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諸葛亮去世時,難道只有蔣琬和費禕可以擔任丞相嗎?

在諸葛亮去世時,難道只有蔣琬和費禕可以擔任丞相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蜀漢真的缺乏人才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云,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戶之邑,必有忠士。蜀漢雖小,也有百萬人口。當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見到馬忠,就說道,雖然失去了黃權,但是又遇到了馬忠,可見天下人才是不會缺乏的。因此,在諸葛亮去世時,雖然大家都感到是蜀漢的巨大損失,可蜀漢依然後繼有人。諸葛亮在去世前,向劉禪祕密推薦的繼承人是蔣琬。於是蔣琬繼承了諸葛亮的職位,蔣琬死後,又由費禕接任。

那麼,偌大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難道就只有蔣琬和費禕可以繼承諸葛亮的職位了嗎?其實,在當時,還有至少四個人擁有相當的才能,足以接替諸葛亮的。那麼,這幾個人是誰呢?

在諸葛亮去世時,難道只有蔣琬和費禕可以擔任丞相嗎?

首先第一個人是魏延。魏延在當時官居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他在蜀軍中,地位僅次於諸葛亮。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不但魏延自己,當時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爲他必然會接任諸葛亮的職務。

魏延這個人軍事才能很強,智勇雙全。在劉備手下時,就深得劉備的器重。在選擇提拔漢中太守的時候,就越過張飛選拔了魏延。在諸葛亮時代,由於老一代的將領紛紛凋零,魏延成爲了蜀軍的頂樑柱。他在陽溪之戰時,獨自率領一支蜀軍,在曹魏的腹地機動穿插,把郭淮打得大敗,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績。

在諸葛亮去世後,安排魏延爲撤退的大軍斷後。魏延對此十分不滿,他拉住前來報信的費禕,想要接管軍權,繼續率領蜀軍北伐。但是大軍都按照諸葛亮的佈置撤退,魏延一怒之下,率領部下搶先趕回漢中,攔截大軍。最後兵敗逃走,被楊儀派馬岱追殺,滅了三族。

第二個人是楊儀。楊儀此人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才能,在諸葛亮北伐時,擔任蜀軍的參軍,主管軍務和後勤。楊儀安排籌劃後勤工作,駕輕就熟,十分快捷。但是,楊儀此人心胸狹隘,和魏延勢同水火。諸葛亮對魏延、楊儀十分倚重,同時對他們兩人不能和睦相處十分感嘆。在諸葛亮去世前,將軍權交給楊儀,讓他按照自己的遺策將蜀軍帶回漢中。

在諸葛亮去世時,難道只有蔣琬和費禕可以擔任丞相嗎? 第2張

魏延對諸葛亮的安排十分不滿,爲了爭奪軍權,和楊儀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由於魏延平時過於高傲,和同事關係不好。再加上楊儀有諸葛亮的遺命,這使得魏延的部下紛紛離散。楊儀派馬岱追斬了逃亡漢中的魏延,並滅了魏延的三族。

但是,楊儀對魏延的所作所爲確實過分了。在他率領蜀軍回到蜀國後,發現一切都不是他所想象的。諸葛亮的位置已經被蔣琬接替,而蜀軍也被各個將領接管,漢中也被吳懿接管。他最後只得到了一箇中軍師的虛職,沒有任何權力。

楊儀自認爲對蜀漢有大功,自己無論從年齡上、資歷上、才幹上都超過蔣琬。可現在卻落得個無所事事的下場,心中十分怨恨。因此,他總是口出怨言,最後被人抓住把柄,削職流放。在流放的場所楊儀不汲取教訓,依然我行我素,最後被逼自殺。

魏延和楊儀是正在諸葛亮軍中的人員,還有兩人的才能也可以繼任諸葛亮。可惜的是,這兩人都在諸葛亮的時期都因錯誤被削職流放了。這兩個人一個是李嚴,一個是廖立。

李嚴是劉備臨終前的託孤大臣,諸葛亮總攬政務,而李嚴作爲副手統中外軍事。李嚴的軍事能力很強,在作爲地方官的時候,鎮壓當地的叛亂,他不動用正規軍,用數量遠少於對方的民兵就消滅了對手。因爲他的軍事才能,被劉備提拔爲託孤大臣,率領一支兩萬的精銳軍隊,鎮守永安。

