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如果秦國像楚國一樣富足,那麼還會有後來的奮六世之餘烈嗎?

如果秦國像楚國一樣富足,那麼還會有後來的奮六世之餘烈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秦國的故事。

我們以前上學時都讀過賈誼的《過秦論》,裏面提到大秦帝國的輝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如果秦國像楚國一樣富足,那麼還會有後來的奮六世之餘烈嗎?

這裏面提到秦朝興盛的原因:奮六世之餘烈,那麼我們不禁思考秦國是如何通過六世的拼搏而成就大秦帝國的呢?

秦國的崛起

少樑之戰時秦國雖然大敗魏國,但秦孝公嬴渠樑看到秦國以目前的現狀難以實現復興。因此,秦孝公爲了讓秦國變強而積極求賢納士,在得到魏國中庶子衛鞅後積極變法圖強。與此同時,秦國一方面將都城由櫟陽遷到咸陽,另一方面秦軍在河西大敗魏軍,秦軍實力大增。

秦惠文王嬴駟繼位後,雖然處死了商鞅,但秦國仍然奉行商鞅之法。同時,秦惠文王任用魏國的張儀爲相國,一方面拆分以犀首公孫衍爲代表的合縱之策。並且,秦軍在修魚之戰徹底打敗三晉,同時消滅義渠並趁蜀地內亂派遣司馬錯平定蜀地,秦國實力大增。

秦國的擴張

後來,秦武王嬴蕩繼位,雖然這位秦王在位不長並以舉鼎而死的滑稽方式告別了自己的人生。但他一生卻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平定蜀中,從此秦國有了一個強大的後勤補給地。另一方面,攻佔宜陽打通三川要道,宜陽對秦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既是一塊戰略要地,同時宜陽鐵礦豐富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力。

如果秦國像楚國一樣富足,那麼還會有後來的奮六世之餘烈嗎? 第2張

秦武王之後便是秦昭襄王嬴稷,他在位初戰國呈現齊秦兩強的局面,齊國稱爲東帝而秦國稱爲西帝。後來,秦國在鄢郢之戰大敗楚國,同時極力促成五國伐齊。而後,便在長平之戰擊敗唯一能與秦國較量的趙國,從此秦國無敵於天下。

秦國的“沉默”

最後兩位秦國君主便是秦孝文王嬴柱和秦莊襄王嬴子楚也就是秦異人,這兩位基本就屬於醬油二人組。

首先來說說秦孝文王嬴柱,這位“過場”君王僅僅當了三天就去世了。但這三天,他大赦了罪人、表彰和優待宗族和貴族已經有一代仁君的雛形。而他的繼任者就是秦莊襄王嬴子楚,在趙國爲人質的他,拋下妻兒就回秦國繼承王位了。在位三年,最大的功績就是滅掉周王室,其他政績平平。

那麼,我們也能從秦國的這六位君主身上看到一個事實:奮六世之餘烈是秦國的必然!下面就讓我們來說說具體的原因:

一、秦國的出身

衆所周知,秦國的祖先原本是給周王室養馬的,後來因爲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而被封爲諸侯。而當時所有的諸侯不是周王室的親戚,就是一些先代貴族,這樣秦國在他們的眼裏就成了異類。

而這也在秦國臣民心裏深深烙下了傷疤,所以從君主到臣民都希望秦國能夠做出一番事業給天下諸侯看看。而這也就成爲激勵歷代秦國君主勵精圖治的動力,後來更是成爲三秦之地臣民的目標和使命。

二、秦國的境遇

在秦孝公時,魏國是天下霸主,以魏文侯和魏武侯兩代經營的魏國所向披靡,再加上河西之戰讓秦軍留下心理陰影的魏武卒。這些都時刻如懸在秦國頭上的利刃,秦國隨時有被滅國的危險。

後來秦國雖然不斷強大,但秦國的強大也招來了三晉、楚國、齊國等更爲強大的敵人,這其中也包括後起之秀的趙國。如果秦朝的歷代君主不勵精圖治,那麼秦國只會被其他國家所滅,換句話,秦國爲了生存也得勵精圖治。

三、秦國往日的輝煌

一方面秦國地廣人稀,同時周圍義渠等國虎視眈眈,而秦國丟失了河西之地不說。還得忍氣吞聲地看其他國家的臉色,稍微一步走錯就有滅國的危險。

如果秦國像楚國一樣富足,那麼還會有後來的奮六世之餘烈嗎? 第3張

而這與秦穆公時的強大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也激起了秦國臣民想要恢復往日輝煌的願望。所以,秦國軍民纔會勵精圖治,而秦軍也慢慢成爲一支讓天下恐懼的常勝之師。

最後我們發現,秦國六世的奮鬥不光是因爲他們遇到了這麼英明的君主,而是秦國的現狀、境遇和夢想需要一位英明的君主。所以秦國的強大必然會有奮六世之餘烈,不然秦國早就淹沒在戰國的狼煙裏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