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陳倉石鼓的歷史是怎樣的?爲何能被譽爲“中華第一古物”?

陳倉石鼓的歷史是怎樣的?爲何能被譽爲“中華第一古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倉石鼓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2017年,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推出了一檔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節目邀請有影響力的公衆人物擔任“國寶守護人”,爲大家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

第一期出現在大家面前的第三件國寶,由梁家輝擔任“國寶守護人”。它就是陳倉石鼓。

在守護國寶時,梁家輝充滿感情地說:“我覺得看一個民族有多偉大,就得看它的文字,很多國家的文字都已經滅亡了,但是漢字的生命力,已經延續了幾千年,我們每天都使用文字,不會覺得它有多偉大,可是中國方言那麼多,如果沒有文字,該怎麼交流。人在他們面前真的很渺小,但是爲了它,人又可以是非常的偉大。”

陳倉石鼓上所記錄的,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石刻詩文。

陳倉石鼓發現於627年。

陳倉石鼓的歷史是怎樣的?爲何能被譽爲“中華第一古物”?

627年,正是唐朝貞觀元年。當年,一名牧羊的老人,在陝西鳳翔府陳倉山(今寶雞市石鼓山)的北坡發現了10面饅頭狀的花崗岩石體。花崗岩石體形狀像鼓,上窄下大,圓而見方,高二尺,直徑一尺多,被稱爲石鼓。由於發現地是在陳倉,又被稱爲陳倉石鼓。

陳倉石鼓最讓人感到驚異的是,上面刻着當時誰也看不懂的文字。後來,經過專家考證,證明上面的文字是一種由大篆向小篆過度的文字,後被人稱爲“籀文”,或“石鼓文”。所記錄的內容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漁獵之事。

人們根據陳倉石鼓上面的文字,將10個石鼓分別命名爲乍原、而師、馬薦、吾水、吳人、吾車、汧沔、田車、鑾車、霝雨。

陳倉石鼓有着一段顛沛流離的傳奇故事。

755年,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的長子李亨逃亡到雍城(今陝西寶雞鳳翔境內)時,聽說了陳倉石鼓的事情,感到好奇,便讓地方官員將陳倉石鼓全部運下山來,送到雍城。李亨獲得了陳倉石鼓後,如獲至寶,一有空就和文武官員一起來研究、把玩石鼓上的文字。

可是,沒過多久,叛軍就追趕到雍城附近。李亨無法抵擋叛軍的攻勢,便打算撤退。他不願意陳倉石鼓落到叛軍的手裏,在撤退前將它們全部埋到城外的荒野地裏,對外則宣稱陳倉石鼓全部損毀丟失了。

陳倉石鼓的歷史是怎樣的?爲何能被譽爲“中華第一古物”? 第2張

陳倉石鼓的第二次露面,是在“安史之亂”結束後。

806年,陝西的地方官員,通過以前留下的資料,請人將陳倉石鼓挖掘出來,重見天日。可是,地方官員並沒有對陳倉石鼓進行妥善保護。

韓愈聽說這件事後,專門上書朝廷,請求將陳倉石鼓轉移到都城的太學府內妥善保管,並派人對石鼓上的文字進行研究。可是,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晚唐皇帝們,根本就沒有心思來做這些文物保護工作。直到814年,曾經兩次拜相的一代名臣鄭餘慶發現韓愈的上書後,再次進行呼籲,這才讓陳倉石鼓送到了當地的孔廟裏。可是,這時候10面陳倉石鼓只剩了9面,其中的乍原石鼓丟失了。

可惜的是,唐朝末年,羣雄並起,戰火重燃。保存陳倉石鼓的孔廟被焚燬後,9面陳倉石鼓全部被人盜走,再次“人間蒸發”。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進入一個比較長的穩定發展時期。

陳倉石鼓的歷史是怎樣的?爲何能被譽爲“中華第一古物”? 第3張

北宋初年,鳳翔知府司馬池經過一番艱難地尋找,居然找到了9面陳倉石鼓。然而,沒有乍原石鼓,陳倉石鼓就是不完整的。司馬池心急之下,派人仿造了1面乍原石鼓。宋仁宗喜出望外,對司馬池進行了嘉獎。

可是,當宋仁宗見到10面陳倉石鼓後,很容易就發現了仿造的乍原石鼓,對司馬池進行了問罪。

對了,司馬池有一個兒子,叫司馬光。

幸運的是,1052年,北宋金石收藏家向傳師在關中一家村民家裏,發現了乍原石鼓。幾百年間,乍原石鼓被用作舂米臼、磨刀石,上面的文字被磨去了大半,損毀嚴重。

好在10面陳倉石鼓終於“團圓”了。

陳倉石鼓的歷史是怎樣的?爲何能被譽爲“中華第一古物”? 第4張

北宋末年,宋徽宗下令將陳倉石鼓運到都城開封,命金匠在石鼓的刻文上澆濤黃金,收藏在皇宮裏。然而,當“靖康之變”後,金軍攻入開封,將陳倉石鼓掠走。金國人不懂陳倉石鼓的價值,將鼓上黃金刮下後,扔到了中都(北京)大興縣,不聞不問。

此後,在元朝、明朝、清朝,陳倉石鼓一直留在北京。抗戰期間,陳倉石鼓曾經被運送到重慶。抗戰勝利後,陳倉石鼓被送回北京。如今,陳倉石鼓早已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經歷,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石鼓館。

清末民初,康有爲曾經將陳倉石鼓稱爲“中華第一古物”。《國家人文歷史》雜誌邀請9位考古、文博方面的專家,評選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陳倉石鼓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