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郭昕:唐代安西都護,曾孤守疆域幾十年

郭昕:唐代安西都護,曾孤守疆域幾十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郭昕,唐朝時期安西都護,名將郭子儀的侄子,在安史之亂中抵禦外敵入侵。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盛唐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是繁華的長安街,還是廣闊的疆土!衰敗的大唐又是一副怎樣的景象?是安祿山鐵蹄下失陷的長安城,還是少數民族不斷侵擾的邊境。安史之亂後期,大唐的戰車開始走向下坡路。與吐蕃接壤的安西四鎮,受到了少數民族的侵犯。面對內憂和外患,安西守軍該何去何從?

爲了平息安史之亂,安西四鎮的守軍被抽調出一部分,解決內憂。吐蕃抓住這個機會,開始向安西發動進攻。曾經有這樣一支軍隊,他們面臨着一個抉擇,是戰、是退、還是降!即便選擇後者,也不會有人對他們過多的詰責。畢竟面對內憂外患,收縮防線和放棄安西是最佳的決策。但是大唐對於國土的執着異常堅定,他們毅然選擇迎敵而上,不論敵人多麼強大,即便戰剩最後一兵一卒,大唐的旗幟都不會倒下!

郭昕:唐代安西都護,曾孤守疆域幾十年

一個戰士的生命有多長?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這支安西的守軍卻從少年一直戰鬥到白髮。這不僅僅是軍紀,更是一個士兵的信念,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會讓侵略者踏上國土半分。

在公元781年,信使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長安,此時此刻,已經和長安失聯了十六年的安西守軍,再一次和朝廷取得了聯繫,整個朝野都被郭昕的感人事蹟所震撼,唐德宗也是對其欽佩至極。於是,下旨激勵在西域浴血奮戰的將士們,祖國沒有忘記你們,並封郭昕爲安西大都護、安西四鎮節度使,加封威武郡王。

但此時的大唐剛剛在安史之亂中掙脫出來,內憂外患的局面讓大唐不堪重負,再沒有軍力支持西域了,能做到的也只有這般精神獎勵。在這樣特殊的局勢下,郭昕能做的只有堅守這一條路,別無它選。

郭昕:唐代安西都護,曾孤守疆域幾十年 第2張

六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公元787年郭昕所在地區的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因爲“平涼劫盟”,所以唐德宗與西北地區回紇勢力修好。唐德宗派遣段文秀借道回紇趕往安西,這一舉動讓郭昕備受感動,大唐還沒有忘記他們。雖然沒有得到任何的軍力和物資支援,但是卻有了回紇的協同作戰,顯然可以減輕守軍將士的壓力。

一切的繁榮都是虛假的,一切的美好都是憧憬出來的,隨着回紇勢力節節敗退,郭昕堅守的安西四鎮再次成爲了吐蕃的眼中釘。此時的郭昕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怕是難有迴天之術。公元808年,西域的唐軍只剩下了最後一個城池,吐蕃發動了最終的攻勢,這也是堅守西域的唐軍最後的輝煌。此時的唐軍,已經在此地堅守了小半個世紀,一切都變了,唯有那最後一個城池上的大唐旗幟,顯得那麼的耀眼。

郭昕:唐代安西都護,曾孤守疆域幾十年 第3張

破裂的鎧甲上已經沒有昔日的光彩,滿是斷口的戰刀上,早已沒有往日的鋒利,能看到的只有孤城上滿頭白髮的將士。這一年,郭昕和所有的大唐將士,無一投降,全部戰死在城池之上。郭昕戰死了,唐朝榮光短暫的離開了西域,一代郡王成爲了歷史上一抹短暫的光芒,消失的無影無蹤。

被黃沙掩埋的安西孤軍,註定成爲歷史的一部分。如今黃沙已經掩蓋了他們曾經拼死守衛的土地。遙想當年,唐軍出關守邊的場景,一個個將士都是正值風華的少年,雖然歲月奪走了他們的青春,但是他們依然憑藉自身頑強的毅力,堅守着腳下的土地。同時,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詮釋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家國精神。哪怕是孤軍奮戰,哪怕是同數倍的敵人作戰,他們也從來沒有絲毫的動搖。這種可歌可泣的戰鬥精神,一直傳承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