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韓非子》對於夫妻關係是怎樣的?哪個故事可以用來佐證?

《韓非子》對於夫妻關係是怎樣的?哪個故事可以用來佐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儒家看來,每個人都可以成爲堯舜,故爾道德教化與道德期待乃是治國平天下的首要手段。而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則認爲,若無嚴酷的懲罰或可觀的賞賜,每個人都會在自私自利的本性驅使下變成惡棍、道德墮落者,同時,也會在貪圖逸樂逃避勞作的本性引導下,一步一步走向貧窮與愚昧。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故爾,道德教育若不和利益結合起來,只能是一廂情願式的愚蠢,而道德期待則更是守株待兔式的愚蠢。因此,期待堯舜,不如實行法治。以法治國,並御之以術,恃之以勢,才能收到成效。

韓非子對人性自私自利的醜陋一面的洞徹與毫不留情的揭露,即便有些偏執,但仍不失其深刻。

《韓非子》對於夫妻關係是怎樣的?哪個故事可以用來佐證?

我們看他寫父子關係:

就拿父母親之於子女來說吧,生了兒子大家就互相祝賀,生了女兒就把她殺了。子女都是父母所生,但是生兒子受到祝賀,生女兒卻把她殺了,這是因爲父母親考慮到自己以後的利益,從自己的長遠利益打算的緣故啊。所以,父母親對於子女,尚且以盤算對自己是否有利的觀念去對待他們,更何況是沒有父子之恩的君臣呢?

再看他談夫妻關係:

夫妻麼,不是有什麼血緣骨肉的恩情的,相愛則親近,不愛則疏遠。

還有一則故事,來自市井調查:

衛國有一對夫妻禱告神靈。妻子禱告神靈說:“請神靈保佑我,讓我白白撿到一百捆布。”丈夫說:“爲什麼只要這麼少?”妻子回答說:“超過了這個數,你就要拿多餘的去買妾了。”

夫妻之間的關係,往往不是因了感情,而是因了一種平衡!一旦平衡失去,夫妻關係也就隨之瓦解。難道這不是我們情感難以接受而理智卻不得不承認的真相嗎?甚至,在諸侯帝王之家,后妃、夫人往往盼望她們的夫君早死,這又是爲什麼呢?男人年至五十而好色的習性還未消解,而婦人則年至三十即已美色衰老。以一個色衰的女子來侍奉好色的丈夫,則不可避免要被疏遠賤待,從而導致她所生的兒子可能不能成爲繼承人。

父子夫妻關係既如此,則君臣關係便可想而知了:臣子對於他們的君主,不是因爲有什麼骨肉之親才爲君主效勞的,而是因爲受到權勢的約束而不得不爲君主效勞……連妻子的親近和兒子的親愛,尚且不可以信任,那麼其餘的人就沒有可以信任的了。

《韓非子》對於夫妻關係是怎樣的?哪個故事可以用來佐證? 第2張

韓非如此偏執地談父子、夫妻的利害關係,目的就在於指證君臣關係——人臣總是無一刻休止地窺伺君主,而人主則不能覺察,反而沾沾自喜驕傲自大,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倒黴的,他舉了很多這類疏於防臣御臣而倒黴君主的例子。

君臣之間,本來就不同利:君主的利在於根據能力而任命官吏,臣下的利在於無相應的能力也能得到更大的官。君主的利在於給有功勞的人爵祿,臣下的利在於沒有功勞也能富貴。君主的利在於使用豪傑發揮他們的才能,臣下的利在於結黨成幫而任用自己的人。

這些大臣,在韓非看來,全都是無才無功無用,卻又自私貪婪邪惡。既如此,當然要有御臣之術,他主張人主用“刑”與“德”這“二柄”來導制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