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康熙南巡都做了些什麼?只是單純的遊山玩水嗎?

康熙南巡都做了些什麼?只是單純的遊山玩水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康熙南巡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667年,14歲的康熙皇帝宣佈親政,正式執掌朝政大權。

“當家才知柴米貴。”康熙皇帝親政之後,日理萬機,才懂得統治者的難處。他曾說過一段話:“朕自聽政以來,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爲三大事,夙夜廑念,曾書而懸之宮中柱上。”在康熙皇帝看來,親政之後有三件大事要辦,一是三藩,二是河務,三是漕運。

1681年,以清軍攻入雲南省城昆明,吳世璠自殺爲標誌,持續8年的“三藩之亂”結束了。康熙皇帝在18歲時,完成了自己親政後的第一件大事:平定三藩。

接下來就是要辦理河務和漕運了。

什麼是河務?就是對長江、黃河、淮河等進行治理。

什麼是漕運?就是將南方的糧食,運送到位於北方的京城去。

康熙南巡都做了些什麼?只是單純的遊山玩水嗎?

河務很重要。

在中國古代,長江、黃河、淮河流域水災不斷,給周邊地區的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古代是農耕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老百姓靠天吃飯。一旦遇上水災旱災,老百姓沒有活路,要麼當上盜賊,禍害鄉里;要麼鋌而走險,起來造反。這些都會對國家統治形成巨大的威脅。

“治國如治水,善治國者必先治水。”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將治水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清朝初期,統治者剛剛進關時,對水患的影響一無所知,也沒有什麼治水的經驗,在水利方面沒有什麼作爲,導致水患頻繁。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亂”最緊要的幾年,都在關心河務工作。

爲此,1677年康熙皇帝將靳輔從安徽巡撫任上提升爲河道總督。靳輔擔任河道總督後,將黃河、淮河、運河視作一個整體,對防汛、減災、通航、漕運等事宜做通盤考慮進行治理,先後修造了導黃入海工程、清口工程、高家堰工程、清水潭工程、歸仁堤工程和皁河工程等,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多年以後,于成龍、張鵬翮等名臣在繼任河道總督時,也大體遵照了靳輔的辦法。

漕運很重要。

漕運具有悠久的歷史,始於秦漢時期。朝廷開鑿運河,將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這就是漕運。此後,隋朝、唐朝、宋朝、元朝、宋朝、明朝、清朝等都延續了這一思路。

康熙南巡都做了些什麼?只是單純的遊山玩水嗎? 第2張

對於清朝來說,漕運尤其重要。

衆所周知,清朝將都城建在北京。清朝時期,北京及其周邊地區人口數量急劇增加,但北方的糧食產量有限,根本就無法供應如此衆多的人口,只能通過漕運的方式,將糧食從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浙江等地,運送到京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漕運關係到都城的米袋子;漕運搞不好,都城的糧食安全就沒有保障。

正是基於河務和漕運的重要性,康熙皇帝要親自到南方視察,實地瞭解河務和漕運工作。由此,康熙皇帝分別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1707年,6次南巡,時間跨度長達23年。

在1684年第一次南巡時,康熙皇帝在山東與靳輔討論治河方略,在桃源慰勞縴夫,在高郵棄舟上岸詢問受災百姓的疾苦,在江寧命大臣伊桑阿、薩穆哈視察海口……

有意思的是,在第一次南巡時,康熙皇帝提出了治水方面的觀點,受到靳輔的反對。康熙皇帝一怒之下,罷免了靳輔的官職。1689年,當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時,對治水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發現靳輔的治水方法更有實效,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便更改了自己的觀念,重新任命靳輔爲河道總督。

康熙皇帝對漕運工作也進行了視察。

衆所周知,清朝時期的漕運總督是一個油水很重的肥缺,責任又很重大,必須由皇帝信任的大臣擔任。康熙皇帝在1687年任命慕天顏爲漕運總督。慕天顏曾經奏報朝廷,稱:“京口至瓜州,漕船往來,風濤最險,請放民間渡生船,官設十船,導引護防。”

康熙南巡都做了些什麼?只是單純的遊山玩水嗎? 第3張

朝廷部議後,沒有批准慕天顏的建議,但康熙皇帝在南巡後,瞭解到當地的實際情況,說:“朕南巡見京口,瓜州往來人衆,備船過渡,有益於民,如其所請行。”最終,朝廷同意了慕天顏的建議。

如果康熙皇帝沒有南巡的經歷,是不可能會作出這樣的決定。

同樣的原因,康熙皇帝任命的河道總督靳輔、于成龍、張鵬翮等,漕運總督慕天顏、施世綸等,在河務和漕運兩項工作上都幹了不少實事,爲“康乾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