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石家在石慶擔任丞相時達到了巔峯,爲何在他死後就衰落了?

石家在石慶擔任丞相時達到了巔峯,爲何在他死後就衰落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石奮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石奮雖然沒有因功被封侯,但是因其“恭謹”的行事風格,一路穩穩上升,使得自己及四個兒子都獲得兩千石俸祿的高位,被漢景帝稱爲“萬石君”,形成了萬石石家的美譽。這個家族在漢武帝時達到頂點,石奮少子石慶當時成爲丞相且被封侯,石家很多人做到俸祿兩千石的高位。雖然石家在石慶死後開始走向衰落,但這種現象在中國史上絕對是非常罕見的事情了。

石奮在十五歲的時候碰到了漢高帝劉邦,以其恭謹的態度爲劉邦所喜歡。劉邦在得知他有個姐姐後,納他姐姐爲美人,將他也帶在身邊。他因姐姐的緣故,舉家遷徙到長安,建立了長安石家。他本人只有一個特長,即恭謹無比,因此到漢文帝時才官任太中大夫;也因這個特長,他在漢文帝時被羣臣推舉爲太子太傅,在漢景帝時擔任九卿之位,一舉飛黃騰達。因他做事比較呆板又是自己的老師,漢景帝對石奮還是比較頭大的,就將他派到諸侯國當國相去了。不過,他一家父子五人都擔任二千石高官,被漢景帝當衆誇爲“萬石君”,石家也一下子出名了。

石家在石慶擔任丞相時達到了巔峯,爲何在他死後就衰落了?

石家家風最大的特點就是孝順和謹慎,這不僅來自石奮的身體力行,也來自其對兒孫們的嚴格教育。石奮的做法絕對符合《論語·鄉黨篇》的內容要求,石家人的行爲連齊魯兩地的儒生都自愧不如。

石奮對自身的要求超乎人的想象,用始終如一來形容是不過分的。退休之後,他仍能參加朝廷舉辦的盛大典禮,每次經過皇宮時一定下車疾走以示恭敬,碰到皇帝的車駕時也一定將手伏在車軾上以示尊敬;皇帝賜給他的食物,他也會恭敬行禮,如同皇帝在自己面前一樣。

石奮對子孫、僕人的要求更是嚴格。他的子孫有做官的只要回到家,他都會穿着朝服來接見;子孫犯錯,他也不責罵他們,只是自己絕食藉以施壓所有的子孫相互勸誡。這些都是無差別對待的,哪怕他最小的兒子石慶已經擔任內史,犯錯之後也會被老父親逼着承認錯誤。

石家在如此嚴格的家教之下瀰漫着孝順和謹慎的氣息。石建在擔任郎中令時,有一次寫奏章時將馬寫錯了,以致於在拿到批覆後惶恐地批判自己;石慶在擔任太僕時爲皇帝駕車,皇帝問他有幾匹馬,他明知道有六匹馬的情況下仍然用馬鞭數了一遍再回復皇帝。石家人如此孝順和謹慎的行事方式深受皇帝和竇太后的信任。因此,竇太后在罷黜儒生後任命石建擔任郎中令,石慶擔任內史;漢武帝選擇石慶擔任太子太傅,來輔佐太子劉據,後來又先後任命他擔任御史大夫、丞相等高位;在石慶擔任丞相時,石家子孫擔任二千石高官的人達到十三人之多。

石家在石慶擔任丞相時達到了巔峯,爲何在他死後就衰落了? 第2張

此時,石家在石慶擔任丞相時達到了巔峯,又在他死後走向下坡路,最關鍵原因在於沒有應對時代變遷的才能。他雖然在擔任齊國國相期間取得了巨大的政績,都被老百姓給立了“石相祠”,但是在擔任丞相期間就非常失敗了。一方面,漢武帝設置內外朝,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人的實權給架空了,導致他只能當個擺設,甚至於他要整治皇帝近臣時反而被判有罪,用錢贖罪了事;另一方面,他雖然處事謹慎,但是對朝政和百姓沒有任何重大的建議,有心辭職卻不被漢武帝允許。所以,石家的十三個二千石高官在石慶死後,相繼因罪被免,而在朝廷上的重大失利導致石家孝順和謹慎的風氣慢慢消散了。

正所謂物極必反,石家逐漸衰落的原因可以歸咎於石奮嚴格教育子孫。從石建自責寫錯字和石慶數馬就能看出來,這樣嚴格的教育導致所有的子孫謹小慎微到了極點,導致在才能方面畏首畏尾。所以,《史記》上記載石慶“在位九歲,無能有所匡言”,“深審謹,然無他大略,爲百姓言”。石家將修德做到了極致,而忽略了才能的培養,最終在面臨時代變局的時候難以適應。道德是自控,才能是外放,內外並舉纔是真正的人生之道。因而,只談道德而不談才能是不行的,只談才能不談道德也是不行的,過分強調任何一方面都會給人生帶來重大影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