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安西軍:被大唐遺忘的一支軍隊,在生命最後一刻依舊守護着大唐

安西軍:被大唐遺忘的一支軍隊,在生命最後一刻依舊守護着大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唐朝的安西軍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海外華人華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唐人。大唐盛世時期的中國空前繁盛,對海外也有巨大影響。通過“唐人”這個詞,我們可以想象到華人提起唐朝時有多麼的驕傲自豪,也可以想象大唐王朝的強盛。

安西軍:被大唐遺忘的一支軍隊,在生命最後一刻依舊守護着大唐

提到盛世我們總會想到經濟發達、百姓安居樂業。但是扛起盛世的是一個個浴血奮戰的士卒。大凡盛世,軍事實力絕不會弱。如何才叫軍事實力強?除了軍用器械先進、有忠臣良將外,更重要的是軍人的血性。戰力強盛固然重要,但戰心與戰力都強纔是無懈可擊的強大。那麼大唐盛世軍卒血性到底強到什麼地步。我們可以通過一羣白髮蒼蒼的老人看出來。

想象一個畫面,一座孤城裏,一羣白髮蒼蒼的老人,拿着生鏽的鐵劍,與蠻夷戎狄的千軍萬馬死戰到底。這些老人是安西都護府的軍卒,也正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撐起了大唐最後的榮耀。

一、安西都護府

唐朝在西域推行的軍政合一的都護府建制,其組織系統完備,職責明確,執行政令統一。都護府的存在履行了保衛祖國疆域、有效管理西域的歷史使命。且都護府也是大唐王朝與西域各國交流的樞紐,它的存在繁榮了絲綢之路南北道,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進步。在所有都護府中,最有名的便是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是唐太宗於貞觀十四年(640)在西域設立的(原名西州都護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政治軍事機構,有鎮兵二萬四千人,爲了維護大唐王朝在西域的主權,安西都護府有着強大的軍事實力支撐。

當然,都護府都是充滿腥風血雨的。畢竟沒有一個王朝可以長盛不衰,王朝的發展就像一個拋物線,爬上去艱難,理由是有各種勢力阻撓;摔下來卻容易,因爲有各種各樣的野心浮現。在你強盛的時候尚且有鄰邊小國居心叵測,在你衰落的時候這種心思自然就浮到了明面上。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三記載:“及三葛祿、白服突厥皆附於回鶻,回鶻數侵掠之。吐蕃因葛祿、白服之衆以攻北庭……貞元六年(790)……回鶻頡幹迦斯與吐蕃戰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於回鶻索求,與沙陀酋長朱邪盡忠皆降於吐蕃。……安西由是遂絕,莫知存亡,而西州猶爲唐固守。”

安西軍:被大唐遺忘的一支軍隊,在生命最後一刻依舊守護着大唐 第2張

安西最後陷落的時間,史料並無確切記載,有學者推論,安西最後的陷落時間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冬。

二、悲壯的安西軍

歷史會掩埋很多英雄,安西軍便是一羣被掩埋的英雄。

安西軍的主將名叫郭昕,是名將郭子儀的侄子,他的父親郭幼明和郭子儀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郭昕雖不如郭子儀有名,卻也是盡畢生之力挽救大唐。

唐肅宗時期,由於大唐國力開始走下坡路,吐蕃開始屢屢進犯大唐疆土。上元元年(760),郭昕奉命踏上了巡撫西域河西、安西等邊陲重地的道路。後來他任職安西四鎮留後,負責起了戍守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個軍鎮的職責,爲大唐守着那一份最邊緣的疆土。

吐蕃侵擾又如何?大唐的精兵良將可不是吹的,大唐士兵的血性絕非異族能想象。儘管吐蕃多次進攻,終究像那一句“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盜寇莫相侵”,任你狂風巨浪,我自屹然不動。

可後來,安祿山舉旗造反,大唐王朝終究回不到那個大唐盛世。

中原有難,皇帝流落在外,各地得起兵勤王,所以安西精兵也必須奔赴國難。有人走,有人留。走了一批精銳士兵,留了郭昕和其他的大唐將軍繼續鎮守在王朝的邊疆。

再後來呢,戰火越燒越烈,一批又一批將士離去。終於,這裏只剩下郭昕這最後一支部隊了。

此時的吐蕃早已蠢蠢欲動,他們覬覦河西走廊很久了,無奈唐朝軍隊長期駐紮在河西走廊,他們無法得手。現在大量唐軍趕回內地,對吐蕃來說正是攻下河西走廊的大好機會。

河西走廊陷落,內地與安西都護府的聯繫被切斷,被孤立的安西都護府成爲了吐蕃眼中的羔羊。

然而郭昕面對成千上萬的吐蕃大軍,仍舊奮力抵抗。同時一直讓人想辦法與長安取得聯繫,也不斷地派出親信士兵前往長安。

安西軍:被大唐遺忘的一支軍隊,在生命最後一刻依舊守護着大唐 第3張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終於有士兵回到長安城,他告訴皇帝,安西軍還在,他們沒有投降,還在奮力守護大唐的疆土。聽完安西守軍的話,滿朝皆震驚,大臣們哭聲一片,連唐德宗自己都感動不已。但是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自顧不暇,哪裏有多餘的軍隊去支持安西。皇帝也只能給予安西軍精神上的安慰。

帝王對他們的精神安慰,是所有邊關將士均連升七級,任命郭昕爲安西大都護,封武威郡王。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西域萬里疆土上,只有龜茲這座孤城上還飄揚着大唐的旗幟。堅守近半個世紀的安西軍,鎧甲早已裂了,鐵劍早已生鏽,士卒早已白髮蒼蒼。可是戰鼓響起,所有安西軍仍舊拿起破損的兵器,向吐蕃發起進攻,這也是他們最後一次進攻了。

但是奇蹟最終也沒有發生,巨大的敵我懸殊下,安西將士們均慘烈犧牲,無一存活!

他們等待了半個世紀,沒有等到那長安故土的援軍,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早已被遺棄了。可是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還是選擇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誓死捍衛這大唐的疆土。

“滿城盡白髮,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這是郭昕的詩,也是描寫戰爭最爲悲壯的詩。於安西軍人而言,或許大唐不是一個王朝,而是他們心裏的一束光,一束他們能讓人捨生忘死、至死不渝追逐的光。或許這種至死不渝的執着這也是大唐盛世時的血性的來源。可惜正史卻抹去了這支軍隊。英雄不該被遺忘,他們的光輝永遠在中華的山河大地之上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