成爲殘疾人。後來孫臏幫助齊國贏得了桂陵之戰,使得齊國成爲霸主。

孫臏(生卒年不詳),本名不詳(山東孫氏族譜稱其爲孫伯靈),是中國戰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爲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爲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爲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爲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除了秦國和趙國外,戰國時期其他國家還有哪些名將?

2.樂毅

燕國樂毅,此人是當之無愧的燕國第一名將。齊國出兵燕國的時候,燕昭王派出樂毅迎戰,成功擊敗了齊國,收復了70多座城池。樂毅活着的時候,是燕國國力最強大的時候。可惜後來遭到了燕惠王的猜忌,不得不投奔了趙國。樂毅因爲突出的戰績和軍事思想,被後世尊爲武廟十哲之一。

樂毅(yuè yì),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爲望諸君。

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爲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爲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爲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唐肅宗將吳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爲武廟十哲,“燕王國昌國君樂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白起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樂毅。

除了秦國和趙國外,戰國時期其他國家還有哪些名將? 第2張

3.吳起

魏國吳起,戰國七雄中,魏國一開始的時候實力並不差,後來就不行了,原因就是魏國後期沒有吳起這樣的名將輔佐。吳起活着的時候,魏國主動出擊,多次擊敗秦國。秦國看重的河西地區,就是吳起打下來的。公元前389年,吳起更是以5萬大軍擊敗了秦國50萬大軍,吳起同樣也是武廟十哲之一。

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輔佐楚悼王主持變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變法得罪守舊貴族,慘遭殺害。

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成爲武廟十哲之一。宋徽宗時,追封廣宗伯,成爲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4.昭陽

楚國昭陽,此人是楚國王族,是楚昭王的後人。長期掌管楚國軍事,在公元前 334年,覆滅了越國。他的名氣沒有項燕大,但戰績並不差。韓國的名將可能大家都沒聽過,他叫暴鳶,韓國在戰國七雄中的存在感一直不高,所以也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名將,只有一個暴鳶的戰績還算可以。

昭陽(生卒年不詳),名雲,字陽,諡號“山子”。戰國時楚國令尹。楚昭王后裔。原爲大司馬,主管楚國軍事;兼領柱國,衛戍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封上爵執珪。曾於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率兵滅掉越國,殺越王無疆,使興化一帶併入楚國。

昭陽將軍爲楚國令尹、上柱國(戰國時楚國所設官名,原爲保衛國都之官。後楚國的最高武官,也稱上柱國。其地位僅次於令尹這個相當於丞相的楚國最高官職)。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昭陽率兵攻打越國,殺死越國國君無疆,使興化一帶併入楚國。楚懷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陽又率兵攻打魏國,得襄陵(今河南睢縣)等八邑,此戰在古代軍事史上影響頗大,稱“楚魏襄陵之戰”,威震齊、燕、趙、魏、秦、韓六國。爲此,楚懷王將傳國之寶“和氏璧”賜給昭陽,又將“古勃海之地”(即興化一帶)封爲昭陽食邑。此後不久,昭陽在封地病死。爲表彰他的戰功,楚烈王便以周穆王“八駿”之一,美稱爲“山子”的良馬名爲諡號,賜給昭陽,故後人稱昭陽爲“山子府君”,供奉他的廟宇稱之爲“山子廟”,他所葬的地方爲“山子村”,意在讚美和紀念這位楚國良將。

除了秦國和趙國外,戰國時期其他國家還有哪些名將? 第3張

5.韓國爲什麼沒有名將

先秦時代是個全方位混戰的大亂世,能從春秋存活到戰國的諸侯都不是泛泛之輩。韓國的建國之路充滿了血腥鬥爭,卻偏偏沒形成強軍傳統。

韓氏先祖被封於韓原。韓原在今陝西韓城市一帶,晉國與秦國多次在此地交戰。公元前645年,秦軍在韓原大破晉師,秦穆公俘虜了晉惠公與晉大夫韓簡。韓氏一族爲遠離戰禍而大舉東遷到晉國內地,多次遷都。

晉國設六卿時,韓氏首領韓厥憑藉戰功躋身其列。韓宣子在位期間積極擴張地盤,先與諸卿瓜分了祁氏、羊舌氏的地盤,又跟趙簡子一同侵伐範氏、中行氏的封邑。最終,韓氏和趙氏、魏氏從激烈的鬥爭中脫穎而出,三家分晉,獨立建國。

三晉起初的地盤大體相當,但沒過多久,魏國就率先稱霸。魏國衰弱後,趙國又強勢崛起,在戰國後期成爲唯一能與秦國爭鋒的山東首強。韓國從未改變自己的跟班角色。

儘管韓氏做過晉國首席執政大臣中軍將,卻沒有出過名將。而魏國先祖魏舒首創中原步兵戰陣,趙國先祖趙簡子和趙襄子威震北狄。

進入戰國後,兵家亞聖吳起利用魏國的軍事傳統打造出令羣雄生畏的魏武卒。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趙軍也成爲秦國最忌憚的善戰之師。

大縱橫家蘇秦在遊說時聲稱,韓國的強弩劍戟名揚天下,裝備精良的韓卒能以一當百。可是,韓軍的戰績完全配不上這個客套話式的讚譽。哪怕是申不害變法錘鍊出來的新軍,也被魏將龐涓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只能求救於齊國。

倒數第二弱的燕國還有過大破東胡和差點滅齊的壯舉。韓國的勝績不多,而且幾乎都是靠強國的軍事支持纔打贏的,被其他六雄當成弱雞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