李嚴鎮守永安的時候,在開始時與諸葛亮關係密切,配合默契,深得諸葛亮的稱讚。但是隨着時間的延續,兩者之間逐漸發生了矛盾。這是因爲,爲了彌補夷陵之戰的損失,諸葛亮親自訓練了新的蜀軍,而這支軍隊諸葛亮掌握在自己,並不交給主管軍事的李嚴。

諸葛亮在隨後的歲月裏,又親自指揮作戰,發動了南征和北伐。李嚴無所事事的鎮守在永安,自然和諸葛亮有了隔閡。諸葛亮在發動第四次北伐的時候,爲了增加兵力,想動員李嚴手中的軍隊。李嚴百般推脫,諸葛亮只得任命李嚴的兒子都督江州軍務,接管李嚴的職權。李嚴這才率領兩萬人馬進駐漢中。

在諸葛亮去世時,難道只有蔣琬和費禕可以擔任丞相嗎? 第3張

可是在這一次北伐中,李嚴並沒有上陣的機會,他的主要職責是後勤運輸。由於連續長時間的降雨,使得後勤運輸困難,無法保證前線的需要。李嚴與諸葛亮商議,要求諸葛亮撤軍。可是諸葛亮撤軍之後,李嚴的表現卻十分反常。他一面散佈說糧草充足,不知道諸葛亮爲何撤軍。一面向劉禪上奏,說諸葛亮是爲了引誘對方出戰,才故意撤退的。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嚴的用意,他一方面是推卸運糧不力的責任,一方面是給諸葛亮抹黑,想要嫁禍於人。結果李嚴的詭計被大家識破,諸葛亮拿出李嚴的書信作爲證據,使得李嚴低頭認罪。諸葛亮上奏劉禪,將李嚴削職爲民,流放梓潼郡。李嚴到了流放地,還抱着被重新任用的希望。等到諸葛亮一死,他發現沒有了希望,不久發病而死。

另外的那個人的名字叫做廖立。他是荊州人士,投奔劉備手下後,年紀不到三十就擔任了長沙太守。劉備和諸葛亮對他的評價都很高,諸葛亮稱他的才能和龐統相當。後來在湘水之爭時,面對呂蒙的襲擊,廖立棄城逃走,回到劉備的手下。劉備也沒有過於追究廖立的責任,還讓他擔任巴郡太守。

諸葛亮認爲廖立的才能和龐統相當,可見其人的才能出衆。可是這個人過於恃才傲物,對自己的待遇斤斤計較。他在諸葛亮時代,認爲自己的才能僅次於諸葛亮,不應該屈居李嚴之下。於是,廖立成天牢騷滿腹,處處惹是生非,胡亂攻擊人和事。這對當時本來就不穩定的政局帶來了不良的影響。諸葛亮被迫將他削職爲民,流放到了汶山郡。

廖立和李嚴一樣,都抱着起復的希望。當得知諸葛亮去世的消息時,廖立也是痛哭流涕,說自己將要終老邊荒了。最終,廖立死在了流放地,再也沒能回到蜀漢的朝廷。

結語:

蜀漢並非沒有人才,只是缺乏正確駕馭的人。在劉備的時代,蜀漢人才濟濟。即便是經過夷陵之戰,劉備還是可以識別馬忠這樣的人才。可是,到了諸葛亮的時代,人才匱乏成爲了蜀漢的痼疾,這與蜀漢對人才的選拔使用方式有着直接的關係。

就算是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在蜀漢依然還有才能出衆的人。除了蔣琬、費禕和姜維外,魏延、楊儀、李嚴、廖立都能夠獨當一面。可惜這些人才不是死於內訌,就是因錯棄之不用,終老邊荒,這使得本來就人才缺乏的蜀漢政權雪上加霜。最後,蜀漢變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早早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