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經常有爲了爭繼承權而手足相殘,是制度的原因嗎?

歷史上經常有爲了爭繼承權而手足相殘,是制度的原因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兄弟爭儲引發血案的橋段,本質上和“嫡長子繼承製度”無關。也不會因爲改用了選“賢”制度,就可以杜絕這個問題,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看起來有點“惟血統、惟出身論”。似乎看起來有點不太公平,至少因爲一個出身就直接杜絕了其他子嗣的合法繼承機會。

歷史上經常有爲了爭繼承權而手足相殘,是制度的原因嗎?

但恰恰這正是古人幾千年的智慧結晶。所謂名分已定,爭執自然就會降低,各安其命。真正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度,實際上是有利於安定的。

但是嫡長子繼承製度也有弊端。由於太過於理所應當,個人後天奮鬥的積極性就容易被打消。再碰到繼承人素質良莠不齊,其他兄弟們不服氣,也容易生出變亂。

清朝在皇位繼承製度上,實際上就是一個“選賢不選長”的制度。也就是題目中提到的,繼承人從兒子裏唯纔是舉。

歷史上經常有爲了爭繼承權而手足相殘,是制度的原因嗎? 第2張

一開始從康熙的時候,是有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度來考慮後續接班人的。但是由於後期和當了40年太子的胤礽之間出現了巨大的裂縫,兩次廢黜胤礽,而且分別考察了各個皇子的能力。最終導致了“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所引發的混亂對清朝的整個立儲制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事實上無論是“嫡長子繼承製度”還是“選賢繼承製度”本身,都無法阻止儲位繼承種的各種明爭暗鬥,甚至引發的血案。

因爲立了儲君以後,很多臣子革各種勢力爲了今後的出路和對未來投資,勢必會圍繞儲君形成一個巨大的權利聯盟。這甚至可能會和皇權發生摩擦。

而通常皇帝爲了牽制太子的權力,甚至會總寵愛小兒子或者其他兒子的方式來牽制太子。這個史書不絕。

秦始皇幹過,隋文帝幹過,唐高祖李淵幹過,明成祖朱棣也幹過,康熙也幹過。權力慾旺盛的帝王幾乎都幹過。然而搞平衡的結局只會引發更大的混亂甚至兄弟相殘。

所以這個問題在雍正手裏,得到了天才般解決,那就是“祕密立儲制度”。

在皇帝死之前,清朝再也不立太子了。至於未來皇位交給誰?皇帝在即位的時候,就寫好祕密封藏在光明正大匾後面了。一式兩份,還有一份藏在皇帝的保險箱裏。

這樣一來,誰都不知道未來的皇上是誰,只能一心效忠現在的皇帝。即便要做未來投資,在各個皇子當中也得無差別對待,這成本和風險就更大了些。所以兄弟之間都在拼命表現,誰都不會爲了不確定的事情而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