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朝對抗匈奴爲什仫一直僵持不下?原因是什麼

漢朝對抗匈奴爲什仫一直僵持不下?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漢朝對抗匈奴爲什仫一直僵持不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李廣李將軍。生不逢時,命運玩笑導致的悲劇。太史公著《史紀》文筆中對兩個人最爲深刻,一爲西楚霸王項羽,另一個,就是飛將軍李廣。李將軍的弓馬騎射,在漢將中是一等的。但是,他生在了文景,戰亂已經平息,休養生息是新的時勢。每當讀到李將軍陪皇帝遊獵時那句話,就是最好寫照:“若你生在高祖時代,封萬戶侯是不成問題的。”

有着一身的本事,與匈奴邊界對抗他自然是前鋒之將。只能說,李將軍是將才,擅長衝鋒陷陣,衝殺突圍,而戰略眼光和戰術意識還是欠缺。漢武帝拿四萬騎兵各人領一萬去試水,這件事情,可以看作兩個人運勢的分水嶺。衛青是外戚近臣,從此戰立下大功,又使霍去病經歷了最初的試煉。

漢朝對抗匈奴爲什仫一直僵持不下?原因是什麼

而李廣,還是埋頭苦幹,加上他的老資歷和名聲(飛將軍的名號是被匈奴人認可的,不然你認爲爲什麼派重兵去圍他?),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至於他險些被俘,又成功脫險,更是讓人擦着冷汗看完。我要說,漢朝的軍法不是兒戲,如果沒有拿錢出來贖此罪,那麼他剩下的不僅僅是被整,甚至可能送命。年輕將領登上舞臺,而長期駐紮外地的邊將李廣也只能慢慢的退居下來。以至於它自殺後,原本以爲能有個追封。

可這個機會也因爲李陵的投降原因而徹底沒有了。一個衛律,一個李陵,漢朝與匈奴的對抗就這麼僵持不下了。衛青呢?出身卑微,但是,他是近臣,有機會與漢武帝走得更近,相比當時的望族公孫氏,他是起步階段,卻是真正的潛力股。初次作戰,四路大軍,一路全滅(李廣,後拿錢贖買,罰爲平民),一路損失七千人(公孫,拿錢贖買,罰爲平民),一路白跑一趟(公孫,無功無過,相抵),只有他立下功勳,從而成爲皇親。

外甥又是漢武帝最看好的霍去病(後期的戰功遠超李廣),加上上林苑射殺事件。首先,匈奴各部落各王。更像民國時期各地區軍閥。各自養出的兵力是不一樣的。兵的戰力也是不一樣的。靠單于本部遠近也是不一樣的。哪個目標更大目前算是不知道了。但不能單純以邑落大小判定。比如,對於某些人來說毀滅梵蒂岡和毀滅菲律賓哪個更糟?其次,殺敵過當獲封侯的話要求斬首+俘獲與損失比要在一個範圍。

漢朝對抗匈奴爲什仫一直僵持不下?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李廣在漢書 史記裏均無斬首記載,自報殺敵與實體首級前者說服力和獲賞都會下降。而霍去病,畫紅線的是俘獲物資與人物。如果說按全甲獲醜來算就更可怕了,有嘉折首,獲匪其醜。不知道意思是一人至少俘虜一個(包括陣亡撫卹)還是各人均有收穫。霍去病的打法有點屠部落的感覺。殺光幾個部落,這時候敵人就不會盯着你的戰損比了,能震懾住敵人。李廣迷路那個運氣不好?還是行軍佈陣沒注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