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統萬城是什麼樣的?統萬城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統萬城是什麼樣的?統萬城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統萬城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作爲匈奴首領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權的都城,統萬成爲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設的最完整、最雄偉、最堅固的都城,也是匈奴民族保存下來的惟一一座城牆輪廓、衆多建築保存完好的都城。

在建成後的5個多世紀裏一直是鄂爾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絲綢之路”的東西交通重鎮之一。在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北魏與大夏的統萬之戰中,這座沙漠中的孤城表現了頑強的生命力,完全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所建。鮮卑拓跋部原居於今東北興安嶺一帶,後漸南遷至蒙古草原,以“射獵爲業”,靠遊牧爲生。東晉鹹康四年(338年),其首領什翼犍稱代王,建代國,都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一帶)。什翼犍被苻堅所滅後,其孫拓跋於北魏登國元年(386年)繼稱代王,不久改國號爲魏,制定典章,重建國家,史稱北魏。

歷史上統萬城是什麼樣的?統萬城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東晉始於元帝司馬睿,終於恭帝司馬德文。劉裕將東晉滅亡之後,與北方的北魏對峙,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拓跋死後,長子明元帝拓跋嗣繼位,嗣死,其子拓跋燾即位,是爲世祖太武帝,於時開始了統一北方的戰爭。

拓跋燾,是北魏一位傑出的君主。他繼位後,採取了多項措施,如整頓稅制,分配土地給貧人,安置流民,引用大批漢人蔘政,旨在加強北魏的封建化進程,加強與中原地主的結合,穩定社會,發展經濟。這些政策的實施,又使北魏國勢日盛,爲其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北魏建國和發展時,正處於十六國的後半期。拓跋燾即位並日益強盛,南方的東晉已爲劉裕的劉宋王朝所取代,北方則還有西秦、夏、北燕、北涼等割據政權的並立與紛爭,北魏的北邊還有蠕蠕(又稱柔然、芮芮)經常南下侵擾。拓跋燾君臨中原,即把平定北方提上議程,但關於先取何方,統治集團內部一直爭論不休。

及始光三年(426年),西秦主遣使朝魏,請討夏國。北魏大臣們仍意見不同,有的主張先伐蠕蠕,有的主張先伐北燕,北方士族出身的崔浩則認爲“赫連氏(夏王)土地不過千里,政刑殘虐,人神所棄,宜先伐之”。時拓跋燾舉棋不定。同年九月,拓跋燾聞夏主赫連勃勃已死,子赫連昌嗣位,內部不穩,遂決定先攻夏國。

拓跋燾進攻夏國的部署,是分兵兩路。一路攻長安,一路趨統萬。始光三年九月,拓跋燾命司空奚斤等人率四萬餘人襲浦阪(今山西永濟縣西蒲州鎮),目的是指向長安。而10月,拓跋燾親自率主力進攻統萬。11月,奚斤一路尚未至浦阪,夏守將赫連乙升即棄城西逃長安。奚斤輕取浦阪後,進抵長安,夏長安守將赫連昌、弟赫連助興即與乙升等棄長安西奔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12月,奚斤佔領長安。而拓跋燾進攻統萬,卻因城池結構獨特,易守難攻,再加駐守嚴密,竟久攻不克。

拓跋燾享有九五之尊,竟連小小統萬城都攻而不克,不免氣急敗壞,於是只得率兵自統萬城返回平城,休養生息,伺機再攻。拓跋燾返回干城不久,就聽說赫連昌遣平原公赫連定率二萬兵力往攻長安,於是便下令伐木於陰山(今屬內蒙古),大造攻具,再謀攻伐統萬。

始光四年(427年)3月,拓跋燾命高涼王拓跋禮鎮守長安,又命執金吾桓貸於君子津(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東北)造橋。4月,魏司空奚斤與赫連定相峙於長安;魏帝欲乘虛襲擊統萬。

歷史上統萬城是什麼樣的?統萬城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拓跋燾先命司徒長孫翰等率3萬騎兵爲前驅,又令常山王拓跋素等率步兵3萬作後繼,南陽王伏真等率步兵3萬運送攻具,另以將軍賀多羅率精騎3000居前作候騎,充任前哨。

5月,魏帝留下龍驤將軍陸俟督諸軍以防柔然,自率軍從平城出發,經君子津過黃河,至拔鄰山(今內蒙古準格爾旗境)築城,留下輜重,以輕騎3萬開道先行。

統萬城固若金湯,前有久攻不克的教訓,如今僅憑輕軍前往,勢必會重蹈覆轍,大敗而歸。所以,魏帝的行動計劃引起羣臣質疑。但魏帝卻認爲,正因爲統萬城固若金湯,所以強攻未必能贏,只有以計奪城。他的計劃是:“夏見我僅有輕騎,意必懈怠,我軍示弱誘之出戰,再以死力與之決戰,定可勝。”

6月,拓跋燾率輕兵來到統萬城外,兵力分散埋伏於深谷,只以少數部衆進抵城下誘戰。赫連昌得知魏兵已臨城下,打算待赫連定從長安率兵來援,然後內外夾擊,所以下令閉城堅守。

魏帝看統萬城門緊閉,擔心夏軍不出戰,便假佯退軍,以示弱,另派5000騎兵掠擾西郊居民。

正在這時,魏有軍士因犯罪而逃到大夏,對夏國說,魏軍已沒有備糧,後繼的步兵也沒有到,兵力弱不堪擊。

赫連昌信以爲真,大開城門,率步騎3萬出擊。魏帝一看城門已開,便佯裝收兵逃遁,以引出夏軍出城,造成統萬城內空虛。

統萬城由宮城、內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組成,不但固若金湯而且格局極爲講究,體現了魏晉時代的建築風格。經過15個世紀的風雨洗禮,統萬域的白色城垣和角樓殘跡依舊輪廓畢現,護城河也隱約可見。

夏軍分成兩路追擊,讓拓跋燾頗爲慌亂。因爲其時風雨交加,飛沙蔽天,魏軍逆風而戰,自然有些力不從心。有人建議收兵避風,遭到大臣崔浩的反對。崔浩建議騎兵兵分兩路,夾擊夏軍。此計果然成功,夏軍大敗,夏主赫連昌不及入城,逃奔上邦(今甘肅天水)。

被稱爲“固若金湯”的統萬城終於被魏軍以計謀輕取。拓跋燾率軍進城後,俘夏王、公、卿、將、校及后妃、宮人等以萬數;又獲馬30餘萬匹、牛羊數千萬頭,府庫珍寶、器物更是不計其數。此時,與魏軍相峙於長安的赫連定得報統萬城已被攻破,放棄長安,也急忙逃奔上邦。魏帝率軍東還,以拓跋素爲徵南大將軍,與桓貸、莫雲留守統萬。

歷史上統萬城是什麼樣的?統萬城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統萬曆經輝煌和磨難,成爲中國歷史的一個見證。可1600多年來,由於不斷被荒沙圍困,它深陷於毛烏素沙漠之中,幾乎被完全淹沒,也幾乎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