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其實是去海外淘寶的

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其實是去海外淘寶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向來衆說紛紜,其中有一種說法是:鄭和七下西洋,固然是帶着“欲耀兵外域,示中國富強”的政治使命,但同樣帶有與西洋諸國進行貿易的經濟目的。這些船,在當時被稱爲“寶船”,是去取寶的。而且從設計上看,不是戰船,而是龐大的貿易船。

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其實是去海外淘寶的

鄭和船隊不僅販賣瓷器到國外換回寶石、香料、藥材、木料等,還允許船員自己進行買賣。由於利潤可觀,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商人們也跟着鄭和的船隊做生意。有資料記載,鄭和船隊到印度時已有八百艘之多。

鄭和船隊下西洋固然是以賺錢爲目的的,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貿易賺錢是一個賤買貴賣的過程,鄭和遠航船隊在海外大肆採購珍寶物資毋庸置疑,但是回到國內,卻並沒有任何售賣記錄。不出售,如何獲得利潤,如何賺錢?這能算以賺錢爲目的的官營遠洋貿易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那麼鄭和船隊採購那麼多珍寶貨物幹什麼用,這些貨物最終都到哪裏去了呢?答案是皇帝的內庫。宣德九年,由於鄭和七下西洋的大量採購,加上歷年西洋藩國的貢品,內庫中蘇木、胡椒堆積如山,爲了解決無錢給官員發俸祿的問題,就用內庫中的蘇木、胡椒折俸,發給官員。一斤胡椒抵100貫鈔,抵折五石官俸,一斤蘇木抵50貫鈔。

到這裏,一切就都明白了,鄭和船隊在西洋的大規模採購活動,根本不是爲了運回國內出售賺錢,而是典型的皇家內府採辦,也就是去西洋低價淘點珍寶特產供皇室使用。

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其實是去海外淘寶的 第2張

因爲鄭和船隊除了外交目的之外,就是爲皇家內庫服務,遠航花費不菲,卻不能給國家財政帶來實際收益,再加上隨船前來的貢使團規模越來越大,攜帶貢物商品越來越多,朝廷還得高價賞賜。六部文官自然認爲此舉靡費國帑,力主取消。

最終,“英宗立,罷諸處採買及造下西洋船木,諸冗費多敕省”。大明王朝始終沒有商品經濟意識,鄭和下西洋不爲賺錢,只爲採購奢侈品。這種航海活動自然難以長久,更不會把中國帶向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