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湯滅北匈奴:匈奴步兵以羅馬方陣對抗漢騎兵

陳湯滅北匈奴:匈奴步兵以羅馬方陣對抗漢騎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軍隊行進到距離單于城60裏處,停下來安營紮寨。

陳湯命令部下在附近展開搜索,結果抓到了一名康居男子。很巧的是,這名叫開牟的男子,正是與陳湯簽訂祕密條約的康居貴族屠墨的舅舅。

陳湯滅北匈奴:匈奴步兵以羅馬方陣對抗漢騎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開牟對郅支單于在康居國犯下的暴行也是深惡痛絕,他表示願意爲陳湯的大軍作嚮導,並且把他所知道的單于城的防衛情況一一向陳湯說明。

此時陳湯已對單于城的情況瞭如指掌,第二天,大軍再向單于城挺進30裏,然後安營紮寨。

此時郅支單于已得到消息,中國軍隊竟然不遠萬里殺到康居,他大吃一驚,趕緊派人前往聯軍司令部,問道:“中國軍隊遠道而來,所爲何事呢?”

陳湯對匈奴使者說:“你們單于不是曾上書,說居住在這個困厄之地很苦,願意歸附強大的漢帝國,還要派兒子到中國嗎?我們皇帝聽說你們單于離開廣闊的匈奴故地,躲在這個偏遠的康居國受委屈,心裏很是憐憫,便派西域都護將軍率軍來迎接單于以及單于的妻兒,怕驚嚇了其他人,所以軍隊不敢抵達城下。”

陳湯果然是外交奇才,明明是爲誅殺郅支單于而來,但外交言辭仍然講得天花亂墜。

匈奴使者數次往返於單于城與聯軍司令部,給雙方的首領傳話。甘延壽與陳湯厲聲對匈奴使者喝道:“我等爲單于遠道而來,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匈奴的王侯大臣前來拜會將軍,接受皇帝的命令,單于作爲東道主,卻沒有體現待客之道,不把我等放在眼裏,這是何理?你回去告訴單于,我軍遠道而來,人與馬匹都極度勞累了,糧食也快吃完了,再拖下去,恐怕我們無法回去交差了,讓單于快與大臣好好商議商議,儘快給個答覆。”

這是甘延壽與陳湯給郅支單于下的最後通牒。

陳湯滅北匈奴:匈奴步兵以羅馬方陣對抗漢騎兵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時,陳湯與甘延壽均還不知道漢使谷吉早被郅支單于殺死,但是郅支單于卻很心虛。半夜時分,他悄悄地溜出單于城,到了城外後,郅支單于望着茫茫天地,心中一片茫然,他想逃,可是要逃到哪啊?

逃到康居國的都城嗎?不行,他把康居王的女兒都殺死了,康居王一定恨透他了,更不必說康居的百姓對他也是恨之入骨,這一去不是送死嗎?

或者逃到西域的某個國家去避難?這更不行,西域各國都加入遠征軍行列了。回到匈奴去?自己的老弟呼韓邪單于正想要自己的腦袋呢!

郅支單于策馬在城外兜了一圈,發現無路可去,無可奈何地又回到城內,這時他一定體會到一個詞的含義:衆叛親離。眼下之計,唯有堅守此城,只要堅持到遠征聯軍部隊糧食耗盡,甘延壽與陳湯便會退兵了。這樣還不保險,必須要有援兵,在康居國內,還有一些貴族聽令於郅支單于,正好連夜去搬些救兵。

第二天,郅支單于並沒有開城投降。

甘延壽命令4萬大軍開進到距離單于城只有3裏之處,就地構築兵營與防禦工事,然後與陳湯登上小山丘,遙望單于城。

只見單于城由三道城牆所構成,最裏面一道牆是土牆,土牆外還有兩道木牆。城牆上懸掛滿五彩旗幟,迎風飄揚。城牆上有數百名匈奴兵正在巡邏,城門下有一百多名騎兵往來於木牆與土牆之間,估計是在傳遞漢軍兵臨城下的消息。

   在城門兩側,還有百餘名士兵正在操習“魚鱗陣”,還可以看到一個小頭目正在對士兵們講習戰法。看來郅支單于早已作好作戰的準備了。

陳湯滅北匈奴:匈奴步兵以羅馬方陣對抗漢騎兵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於陳湯這次著名的遠征,還有一個小插曲。

陳湯的兵團在單于城下發現匈奴軍隊演習“魚鱗陣”,這種陣法有點類似於羅馬軍團步兵方陣的“龜甲陣”,也就是以大盾牌將步兵方陣的上方及周圍防護得結結實實,像一隻大烏龜殼一樣。而且單于城的外城採用“重木城”,這也是羅馬人的典型防禦術。

爲什麼史書會記下單于城的士兵在操練“魚鱗陣”呢?要知道,《漢書》中對戰爭的記述一般是很簡略的,肯定是因爲這種“魚鱗陣”引起了遠征軍官兵的興趣。遠征軍爲什麼會感興趣呢?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漢軍沒有見過這種陣法,所以印象深刻;二,匈奴人一直是以騎兵爲主力,漢軍此前根本沒有聽說過匈奴有步兵,特別是匈奴步兵還操習這種陣法。

這不由讓我們產生了疑問:羅馬軍團何時到了西亞,並且成爲了匈奴人的士兵呢?如果他們真的是羅馬軍團,那麼在歷史上,羅馬與漢朝這兩個強大的帝國就真實地接觸過,由此就會讓我們產生濃厚的追問興趣:在戰爭上,到底誰又更勝一籌呢?