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西周五禮之一賓禮: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

西周五禮之一賓禮: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賓禮爲古代古禮之一。即邦國間的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如天子受諸侯朝覲、天子受諸侯遣使來聘、天子遣使迎勞諸侯、天子受諸侯國使者表幣貢物、宴諸侯或諸侯使者。此外,內個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見禮儀,也屬賓禮。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賓禮親邦,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兆曰視。”《儀禮·士相見禮》鄭玄注:“士相見於五禮屬賓禮。”《通典·禮六六》:“大唐開元年之制五禮......三曰賓禮,其儀有六:一,番國主來朝;二,戒番國主見;三,番主奉見;四,受番使表及幣;五,宴番國主;六,宴番國使。”番,使西方邊境各國。

西周五禮之一賓禮: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

《新唐書·禮樂志六》:“二曰賓禮,以待四夷之君長作與其使者。”《清史稿·禮志二》:“賓禮:藩國通禮,山海諸國朝貢禮,敕封藩服禮,外國公使覲見禮,內外王公相見禮,京官相見禮,直省官相見禮,士庶相見禮。”

後代則將皇帝遣使藩邦,外來使者朝貢、覲見及相見之禮等都歸入賓禮,如下略述歷朝賓禮禮儀。

一、朝覲之禮

朝覲之禮用意在於明君臣之義,通上下之情。《周禮·秋官·大行人》說:“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之功,夏宗以陳天下之謨(謀),冬遇以協諸侯之慮。”這是從天子的角度而言。若從諸侯的角度講,則如《孟子·梁惠王下》所說:“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西周五禮之一賓禮: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 第2張

二、會同之禮

會同是四方齊會,六服皆來,而且既可以在京師,也可以在別地,甚至在王國境外。由於會同是各方諸侯同聚一堂,因此也就成爲諸侯大國炫耀實力的大好時機。通常是在國門之外建壇壝(wéi,古代祭壇四周的矮牆)、宮室,舉行典禮。春會同建於東方,夏會同建於南方,秋會同建於西方,冬會同則建於北方。

三、諸侯聘於天子之禮

《禮記·王制》說:“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即在諸侯定期朝覲天子的間隔,派遣卿大夫爲使者,到京都作禮儀性的問候,並報告邦國的情況。

春秋時諸侯各國遣卿大夫聘於周天子。秦漢以來,不再有諸侯聘於天子之禮;歷代禮書皆以藩國聘使朝貢進表之儀當於此禮。

朝貢之日,文武百官在殿內兩側侍立。朝貢後,禮部官員奉旨賜宴於會同館。除朝見皇帝外,還要在東宮朝見皇太子。

西周五禮之一賓禮: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 第3張

四、相見禮

宋以前各朝禮書皆無相見禮,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始定內外羣臣相見之禮。主要內容是,下級見上級,按照職位、品級分別行禮。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之說,孟子曰“有禮者敬人……敬人者,人恆敬之”。而事業非禮不能興旺,社會非禮不能安定,國家非禮不能強盛,禮之用,難以盡述。禮以倫理道德的外化形式對人們的行爲規範進行指導,不但是一種文化積累,更是社會秩序穩定的保障。時至今日,禮之具體儀式,雖已隨時代改革有所損益,而禮之原理和精神,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